一种冬季节电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65337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0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冬季节电控制器,安装在用电器的电源连接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串接在220V外接电源的保险丝BX和控制器开关K,所述控制器开关K后并接有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和第三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由常开触点J1-1串接插座CZ1构成,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由电位器W、可控硅SCR、双向二极管D5、电容C2、电阻R2、电阻R3、常开触点J2-1、常闭触点J3-2和常开触点J3-1构成,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由相互连接的交直流转换电路和温度传感控制电路构成。本冬季节电控制器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自动控制稳压型和纯阻性不同用电器的启停、升降档,从而起到节能节电,而且还能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多一份安全保障,也给予了用电器更多的能耗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冬季节电控制器,安装在用电器的电源连接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串接在220V外接电源的保险丝BX和控制器开关K,所述控制器开关K后并接有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和第三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由常开触点J1-1串接插座CZ1构成,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由电位器W、可控硅SCR、双向二极管D5、电容C2、电阻R2、电阻R3、常开触点J2-1、常闭触点J3-2和常开触点J3-1构成,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由相互连接的交直流转换电路和温度传感控制电路构成。本冬季节电控制器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自动控制稳压型和纯阻性不同用电器的启停、升降档,从而起到节能节电,而且还能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多一份安全保障,也给予了用电器更多的能耗使用范围。【专利说明】一种冬季节电控制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办公与家用电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冬季节电控制器。
技术介绍
在冬季,不论机关、厂房、还是百姓家庭,都有空调机、石英炉、电热毯等发热器具投用,它们是耗电大件,近乎占据了总用电量的一半。许多电热器具还和安全影响密切相关,如电热毯在使用中并特别是在无人时,曾多地多起引发火灾事故等。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对空调等需稳压型和石英炉、电热毯等纯阻性电热器还能随温度自动调档的方法或设备,起到既节约能源又避免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冬季节电控制器,解决了目前办公与家用的纯阻性电热器不能随温度自动调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冬季节电控制器,安装在用电器的电源连接线上,包括串接在220V外接电源的保险丝BX和控制器开关K,所述控制器开关K后并接有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和第三控制电路,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由常开触点Jl-1串接插座CZl构成;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由电位器W、可控硅SCR、双向二极管D5、电容C2、电阻R2、电阻R3、常开触点J2-1、常闭触点J3-2和常开触点J3-1构成,其中所述电位器W的一个固定端和移动端连接至可控硅SCR的正极端,所述可控硅SCR的负极端连接至电容C2的一端,在所述电位器W的另一个固定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由电阻R2、常开触点J2-1和常闭触点J3-2串接而成,所述第二支路由电阻R3和常开触点J3-1串接而成;所述双向二极管D5的一端连接至可控硅SCR的控制极端,双向二极管D5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可控硅SCR的正极端和220V外接电源的火线H相接,可控硅SCR的负极端和220V外接电源的零线L相接; 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由相互连接的交直流转换电路和温度传感控制电路构成,所述温度传感控制电路包括并联在交直流转换电路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之间的第一温控支路、第二温控支路和第三温控支路, 所述第一温控支路由电阻R4、热敏电阻RU、电阻R5、继电器J1、非门1-2、非门3-4和NPN晶体复合管BG1-BG2构成,所述电阻R4、热敏电阻Rtl和电阻R5依次串接在交直流转换电路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之间,所述非门1-2的一端连接在热敏电阻Rtl和电阻R5之间,非门1-2的另一端连接在非门3-4的一端,所述非门3-4的另一端连接在NPN晶体复合管BG1-BG2的基极,所述复合管BG1-BG2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并串接继电器Jl后连接至交直流转换电路的正极端,所述NPN复合管BG1-BG2的发射极连接在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负极端;所述第二温控支路由电阻R6、热敏电阻Rt2、电阻R7、继电器J2、非门5-6、非门9_8和NPN晶体复合管BG3-BG4构成,所述电阻R6、热敏电阻Rt2和电阻R7依次串接在交直流转换电路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之间,所述非门5-6的一端连接在热敏电阻Rt2和电阻R7之间,非门5-6的另一端连接在非门9-8的一端,所述非门9-8的另一端连接在NPN晶体复合管BG3-BG4的基极,所述NPN复合管BG3-BG4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并串接继电器J2后连接至交直流转换电路的正极端,所述复合管BG3-BG4的发射极连接在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负极端;所述第三温控支路由电阻R8、热敏电阻Rt3、电阻R9、继电器J3、非门13-12、非门11-10和NPN晶体复合管BG5-BG6构成,所述电阻R8、热敏电阻Rt3和电阻R9依次串接在交直流转换电路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之间,所述非门13-14的一端连接在热敏电阻Rt3和电阻R9之间,非门13-12的另一端连接在非门11-10的一端,所述非门11-10的另一端连接在NPN晶体复合管BG5-BG6的基极,所述NPN复合管BG5-BG6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并串接继电器J3后连接至交直流转换电路的正极端,所述复合管BG5-BG6的发射极连接在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负极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三控制电路中,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由变压器B、整流桥二极管D1-4、滤波电容Cl、固定三端稳压器WY构成,所述变压器B的原边连接220V外接电源,变压器B的副边两端连接至整流桥二极管D1-4的两个输入端,整流桥二极管D1-4的两个输出端连接至固定三端稳压器WY的两个输入端,所述电容Cl并联在所述整流桥二极管D1-4的两个输出端上,所述固定三端稳压器WY的输出端作为交直流转换电路的正极端连接至所述温度传感控制电路,所述整流桥二极管D1-4的负极输出端作为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负极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整流桥二极管D1-4的负极输出端和固定三端稳压器WY的正极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由发光二极管Fg和电阻Rl串接而成的电源指示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冬季节电控制器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自动可控制空调机等需稳压型和电热毯等纯阻性用电器的启停、升降档,从而起到节能节电,而且还能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多一份安全保障,也给予了用电器更多的能耗使用范围。【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冬季节电控制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冬季节电控制器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冬季节电控制器,安装在用电器的电源连接线上,包括串接在220V外接电源的保险丝BX和控制器开关K,所述控制器开关K后并接有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和第三控制电路,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由常开触点Jl-1串接插座CZl构成;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由电位器W、可控硅SCR、双向二极管D5、电容C2、电阻R2、电阻R3、常开触点J2-1、常闭触点J3-2和常开触点J3-1构成,其中所述电位器W的一个固定端和移动端连接至可控硅SCR的正极端,所述可控硅SCR的负极端连接至电容C2的一端,在所述电位器W的另一个固定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由电阻R2、常开触点J2-1和常闭触点J3-2串接而成,所述第二支路由电阻R3和常开触点J3-1串接而成;所述双向二极管D5的一端连接至可控硅SCR的控制极端,双向二极管D5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可控硅SCR的正极端和220V外接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冬季节电控制器,安装在用电器的电源连接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串接在220V外接电源的保险丝BX和控制器开关K,所述控制器开关K后并接有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和第三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由常开触点J1‑1串接插座CZ1构成;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由电位器W、可控硅SCR、双向二极管D5、电容C2、电阻R2、电阻R3、常开触点J2‑1、常闭触点J3‑2和常开触点J3‑1构成,其中所述电位器W的一个固定端和移动端连接至可控硅SCR的正极端,所述可控硅SCR的负极端连接至电容C2的一端,在所述电位器W的另一个固定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由电阻R2、常开触点J2‑1和常闭触点J3‑2串接而成,所述第二支路由电阻R3和常开触点J3‑1串接而成;所述双向二极管D5的一端连接至可控硅SCR的控制极端,双向二极管D5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可控硅SCR的正极端和220V外接电源的火线H相接,可控硅SCR的负极端和220V外接电源的零线L相接;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由相互连接的交直流转换电路和温度传感控制电路构成,所述温度传感控制电路包括并联在交直流转换电路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之间的第一温控支路、第二温控支路和第三温控支路,所述第一温控支路由电阻R4、热敏电阻Rt1、电阻R5、继电器J1、非门1‑2、非门3‑4和NPN晶体复合管BG1‑BG2构成,所述电阻R4、热敏电阻Rt1和电阻R5依次串接在交直流转换电路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之间,所述非门1‑2的一端连接在热敏电阻Rt1和电阻R5之间,非门1‑2的另一端连接在非门3‑4的一端,所述非门3‑4的另一端连接在NPN晶体复合管BG1‑BG2的基极,所述复合管BG1‑BG2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并串接继电器J1后连接至交直流转换电路的正极端,所述NPN复合管BG1‑BG2的发射极连接在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负极端;所述第二温控支路由电阻R6、热敏电阻Rt2、电阻R7、继电器J2、非门5‑6、非门9‑8和NPN晶体复合管BG3‑BG4构成,所述电阻R6、热敏电阻Rt2和电阻R7依次串接在交直流转换电路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之间,所述非门5‑6的一端连接在热敏电阻Rt2和电阻R7之间,非门5‑6的另一端连接在非门9‑8的一端,所述非门9‑8的另一端连接在NPN晶体复合管BG3‑BG4的基极,所述NPN复合管BG3‑BG4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并串接继电器J2后连接至交直流转换电路的正极端,所述复合管BG3‑BG4的发射极连接在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负极端;所述第三温控支路由电阻R8、热敏电阻Rt3、电阻R9、继电器J3、非门13‑12、非门11‑10和NPN晶体复合管BG5‑BG6构成,所述电阻R8、热敏电阻Rt3和电阻R9依次串接在交直流转换电路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之间,所述非门13‑14的一端连接在热敏电阻Rt3和电阻R9之间,非门13‑12的另一端连接在非门11‑10的一端,所述非门11‑10的另一端连接在NPN晶体复合管BG5‑BG6的基极,所述NPN复合管BG5‑BG6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并串接继电器J3后连接至交直流转换电路的正极端,所述复合管BG5‑BG6的发射极连接在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负极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军粟和林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