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位虾池浮球式排污器,包括有埋设在虾池底面下方横跨池内与池外的U形管道(6),所述U形管道(6)的池内端还连接有漏斗状的集污凹槽(1),集污凹槽(1)的漏斗状上口与虾池底面等高,集污凹槽(1)的底端还设置有盖圈(2),相应的U形管道(6)内则通过引导管(5)、定向探杆(4)连接有与盖圈(2)相吻合密封的浮球(3);所述U形管道(6)的池外端还连接有双层管的排水主管道,排水主管道设置为外层管(7)、以及滑动密封设置的内层管(9),所述的外层管(7)上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若干排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无需再拔管插管。可以将虾壳有效排出池外,无需人员下水操作。可以进行小水量连续换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高位虾池浮球式排污器,包括有埋设在虾池底面下方横跨池内与池外的U形管道(6),所述U形管道(6)的池内端还连接有漏斗状的集污凹槽(1),集污凹槽(1)的漏斗状上口与虾池底面等高,集污凹槽(1)的底端还设置有盖圈(2),相应的U形管道(6)内则通过引导管(5)、定向探杆(4)连接有与盖圈(2)相吻合密封的浮球(3);所述U形管道(6)的池外端还连接有双层管的排水主管道,排水主管道设置为外层管(7)、以及滑动密封设置的内层管(9),所述的外层管(7)上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若干排水孔。本技术操作简单,无需再拔管插管。可以将虾壳有效排出池外,无需人员下水操作。可以进行小水量连续换水。【专利说明】一种高位虾池浮球式排污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技术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位虾池浮球式排污器。
技术介绍
池塘对虾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大宗产业,产值巨大和从业人员众多。如何实现养殖水体的方便、快速交换,保证养殖池水环境质量是虾池养殖中一个重要技术环节。目前,对于我国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在高位虾池排水设计上普遍利用连通器原理,使用一种近似U型管设计来实现养殖污水排放。即出水管平埋池底,池内端与池内底部的排水口连通,池外端上插垂直站立的排水管,管高按照池内正常水交换时高度设计。大换水时拔出该管,将水排放到需要高度后,将该管插回即可。这种U形管排水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往,用固定于养虾池内排水口上的过滤网,来防止对虾排水时逃逸。其缺点是,在排水时无法排出对虾生长时褪去的虾壳及大规格污物,导致虾壳堆积于排水口的过滤网上,只能通过人工下水操作的方法排除,不但影响排水,而且腐烂的虾壳还导致养殖水质下降。传统的排水管及换水操作中存在以下五点缺陷:(I)排水管拔出后,由于水流较为湍急,地下排水口又被水流遮挡,再插回时相对比较费力,如延误时间较长容易将池水排光。(2)如果养殖池较大,池体较高,则需要的交换水体较大,此时通常使用直径较大、高度较高的排水管,这种情况下排水管会变得很重,一个人通常无法完成操作。(3)池外排水口在设计上通常比池底略低,因此拔管放水时,需要有人在旁看护,以防止池内水全部排出。(4)对虾生长过程中蜕的虾壳往往堆积于池内出水口的过滤网上,无法排出池外,经常需人员下水操作方可解决。(5)难以实现小水量连续排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传统的U形管排水系统无法排除虾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方便、简单、连续排水、可调控排水量的高位虾池浮球式排污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高位虾池浮球式排污器,包括有埋设在虾池底面下方横跨池内与池外的U形管道,所述U形管道的池内端还连接有漏斗状的集污凹槽,集污凹槽的漏斗状上口与虾池底面等高,集污凹槽的底端还设置有盖圈,相应的U形管道内则通过引导管、定向探杆连接有与盖圈相吻合密封的浮球;所述U形管道的池外端还连接有双层管的排水主管道,排水主管道设置为外层管、以及滑动密封设置的内层管,所述的外层管上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若干排水孔。 所述的排水主管道通过固定卡槽固定于虾池外壁上。所述内层管的上口上还设置有提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I)本技术操作简单,无需再拔管插管。(2)可以将虾壳有效排出池外,无需人员下水操作。(3)可以进行小水量连续换水。(4)大量换水时人员不需要在现场看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5)排水口开放程度可调节,从而可以控制排水量大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集污凹槽,2-盖圈,3-浮球,4-定向探杆,5-引导管,6_U形管道,7-外层管,8-固定卡槽,9-内层管,10-提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中所示的一种高位虾池浮球式排污器,包括有埋设在虾池底面下方横跨池内与池外的U形管道6,所述U形管道6的池内端还连接有漏斗状的集污凹槽I,集污凹槽I的漏斗状上口与虾池底面等高,集污凹槽I的底端还设置有盖圈2,相应的U形管道6内则通过引导管5、定向探杆4连接有与盖圈2相吻合密封的浮球3 ;所述U形管道6的池外端还连接有双层管的排水主管道,排水主管道设置为外层管7、以及滑动密封设置的内层管9,所述的外层管7上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若干排水孔。这样设置,可保证微量排水时对虾不能逃逸、大量排水时将虾壳有效排出池外。所述的外层管7、内层管9设置为两个PVC管套合使用,外层管7中下部有小量排水孔,可用于小量连续排水;内层管9可上下移动,起到大量排水和排水至预设水深后转入小水量排水的作用,且排水时无须人员看守。所述的集污凹槽I设置为砖混结构,倒圆台形,上阔下窄,上底面直径100cm,下底面直径20cm,高30cm ;凹槽中心位置为上方覆盖铸铁的盖圈2的直径为15cm的地下PVC U形管道6,地下U形管道6的上方、盖圈2下方是浮球。所述的盖圈2设置为覆碗形,铸铁制造,上底面直径12cm,下底面直径15.4cm,下底面与地下PVC管道紧密契合。所述浮球3的材料为高密度泡沫,直径12cm,中空。浮球3安装有一根材料为PVC或不锈钢的定向探杆4,定向探杆4下端为一钢坠,保证定向探杆4位于引导管5内。定向探杆4全长36cm,其中12cm固定于浮球3内,24cm位于浮球3外部、引导管5内。所述的引导管5使用PVC管制成,直径3cm,下端固定于地下U形管道6上,垂直向上,定向探杆4位于其中。所述的排水主管道通过固定卡槽8固定于虾池外壁上。所述内层管9的上口上还设置有提手10。在内层管9的靠近顶部位置,可以使用聚乙烯绳制作简易的提手10,通过提拉和下推调节内层管9的升降从而控制排水孔开合以及排水量的大小。实例:山东省烟台市某水产有限公司有4个养虾高位池,面积都为12亩,每个养殖池设置12个排水口。开始都使用传统的排水装置排水,发现无法进行小水量连续排水;秋季收虾后发现,池内虾壳大量堆积于排水口栅栏处,且很大程度上发生了腐败。2010年,使用本技术中所述的装置改造了其中I个养虾池,养殖过程中,每天投饵后完毕后需要给每个养殖池进行排污换水。此装置不仅能够有效排出虾壳,预设需要的水位深度,而且可以实现连续小水量排水,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2011年开始,该公司将全部4个养虾高位池的排水装置都进行了改造,使用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装置,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2年后,山东的即墨、潍坊均有部分对虾养殖户使用本技术中所描述的装置改造对虾养殖池的排水系统,此装置获得了大家的好评。总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方便、简单、连续排水、可调控排水量的高位虾池浮球式排污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部分【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高位虾池浮球式排污器,包括有埋设在虾池底面下方横跨池内与池外的U形管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管道(6)的池内端还连接有漏斗状的集污凹槽(1),集污凹槽(I)的漏斗状上口与虾池底面等高,集污凹槽(I)的底端还设置有盖圈(2),相应的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位虾池浮球式排污器,包括有埋设在虾池底面下方横跨池内与池外的U形管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管道(6)的池内端还连接有漏斗状的集污凹槽(1),集污凹槽(1)的漏斗状上口与虾池底面等高,集污凹槽(1)的底端还设置有盖圈(2),相应的U形管道(6)内则通过引导管(5)、定向探杆(4)连接有与盖圈(2)相吻合密封的浮球(3);所述U形管道(6)的池外端还连接有双层管的排水主管道,排水主管道设置为外层管(7)、以及滑动密封设置的内层管(9),所述的外层管(7)上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若干排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曙光,刘洪军,郑永允,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