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急救担架床,包括四根床腿、四根加固梁和两块板体,两块板体之间通过合页轴连接,其中,板体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上设置有把手,把手的一端设置有连杆,连杆与固定孔之间插合连接,把手、连杆的截面为优弧状,合页的一侧设置有把手安装槽,合页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杆安装槽,把手安装槽、连杆安装槽与板体之间固定连接,连杆与连杆安装槽之间插合连接,把手与把手安装槽之间插合连接。固定孔的形状为优弧状,固定孔与连杆相匹配,连杆安装槽、把手安装槽呈优弧状,把手与把手安装槽相匹配,连杆与连杆安装槽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维持患者体位,且组装、拆卸容易,把手能够随行一体化运输,且不占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急救担架床,包括四根床腿、四根加固梁和两块板体,两块板体之间通过合页轴连接,其中,板体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上设置有把手,把手的一端设置有连杆,连杆与固定孔之间插合连接,把手、连杆的截面为优弧状,合页的一侧设置有把手安装槽,合页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杆安装槽,把手安装槽、连杆安装槽与板体之间固定连接,连杆与连杆安装槽之间插合连接,把手与把手安装槽之间插合连接。固定孔的形状为优弧状,固定孔与连杆相匹配,连杆安装槽、把手安装槽呈优弧状,把手与把手安装槽相匹配,连杆与连杆安装槽相匹配。本技术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维持患者体位,且组装、拆卸容易,把手能够随行一体化运输,且不占地。【专利说明】急救担架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急救担架床。
技术介绍
:病人的急救操作对挽救病人的生命至关重要,除了必须的呼吸辅助设备,急救设备,止血设备等等,快速转运设备也是尤其重要的。快速转运设备常见的如担架车,所谓担架车车体下面设置有万向轮,车体的一侧设置有把手,车体上部用于平躺病人,这种结构在宽敞的水平地域,或者低楼层与高楼层之间通过电梯运送病人时,应用广泛。再如,转运担架,转运担架由两根长杆和网状布料组成,网状布料与两根长杆之间固定连接,网状布料用于承载病人,长杆的两端用于手持抬着病人进行转运,这种结构尤其适用于土路或者楼梯间的行进。担架车与转运担架相比,担架车在凹凸不平路面或者楼梯间无法行进,转运担架无法维持患者体位。具体为:担架车易于维持患者的体位,尤其针对异物刺入导致的出血或心脏病患者而言,不能轻易改变患者体位,否则容易造成患者的生命危险,而转运担架因其承载病人的部分为网状布料,所以病人的体位在转移过程中时常发生变化。为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些改进型的担架床,如将网状布料替换为板体,但是楼道狭窄,在转运过程中转弯不利,再如将担架与担架床结合起来,使担架作为担架床的上表面,但是,其凸出部分的(即用于手持抬病人的把手部分)在安装到担架床上后,过于碍事和占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需要出现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维持患者体位,且组装、拆卸容易,把手能够随行一体化运输,且不占地的一种急救担架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维持患者体位,且组装、拆卸容易,把手能够随行一体化运输,且不占地的一种急救担架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急救担架床,包括四根床腿、四根加固梁和两块板体,床腿垂直于加固梁,床腿与加固梁之间固定连接,床腿为中空的圆形钢管,两块板体之间通过合页轴连接,两块板体构成了床板,床板的四角设置有角柱,角柱的下部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与四根床腿之间插合连接,所述板体能够以合页为轴旋转以使两块板体重叠并紧贴在一起,其中,所述板体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上设置有把手,把手的一端设置有连杆,连杆与固定孔之间插合连接,把手、连杆的截面为优弧状,合页的一侧设置有把手安装槽,合页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杆安装槽,把手安装槽、连杆安装槽与板体之间固定连接,连杆与连杆安装槽之间插合连接,把手与把手安装槽之间插合连接。固定孔的形状为优弧状,固定孔与连杆相匹配,连杆安装槽、把手安装槽呈优弧状,把手与把手安装槽相匹配,连杆与连杆安装槽相匹配。所述床腿的下端装配有万向轮。把手安装槽、连杆安装槽位于板体下表面,每个把手安装槽与连杆安装槽为一组,组数与把手的总数相对应。把手安装槽与连杆安装槽的直线距离小于把手与连杆的长度和。其中一块板体的下表面设置有锁定柱,另一块板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旋轴、连扳和钩挂柱,连扳的的一端与板体之间通过旋轴轴连接,另一段的两侧设置有钩挂槽,其中一个钩挂槽与锁定柱钩挂后固定连接,(此钩挂槽与锁定柱钩挂固定连接后,连扳起到防止合页旋转的作用)。另一个钩挂槽与钩挂柱之间钩挂连接。本技术的优点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维持患者体位,且组装、拆卸容易,把手能够随行一体化运输,且不占地,具体为:本技术使用时,在救护车上的操作:将把手的连杆插入到板体两侧的固定孔内,因固定孔与连杆的优弧状结构,插入即固定。抬起板体后将板体翻转,将连扳从锁定柱上取下并反向旋至钩挂柱上,使合页解锁,将两个板体对折,方便手持,利于入户急救。入户后,展开两块板体,将板体上的连扳旋转至锁定柱处,将病人置于两块板体构成的床板上,利用把手手持抬起板体进行 转运病人。至救护车处,将角柱下方的连接柱插入到床腿上,使床板连接到床腿上。这时,拔下把手,将把手插入顺着把手安装槽插入,连杆穿过把手安装槽后插入到连杆安装槽内,把手、连杆的优弧状结构与把手安装槽、连杆安装槽相匹配,即把手进一步横在合页下方,起到稳定合页,防止两块板体对折的目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板体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1、角柱2、板体3、把手4、合页5、连接柱6、连杆7、床腿8、加固梁9、固定孔10、把手安装槽 11、连杆安装槽 12、锁定柱13、连扳14、旋轴15、钩挂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图3所示,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板体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包括四根床腿7、四根加固梁8和两块板体2,床腿7垂直于加固梁8,床腿7与加固梁8之间固定连接,床腿7为中空的圆形钢管,两块板体2之间通过合页4轴连接,两块板体2构成了床板,床板的四角设置有角柱1,角柱I的下部设置有连接柱5,连接柱5与四根床腿7之间插合连接,角柱1、连接柱5与板体2之间固定连接,板体2能够以合页4为轴旋转以使两块板体I重叠并紧贴在一起,其中,板体2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孔9,固定孔9上设置有把手3,把手3的一端设置有连杆6,连杆6与固定孔9之间插合连接,把手3、连杆6的截面为优弧状,合页4的一侧设置有把手安装槽10,合页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杆安装槽11,把手安装槽10、连杆安装槽11与板体2之间固定连接,连杆6与连杆安装槽11之间插合连接,把手3与把手安装槽10之间插合连接。固定孔9的形状为优弧状,固定孔9与连杆6相匹配,连杆安装槽11、把手安装槽10呈优弧状,把手3与把手安装槽10相匹配,连杆6与连杆安装槽11相匹配。床腿7的下端装配有万向轮。把手安装槽10、连杆安装槽11位于板体2下表面,每个把手安装槽10与连杆安装槽11为一组,组数与把手的总数相对应。把手安装槽与连杆安装槽的直线距离小于把手与连杆的长度和。其中一块板体2的下表面设置有锁定柱12,另一块板体2的下表面设置有旋轴14、连扳13和钩挂柱15,连扳13的的一端与板体2之间通过旋轴14轴连接,另一段的两侧设置有钩挂槽,其中一个钩挂槽与锁定柱12钩挂后固定连接,(此钩挂槽与锁定柱钩挂固定连接后,连扳起到防止合页旋转的作用)。另一个钩挂槽与钩挂柱15之间钩挂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维持患者体位,且组装、拆卸容易,把手能够随行一体化运输,且不占地,本技术使用时,在救护车上的操作:将把手的连杆插入到板体两侧的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急救担架床,包括四根床腿、四根加固梁和两块板体,床腿垂直于加固梁,床腿与加固梁之间固定连接,床腿为中空的圆形钢管,两块板体之间通过合页轴连接,两块板体构成了床板,床板的四角设置有角柱,角柱的下部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与四根床腿之间插合连接,所述板体能够以合页为轴旋转以使两块板体重叠并紧贴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上设置有把手,把手的一端设置有连杆,连杆与固定孔之间插合连接,把手、连杆的截面为优弧状,合页的一侧设置有把手安装槽,合页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杆安装槽,把手安装槽、连杆安装槽与板体之间固定连接,连杆与连杆安装槽之间插合连接,把手与把手安装槽之间插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凌慧,
申请(专利权)人:连凌慧,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