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具平移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平移底板(4)、锁紧机构(5)和驱动机构(6),各定位夹具依次固定安装在平移底板(4)上,驱动机构(6)驱动平移底板(4)沿着底板(1)移动从而实现各定位夹具的切换;锁紧机构(5)将平移底板(4)限位锁紧在目标位置。底板(1)和平移底板(4)之间设置有导轨滑块移动副,导轨滑块移动副包括导轨(2)和滑块(3)。还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底板(1)上的第一限位块(11)和平移底板(4)上的第二限位块(41),第一限位块(11)和第二限位块(41)配合工作。第一限位块(11)或第二限位块(41)上还设有液压缓冲器(12)。(*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夹具平移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平移底板(4)、锁紧机构(5)和驱动机构(6),各定位夹具依次固定安装在平移底板(4)上,驱动机构(6)驱动平移底板(4)沿着底板(1)移动从而实现各定位夹具的切换;锁紧机构(5)将平移底板(4)限位锁紧在目标位置。底板(1)和平移底板(4)之间设置有导轨滑块移动副,导轨滑块移动副包括导轨(2)和滑块(3)。还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底板(1)上的第一限位块(11)和平移底板(4)上的第二限位块(41),第一限位块(11)和第二限位块(41)配合工作。第一限位块(11)或第二限位块(41)上还设有液压缓冲器(12)。【专利说明】一种夹具平移切换机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造业的夹具定位机构,尤其适用于柔性生产线中的多车型夹具切换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夹具平移切换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汽车行业的竞争进入白热化。如何利用有限的设备生产更多类型的产品成为各大汽车厂商竞相角逐的目标。在国外汽车厂商中都采用了柔性制造系统,国内汽车自主品牌也意识到了柔性生产的重要性。在焊装生产线规划时,任意平台车型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按照规划预定的生产模式实现共线生产,夹具进行任意切换,共用焊接设备及公用动力设施,设备和公用动力设施一次性投入永久享用。在新车型投产的过程中,只需增加少量的焊接设备、专用夹具,改造事先预留区域的输送机构,更改相应工位的电气程序,便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新车型的调试。因此,柔性化生产可以避免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缩短改造周期。在如今汽车行业,焊装柔性化规划中应用的最广泛的就是同平台车型三厢和两厢车的混线生产。在三厢和两厢车型的柔性化共线生产中,其中以侧围总成共线生产最为典型。三厢和两厢侧围差异最大的部分就是尾部C区域,如图2为某平台的A型车的侧围结构,图3为同平台的B型车的侧围结构。为了保证尾部的定位稳定性和焊接操作性,尾部区域的定位夹具一般都使用切换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夹具平移切换机构,其解决了同平台车型三厢和两厢车的混线生产中夹具的平移切换问题。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种夹具平移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I)、平移底板(4)、锁紧机构(5)和驱动机构(6),各定位夹具依次固定安装在平移底板(4)上,平移底板(4)可移动的设置在底板(I)上,驱动机构(6)为平移底板(4)提供动力,驱动机构(6)驱动平移底板(4)沿着底板(I)移动从而实现各定位夹具的切换;锁紧机构(5)将平移底板(4)限位锁紧在目标位置。进一步,底板(I)和平移底板(4)之间设置有导轨滑块移动副。进一步,导轨滑块移动副有两组,导轨滑块移动副包括导轨(2)和滑块(3),其中两个导轨(2)并行设置在底板(I)上,滑块(3)相应的设置在平移底板(4)的下平面上,导轨(2 )与底板(I)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导轨(2)是直线导轨,在底板(I)上导轨(2)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柱销和偏心销以对导轨(2)顶紧限位。进一步,底板(I)固定设置在地面上,底板(I)周边设置有若干调平螺栓(14)以将底板(I)调整水平保证夹具精度。进一步,底板(I)上还设置有连接板(13)以与侧围总成定位夹具的底板相连接,连接板(13)有两个,每个连接板(13)上有两个销孔和四个连接用孔。进一步,驱动机构(6)的一端与平移底板(4)连接,驱动机构(6)是气缸或者电机。进一步,驱动机构(6)设置在底板(I)上。进一步,还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底板(I)上的第一限位块(11)和平移底板(4)上的第二限位块(41),第一限位块(11)和第二限位块(41)配合工作。进一步,第一限位块(11)或第二限位块(41)上还设有缓冲设施,缓冲设施是液压缓冲器(12)。进一步,限位机构有两组。进一步,锁紧机构(5)设置在底板(I)上,位于轨道(2)的外侧。该夹具平移切换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夹具平移切换机构,柔性化切换,节约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有效保证需切换夹具的精度及稳定性;占用空间小,焊接操作性强;原理浅显易懂,适用范围广泛。(2)本技术夹具平移切换机构,既能对多车型侧围后部零件进行有效定位,同时能保证侧围尾部良好的焊接操作性。(3)本技术夹具平移切换机构,结构紧凑、工作可靠、物美价廉。【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夹具平移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同平台A型车的侧围结构;图3:同平台B型车的侧围结构。附图标记说明:I—底板;11—第一限位块;12—液压缓冲器;13—连接板;14一调平螺栓;2—导轨;3—滑块;4一平移底板;41一第二限位块;5—锁紧机构;6—驱动机构;7—A车型侧围尾部定位夹具;8 — B车型侧围尾部定位夹具预留位置;C一侧围尾部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示出了一种夹具平移切换机构,包括底板1、导轨2、滑块3、平移底板4、锁紧机构5和驱动机构6,A型车侧围尾部定位夹具7和B型车侧围尾部定位夹具依次固定安装在平移底板4上平面,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夹具平移切换机构的构成,略去了 B型车侧围尾部定位夹具,而是指出了 B型车侧围尾部定位夹具预留位置8。底板I固定设置在地面上,底板I周边设置有若干调平螺栓14以将底板I调整水平,同时也加强了底板I的强度,本实施例中,由于底板I的尺寸比较大,为了确保底板I在长时间使用后的平面度能满足夹具定位需求,设置了 6个调平螺栓14。平移底板4可移动的设置在底板I上,底板I和平移底板4之间设置有导轨2和滑块3机构,导轨2和滑块3配合工作使得平移底板4可相对底板I平移滑动,本实施例中,设计有两组导轨2和滑块3机构,其中两个导轨2平行设置在底板I上,滑块3相应的设置在平移底板4的下平面上。由于导轨2的位置度直接影响平移机构的运动方向,因此需要重点保证导轨2相对底板I的位置度,导轨2需选用高精度及耐磨性导轨,此外,导轨2与底板I连接时除了螺栓安装外,在导轨2的一侧底板I上装配柱销限位,导轨2的另一侧底板I上装配偏心销顶紧以保证导轨2的定位精度。本实施例中导轨2是直线导轨。平移底板4的一端与驱动机构6连接,驱动机构6为平移底板4提供动力,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6是设置在底板I上的一气缸。驱动机构6也可以是一电机,气缸只有前进到位和后退到位两种状态,因此此机构只能进行两款车型的切换,若将此车型的驱动机构6改为电机,则可以实现多车型的柔性切换。驱动机构6设置在底板I上,节约空间使得整个设备结构紧凑。平移底板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41,与底板I上的第一限位块11配合起到限位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11和第二限位块41有两对,第一限位块11上还设置有缓冲设施以避免第一限位块11和第二限位块41接触时产生剧烈撞击,本实施例中缓冲设施是液压缓冲器12。锁紧机构5设置在底板I上,位于轨道2的外侧,平移底板4移动到位后,锁紧机构5作用将平移底板4锁紧。底板I上还设置有连接板13以与侧围总成定位夹具的底板相连接,连接板13 —般有两个,每个连接板13上有两个销孔和四个连接用孔。当B型车切换至A型车生产时,驱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具平移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平移底板(4)、锁紧机构(5)和驱动机构(6),各定位夹具依次固定安装在平移底板(4)上,平移底板(4)可移动的设置在底板(1)上,驱动机构(6)为平移底板(4)提供动力,驱动机构(6)驱动平移底板(4)沿着底板(1)移动从而实现各定位夹具的切换;锁紧机构(5)将平移底板(4)限位锁紧在目标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祥兵,成秋云,谢纬,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