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模具灌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62119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8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胶模具灌嘴,包括圆形的顶台和流通管,流通管垂直连接在顶台的中央,顶台上设有一漏斗口,漏斗口与流通管内的流通槽连接,漏斗口两边设有两个槽体,两槽体内各设有一固定孔,整体采用铍铜材质一体成型。该灌嘴利用了铍铜散热快的特性,大大降低了塑胶冷却成型所用的时间,缩短了总周期,提高了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塑胶模具灌嘴,包括圆形的顶台和流通管,流通管垂直连接在顶台的中央,顶台上设有一漏斗口,漏斗口与流通管内的流通槽连接,漏斗口两边设有两个槽体,两槽体内各设有一固定孔,整体采用铍铜材质一体成型。该灌嘴利用了铍铜散热快的特性,大大降低了塑胶冷却成型所用的时间,缩短了总周期,提高了产能。【专利说明】塑胶模具灌嘴
本技术涉及一种灌嘴,尤其是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灌嘴。
技术介绍
传统的塑胶磨具灌嘴采用的是钢材质,硬度在48度左右,其散热慢,热塑胶流入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先冷却成型,总周期时间长,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胶模具灌嘴,能够提高产能。为实现这?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结构是:一种塑胶模具灌嘴,包括流通管和顶台,顶台中央设有一漏斗口,漏斗口底部开口与流通管内的锥型流通槽连通,漏斗口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槽体,每个槽体内各设有一固定孔,整体采用铍铜材质一体成型。所述漏斗口 一端半径为18?22mm,另一端直径为2?5mm。所述流通管的直径为12?15臟,流通管长度为30?40臟,流通槽顶部直径为2?5mm,底部直径为4?5mm。其有益效果是:该灌嘴利用了铍铜散热快的特性,大大降低了塑胶冷却成型所用的时间,缩短了总周期,提高了产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剖视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塑胶模具灌嘴,包括流通管I和顶台2,长度为35mm直径为13mm的流通管I垂直连接在顶台2的中央,顶台2为圆盘结构,顶台2中央设有一漏斗口 3,漏斗口 3 —端半径为20mm,另一端直径为3mm,直径3_的一端连通流通管I中央的流通槽4,流通槽4 一端直径为3_,另一端直径为4.41_。漏斗口 3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槽体5,每个槽体5内设有一固定孔6,用以固定灌嘴。灌嘴整体采用铍铜材质一体成型,铍铜具有散热快的特性,被制作为灌嘴后,能够将原本塑胶冷却成型的时间由8秒缩减为2秒,将总周期的时间由16秒缩减为10秒,将总产能提高了 37.5%。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口 ο【权利要求】1.一种塑胶模具灌嘴,包括流通管(1)和顶台(2),其特征在于,顶台(2)中央设有一漏斗口(3),漏斗口(3)底部开口与流通管(1)内的锥型流通槽⑷连通,漏斗口(3)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槽体(5),每个槽体(5)内各设有一固定孔(6),整体采用铍铜材质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模具灌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口(3)—端半径为18~22mm,另一端直径为2~5_。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模具灌嘴 ,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管(I)的直径为12~15mm,流通管⑴长度为30~40mm,流通槽⑷顶部直径为2~5mm,底部直径为4~5mm。【文档编号】B29C45/20GK203726716SQ201420106351【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1日 【专利技术者】邹春勇 申请人:深圳通达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胶模具灌嘴,包括流通管(1)和顶台(2),其特征在于,顶台(2)中央设有一漏斗口(3),漏斗口(3)底部开口与流通管(1)内的锥型流通槽(4)连通,漏斗口(3)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槽体(5),每个槽体(5)内各设有一固定孔(6),整体采用铍铜材质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春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通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