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下半身衣物,其用于使步行姿态美观。其利用圆型针织物或立体缝制经编针织物形成,其具有形成为至少覆盖至膝盖部分的腿部(10B)和覆盖腰部及臀部的主体部(10A),主体部有骨盆前倾用支撑部(12),其形成为以覆盖髂嵴的方式从后中心侧向左右的两边侧延伸,并从两边侧分别向斜下方的前中心侧延伸,且其校正力比主体部的除了该骨盆前倾用支撑部之外的部分的校正力大,腿部有:膝上支撑部(21),其设置为在膝关节的上侧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其张紧力比腿部的除了该膝上支撑部之外的部分的张紧力大;及膝下支撑部(22),其设置为在膝关节的下侧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其张紧力比腿部的除了该膝下支撑部之外的部分的张紧力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下半身衣物,其用于使步行姿态美观。其利用圆型针织物或立体缝制经编针织物形成,其具有形成为至少覆盖至膝盖部分的腿部(10B)和覆盖腰部及臀部的主体部(10A),主体部有骨盆前倾用支撑部(12),其形成为以覆盖髂嵴的方式从后中心侧向左右的两边侧延伸,并从两边侧分别向斜下方的前中心侧延伸,且其校正力比主体部的除了该骨盆前倾用支撑部之外的部分的校正力大,腿部有:膝上支撑部(21),其设置为在膝关节的上侧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其张紧力比腿部的除了该膝上支撑部之外的部分的张紧力大;及膝下支撑部(22),其设置为在膝关节的下侧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其张紧力比腿部的除了该膝下支撑部之外的部分的张紧力大。【专利说明】下半身衣物
本技术涉及矫正步行时的姿态的下半身衣物。
技术介绍
以往,在紧身短裤等紧身衣的领域中,提出了在布料的一部分设置张紧力(也称作布料的力。以下为了简化也酌情称作力)较大的支撑部从而发挥提臀效果、姿态矫正效果的衣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或者2)。通常来说,在这样具有校正功能的衣物中,要求支撑部以外的布料部分也是破裂强度较高的布料,以使得构成其他部分的布料不会因支撑部的力而破损。此外,为了发挥修正功能、适当地向肌肉作用支撑力,需要在支撑部与其他部分使布料的力存在差异。因此,期望是通过改变局部形成方法而易于地设置上述力的差异的布料。由于存在这样的技术课题,因此作为构成具有支撑部的衣物的针织物,大多使用经编针织物(立体缝制针织物除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 - 5980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351422号公报然而,在以上述以往的经编针织物作为前提的支撑部的形成方法中,由于布料的力较大的部分与较小的部分的交界线明显,因此适合不暴露于外部的这样的穿着状态,但难以在暴露于外部的长袜等衣物中使用。此外,长袜等衣物利用圆型针织物物形成,但由于圆型针织物物与经编针织物相比较布料的破裂强度较低,此外,与利用大量针织纱形成的经编针织物比较,也具有构成针织物整体的纱线的根数相当少这一特性,因此还存在无法使布料的力差如经编针织物那样大的问题。此外,在立体缝制针织物的情况下,在针织组织的形成方面,与其他经编针织物比较布料的复原力较小,因此还存在无法充分获得布料的力的问题。因此,难以在技术层面实现将以经编针织物等为前提而开发的紧身短裤等下半身衣物的支撑部的结构直接应用于圆型针织物物、立体缝制针织物。另一方面,在穿着鞋跟较高的鞋(高跟鞋)的状态下,受到后脚跟处于比趾尖高的位置所带来的影响,易于形成膝盖弯曲的生硬且不自然的步行姿态。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技术课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长袜等下半身衣物,该下半身衣物具有将穿着鞋跟较高的鞋步行时的姿态改善为膝盖伸直的美观的步行姿态的功能。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技术涉及一种下半身衣物,其利用圆型针织物或者立体缝制经编针织物形成,其具有形成为至少覆盖至膝盖部分的腿部和覆盖腰部以及臀部的主体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具有骨盆前倾用支撑部,该骨盆前倾用支撑部以覆盖髂嵴的方式从后中心侧向左右的两边侧延伸,并从上述两边侧分别向斜下方的前中心侧延伸,且该骨盆前倾用支撑部的校正力比上述主体部的除了该骨盆前倾用支撑部之外的部分的校正力大,上述腿部具有:膝上支撑部,其设置为在膝关节的上侧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该膝上支撑部的张紧力比上述腿部的除了该膝上支撑部之外的部分的张紧力大;以及膝下支撑部,其设置为在膝关节的下侧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该膝下支撑部的张紧力比上述腿部的除了该膝下支撑部之外的部分的张紧力大。在该结构中,利用设置于覆盖髂嵴的位置的骨盆前倾用支撑部在立位姿态时使骨盆前倾,并且利用膝上支撑部的紧固膝关节的力在步行动作时抑制膝关节的弯折。并且,利用膝下支撑部防止腿部的上移,使骨盆前倾用支撑与膝下支撑部的穿着位置被保持在适当的位置。此外,在上述技术中,上述骨盆前倾用支撑部形成为从后中心周边朝向下方延伸并覆盖骶骨。本技术涉及一种下半身衣物,其利用圆型针织物或者立体缝制经编针织物形成,其具有形成为至少覆盖至膝盖部分的腿部和覆盖腰部以及臀部的主体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具有第I骨盆前倾用支撑部,该第I骨盆前倾用支撑部形成为从后中心侧的臀裂上方通过左右的臀部上方延伸至左右的大转子附近部分,且该第I骨盆前倾用支撑部的校正力比上述主体部的除了该第I骨盆前倾用支撑部之外的部分的校正力大,上述腿部具有:膝上支撑部,其设置为在与膝关节邻接的上侧部分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该膝上支撑部的张紧力比上述腿部的除了该膝上支撑部之外的部分的张紧力大;以及膝下支撑部,其设置为在与膝关节邻接的下侧部分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该膝下支撑部的张紧力比上述腿部的除了该膝下支撑部之外的部分的张紧力大。此外,在上述技术中,上述主体部设置有第2骨盆前倾用支撑部,该第2骨盆前倾用支撑部从大转子附近沿着大腿部的外侧向上方延伸,用于辅助上述第I骨盆前倾用支撑部。此外,在上述技术中,上述主体部具有臀部支撑部,该臀部支撑部覆盖穿着者的臀沟,并且朝向左右的两边侧部分向斜上方延伸,且该臀部支撑部具有比上述主体部的其他部分大的校正力。此外,在上述技术中,上述腿部形成为至少覆盖至脚踝部分,该下半身衣物具有脚踝支撑部,该脚踝支撑部形成为包围上述脚踝部分且张紧力比上述腿部的除了该脚踝支撑部之外的部分的张紧力大。此外,在上述技术中,上述腿部形成为包围至趾尖,在上述腿部的足底侧部分形成有足底支撑部,该足底支撑部从趾尖侧形成至后脚跟侧。技术的效果本技术的下半身衣物能够矫正穿着高跟鞋时的姿态,使步行姿态美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 (a)、图1 (b)、图1 (C)和图1 (d)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下半身衣物进行说明的图。图2 Ca)和图2 (b)是对人体的下半身的骨骼进行说明的图。图3 Ca)和图3 (b)是对臀部束紧部以及骨盆束紧部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图。图4 Ca)和图4 (b)是对利用图1的下半身衣物施加的力进行说明的图。图5是对图1的下半身衣物的形成方法的变化进行说明的图。图6 (a)和图6 (b)是对穿着以往的下半身衣物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下半身衣物时的步行进行比较的图。图7 (a)、图7 (b)和图7 (C)是对图6 (a)和图6 (b)的各角度进行说明的图。图8 (a)、图8 (b)和图8 (C)是对第I变形例的下半身衣物进行说明的图。图9 (a)、图9 (b)和图9 (C)是对第2变形例的下半身衣物进行说明的图。图10是对第3变形例的下半身衣物进行说明的图。图11 (a)、图11 (b)和图11 (C)是对第4变形例的下半身衣物进行说明的图。图12 (a)、图12 (b)和图12 (C)是对第5变形例的下半身衣物进行说明的图。图13 (a)、图13 (b)和图13 (C)是对第6变形例的下半身衣物进行说明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1A~IF…下半身衣物;IOA…主体部;IOA'…右主体部;IOA"…左主体部;IOB…腿部;11…臀部束紧部(臀部支撑部);12…骨盆束紧部(骨盆前倾用支撑部);12D~12F…第I骨盆束紧部(第I骨盆前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半身衣物,其利用圆型针织物或者立体缝制经编针织物形成,其具有形成为至少覆盖至膝盖部分的腿部和覆盖腰部以及臀部的主体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具有骨盆前倾用支撑部,该骨盆前倾用支撑部以覆盖髂嵴的方式从后中心侧向左右的两边侧延伸,并从上述两边侧分别向斜下方的前中心侧延伸,且该骨盆前倾用支撑部的校正力比上述主体部的除了该骨盆前倾用支撑部之外的部分的校正力大,上述腿部具有:膝上支撑部,其设置为在膝关节的上侧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该膝上支撑部的张紧力比上述腿部的除了该膝上支撑部之外的部分的张紧力大;以及膝下支撑部,其设置为在膝关节的下侧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该膝下支撑部的张紧力比上述腿部的除了该膝下支撑部之外的部分的张紧力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保贵裕,角野真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华歌尔,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