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乘式电动车辆(1),具备作为电动马达(5)的电源的电池单元(21);具有与头管(11)一体地接合的主框架(12)的车身框架(4);和从主框架(12)的上部向后方延伸的副框架(30)。主框架(12)具有从头管(11)向下方延伸的向下部(13)和从向下部(13)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下底部(14),副框架(30)与车身框架(4)可拆卸地结合。电池单元(21)的底部支持在主框架(12)的下底部上,电池单元(21)的侧部被副框架(30)覆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跨乘式电动车辆(1),具备作为电动马达(5)的电源的电池单元(21);具有与头管(11)一体地接合的主框架(12)的车身框架(4);和从主框架(12)的上部向后方延伸的副框架(30)。主框架(12)具有从头管(11)向下方延伸的向下部(13)和从向下部(13)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下底部(14),副框架(30)与车身框架(4)可拆卸地结合。电池单元(21)的底部支持在主框架(12)的下底部上,电池单元(21)的侧部被副框架(30)覆盖。【专利说明】跨乘式电动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由电动马达产生的动力行驶的跨乘式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近年来开发了将通过储存在电池内的电能进行驱动的电动马达作为行驶动力源的跨乘式电动车辆。目前,跨乘式电动车辆中作为用于支持电池的结构,提出了在主框架的侧面固定电池这样的方式(例如,参考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100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如果电池比较重,则会有较大的荷载作用在用于将电池固定在主框架上的零部件上。因此,有必要在主框架及电池的周围设置用于稳定地支持电池的大尺寸结构。如果主框架左右成对地形成,则在车辆上装载电池时,有必要进行将电池从一对的主框架的上方或下方插入其中间这样的操作。于是,不仅使大重量的电池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变得麻烦,也由于电池的宽度受到了主框架的对置间隔的限制从而无法容易地增大电池的容量。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增大电池的容量,且可容易地装载这样大型化的电池的跨乘式电动车辆。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专利技术是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做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跨乘式电动车辆是通过由电动马达产生的动力行驶的跨乘式电动车辆,具备:作为所述电动马达的电源的电池单元;具有可旋转地支持前轮转向用的转向轴的头管、及与所述头管一体地接合的主框架的车身框架;和从所述主框架的上部向后方延伸的副框架;所述主框架具有从所述头管向下方延伸的向下部和从所述向下部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下底部,所述副框架与所述车身框架可拆卸地结合;所述电池单元的底部支持在所述主框架的所述下底部上,所述电池单元的侧部被所述副框架覆盖。根据所述结构,取下副框架时,可以使电池单元仅放置在下底部上地装载于车辆上。由于没有较高地抬起电池单元的必要,因此在车辆上装载电池单元的作业变得简便。随后,安装副框架时,可以利用该副框架覆盖电池单元的侧部。因此,可以适宜地保护电池单元。从该过程可以看出,电池单元的宽度除了被副框架覆盖的部分之外是不受副框架的尺寸的限制的。因此,无论在比被副框架覆盖的部分靠近上方还是靠近下方,都可以容易地增大电池单元的容量。也可以是所述主框架至少在所述下底部左右成对地形成,所述电池单元的底部支持在左右一对的所述下底部上。根据所述结构,下底部左右成对地形成,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持电池单元。 也可以是所述向下部配置在所述电池单元的前侧。根据所述结构,可以通过向下部保护电池单元。也可以是所述主框架左右成对地形成,所述副框架左右成对地形成,左右的所述副框架分别与对置的左右的所述主框架可拆卸地结合。根据所述结构,左右一方侧的副框架与左右一方侧的主框架结合,左右另一方侧的副框架与左右另一方侧的主框架结合,因此副框架可以比副框架与头管结合时短。又,通过一对的副框架覆盖电池单元的侧部,因此电池壳体的保护效果提高。也可以是具备可旋转地支持后轮的摇臂和与所述摇臂可摇动地连接的摇臂支架,所述下底部和所述副框架与所述摇臂支架可拆卸地结合。根据所述结构,可以容易地进行在车身框架上组装摇臂和后轮的作业。也可以是具备容纳所述电动马达的马达壳体,所述摇臂支架通过所述马达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实现,所述下底部的后端部及所述副框架的后端部与所述马达壳体可拆卸地结口 ο根据所述结构,马达壳体可以有效利用为摇臂支架的一部分,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也可以是具备使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变速的变速器,所述马达壳体容纳有所述变速器和所述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和所述变速器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地配置。根据所述结构,容纳有变速器和电动马达的马达壳体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地装载在车辆上。因此,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分离下底部的后端部和副框架的后端部,从而可以缩短副框架或下底部。也可以是所述下底部位于比作为所述摇臂的相对于所述摇臂支架的摇动的中心的摇动轴靠近下方的位置。根据所述结构,没有必要在电池装载时较高地抬起电池,使装载电池的作业变得简便。专利技术效果: 从以上的说明可知,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增大电池的容量,且可容易地装载这样大型化的电池的跨乘式电动车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在参照附图的基础上,由以下的优选的实施形态的详细说明中得以明确。【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跨乘式电动车辆的一个示例而示出的电动二轮车的右视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跨乘式电动车辆的一部分零部件分解后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形态的跨乘式电动车辆的一个示例而示出的电动二轮车的右视图; 图4是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形态的跨乘式电动车辆的一个示例而示出的电动二轮车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另外,在所有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以下说明中的方向概念以乘坐在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一个示例而示出的电动二轮车上的驾驶者所看见的方向为基准。图1是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跨乘式电动车辆的一个示例而示出的电动二轮车的右视图。如图1所示,电动二轮车I具备作为从动轮的前轮2 ;作为驱动轮的后轮3 ;配置在前轮和后轮3之间的车身框架4 ;和作为行驶驱动源的电动马达5。根据本实施形态的电动二轮车I不具备内燃机关,后轮3通过由电动马达5产生的动力被旋转驱动。前轮2可旋转地支持于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前叉6的下部。前叉6的上部与前轮转向用的转向轴7连接,转向轴7的上部设置有把手8。车身框架4具有头管11和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头管11可旋转地支持转向轴7。主框架11与头管11 一体地接合。主框架12具有从头管11向下方延伸的向下部13和从向下部13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下底部14。在本实施形态中,下底部14大致水平地延伸,主框架12在从向下部13的下端部至下底部14的前端部的部分处,大致弯曲成直角。下底部14的后端部与容纳电动马达5的马达壳体15可拆卸地结合。例如,下底部14的后端部与马达壳体15通过螺栓装卸自如地结合。该马达壳体15与摇臂16连接。摇臂16在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其前端部与马达壳体15可摇动地连接,其后端部可旋转地支持后轮3。马达壳体15具有从其后下部向后方突出的凸缘,作为摇臂16的摇动的中心的摇动轴17以通过该凸缘的形式朝向左右方向。像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马达壳体15与车身框架4的主框架12连接,且还与摇臂16的前端部连接,发挥着连接摇臂16的摇臂支架的功能。像这样可将马达壳体有效利用为摇臂支架,可减少零部件数量。在摇臂16的下部和马达壳体15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根据摇臂的摇动而动作的连杆机构18。连杆机构18上可摇动地连接有后悬架19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乘式电动车辆,是通过由电动马达产生的动力行驶的跨乘式电动车辆,具备:作为所述电动马达的电源的电池单元;具有可旋转地支持前轮转向用的转向轴的头管、及与所述头管一体地接合的主框架的车身框架;和从所述主框架的上部向后方延伸的副框架;所述主框架具有从所述头管向下方延伸的向下部和从所述向下部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下底部,所述副框架与所述车身框架可拆卸地结合;所述电池单元的底部支持在所述主框架的所述下底部上,所述电池单元的侧部被所述副框架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义基,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