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拉单晶炉热场系统用的下反射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258234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5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单晶炉领域,具体是一种直拉单晶炉热场系统用的下反射板。一种直拉单晶炉热场系统用的下反射板,该反射板中间有托杆孔,该反射板为放置在9层碳毡上的圆饼,在该圆饼上的电极孔和辅助电极孔之间的一条直径的两端有两个排气孔,在一对辅助电极孔上各覆盖一块石墨板,在每块石墨板中间开一个绝缘陶瓷放置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热场改造,降低发热件损耗或增强热场系统保温性能,以达到缩短等径时间、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单晶炉领域,具体是一种直拉单晶炉热场系统用的下反射板。一种直拉单晶炉热场系统用的下反射板,该反射板中间有托杆孔,该反射板为放置在9层碳毡上的圆饼,在该圆饼上的电极孔和辅助电极孔之间的一条直径的两端有两个排气孔,在一对辅助电极孔上各覆盖一块石墨板,在每块石墨板中间开一个绝缘陶瓷放置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热场改造,降低发热件损耗或增强热场系统保温性能,以达到缩短等径时间、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专利说明】一种直拉单晶炉热场系统用的下反射板
本技术涉及单晶炉领域,具体是一种直拉单晶炉热场系统用的下反射板。
技术介绍
单晶炉是一种在惰性气体(氮气、氦气为主)环境中,用石墨加热器将多晶硅等多晶材料熔化,用直拉法生长无错位单晶的设备。成本问题是困扰单晶硅乃至光伏行业的一大关键难题。在单晶成品单位成本的构成中,电力消耗成本为仅次于主材成本的第二大成本构成,就目前车间用电环境及设备热场使用情况来说,单晶制造过程电力消耗成本有巨大的降低空间,若想有效控制其单位制造成本,有效方法之一即为对单晶炉热场进行改造,进而可使单晶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光伏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单晶炉平均等径功率偏高、生产耗时长、能耗大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拉单晶炉热场系统用的下反射板,该反射板中间有托杆孔,该反射板为放置在9层碳毡上的圆饼,在该圆饼上的电极孔和辅助电极孔之间的一条直径的两端有两个排气孔,在一对辅助电极孔上各覆盖一块石墨板,在每块石墨板中间开一个绝缘陶瓷放置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热场改造,降低发热件损耗或增强热场系统保温性能,以达到缩短等径时间、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电极孔,2、绝缘陶瓷放置口,3、辅助电极孔,4、石墨板,5、排气孔,6、托杆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在原有单晶炉的下反射板基础上的改进:在原有的下反射板上增加两个方形口用于排气,其大小根据单晶炉炉体排气孔的大小而定。用废旧的方形石墨板覆盖到两个辅助电极孔上(石墨板的面积大于电极孔的面积),且在石墨板上割一空洞,用以固定氧化铝陶瓷。将两个对称的辅助加热器拆卸掉,不再与下反射板接触,直接放于绝缘陶瓷上,绝缘陶瓷用石墨板来支撑。这样可以避免由于石墨的导热性能特别强,直接接触炉体底部会将大量的热量传递给炉体,导致热量源源不断的流失。【权利要求】1.一种直拉单晶炉热场系统用的下反射板,其特征在于:该反射板中间有托杆孔,该反射板为放置在9层碳毡上的圆饼,在该圆饼上的电极孔和辅助电极孔之间的一条直径的两端有两个排气孔,在一对辅助电极孔上各覆盖一块石墨板,在每块石墨板中间开一个绝缘陶瓷放置口。【文档编号】C30B15/14GK203728961SQ201420083892【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7日 【专利技术者】刘进, 张波, 周水生, 董建明, 罗晓斌, 赵科巍, 赵彩霞 申请人:山西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拉单晶炉热场系统用的下反射板,其特征在于:该反射板中间有托杆孔,该反射板为放置在9层碳毡上的圆饼,在该圆饼上的电极孔和辅助电极孔之间的一条直径的两端有两个排气孔,在一对辅助电极孔上各覆盖一块石墨板,在每块石墨板中间开一个绝缘陶瓷放置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进张波周水生董建明罗晓斌赵科巍赵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