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训练用易升降跨栏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52402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4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训练用易升降跨栏架,包括底座,栏架立柱及跨栏板,所述栏架立柱竖直设于底座两侧,跨栏板设于两栏架立柱顶部并连接两栏架立柱,所述底座内设置一具有开口的座体,在座体内部设有一向上伸出开口的当运动员踢到跨栏板时可驱动所述栏架立柱向跑道方向摆动的摆杆,所述摆杆顶部与栏架立柱连接,摆杆底部与座体弹性摆动连接。采用座体与摆杆配合的方式,通过摆杆两侧复位支撑弹簧的相互作用,避免了跨栏板因被踢倒需要人工手动扶起的麻烦,且由于设于底座内,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使用寿命更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训练用易升降跨栏架,包括底座,栏架立柱及跨栏板,所述栏架立柱竖直设于底座两侧,跨栏板设于两栏架立柱顶部并连接两栏架立柱,所述底座内设置一具有开口的座体,在座体内部设有一向上伸出开口的当运动员踢到跨栏板时可驱动所述栏架立柱向跑道方向摆动的摆杆,所述摆杆顶部与栏架立柱连接,摆杆底部与座体弹性摆动连接。采用座体与摆杆配合的方式,通过摆杆两侧复位支撑弹簧的相互作用,避免了跨栏板因被踢倒需要人工手动扶起的麻烦,且由于设于底座内,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使用寿命更长,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推广应用。【专利说明】一种训练用易升降跨栏架
本技术属于体育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训练用易升降跨栏架。
技术介绍
跨栏是一项非常健康有趣的体育运动项目,随着跨栏项目在各中小学的普及,跨栏器成了越来越重要的体育器材。由于在跨栏比赛或在训练的过程中,常常会踢倒跨栏架,使用起来不方便。目前常用的跨栏架其跨栏板与立柱为一体结构,每次碰掉了跨栏板或者碰倒了跨栏器,都需要有人专门来做将跨栏板置回于支撑杆或扶起跨栏器的工作,这就大大提高了为跨栏器服务的人力和精力,浪费了许多练习时间,减慢了练习的效率,且不能够升降高度,使得练习者或初学者不方便训练和使用,再者,因对跨栏器的安全存在顾虑,怕被栏杆的硬质绊倒,很多人因此而不敢尝试,失去了借助跨栏运动来锻炼身体,体验跨栏项目乐趣的机会。CN202336219U公开了一种不倒跨栏架,包括跨栏架,所述的跨栏架的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设置在跑道上。本技术不倒跨栏架由于采用橡胶等弹性较好的材质制成,并将底部固定在跑道上,能在跨栏架被运动员踢翻后自动弹起,避免了人工扶起和归位的麻烦;该技术虽然能够在碰掉跨栏板后自动复位,避免了人工扶起的麻烦,但是该跨栏架需要使用螺丝固定在跑道上,安装及拆卸均不方便,费时费力。CN202638002U公开了一种跨栏架,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方的跨栏,还包括相互连接的支腿和支撑臂,所述支撑臂顶端支撑跨栏。所述支腿上设有插销孔,所述支撑臂上设有与该插销孔配合的若干销孔,支腿和支撑臂通过插销以及所述插销孔和销孔固定。所述底座与支腿之间设有弹簧。上述专利虽然安装均非常方便,避免了跨栏时将跨栏踢倒,易安装,可调节插销与销孔的位置来选择不同高度的跨栏,更实用,但是由于顶部的跨栏板与支腿及支撑臂为一体结构,运动员在碰到顶部跨栏板时容易绊倒摔伤,虽然能够调节高度,且不必人工扶起,但仍然不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方案,并且仅采用弹簧连接的方式过于简单,仍然无法实现使得跨栏架复位的目的,弹簧在多次弯折超过其屈服强度后,将导致跨栏架不能垂直于跑道,将无法使用,且维修不便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使用方便、可调节跨栏板的任意高度的训练用易升降跨栏架。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保持自身平衡,使得跨栏板在外力碰撞后还能自行返回原来位置,解决了跨栏器在使用时被外力冲倒后需要专人扶起的问题,且在训练和比赛时更加安全的训练用易升降跨栏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训练用易升降跨栏架,包括底座,栏架立柱及跨栏板,所述栏架立柱竖直设于底座两侧,跨栏板设于两栏架立柱顶部并连接两栏架立柱,所述底座内设置一具有开口的座体,在座体内部设有一向上伸出开口的当运动员踢到跨栏板时可驱动所述栏架立柱向跑道方向摆动的摆杆,所述摆杆顶部与栏架立柱连接,摆杆底部与座体弹性摆动连接。上述的训练用易升降跨栏架,所述座体包括一具有内腔的外壳,在内腔底部设有一用于支撑所述摆杆的支撑部件,摆杆底部设于内腔中并与该支撑部件转动连接,所述摆杆两侧分别设有一其一端与摆杆连接另一端与内腔的内壁相连接的复位支撑弹簧。上述的训练用易升降跨栏架,所述座体横截面设置为圆形结构、方形结构或者梯形结构。上述的训练用易升降跨栏架,所述栏架立柱包括固定立柱及与固定立柱伸缩连接的活动立柱,在固定立柱表面沿所述固定立柱轴线方向开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活动立柱表面设有与固定立柱表面开设的限位孔适配的弹性凸起部。上述的训练用易升降跨栏架,所述两活动立柱顶部均设有一用于支撑跨栏板的栏板支架,所述栏板支架与活动立柱顶部活动连接。上述的训练用易升降跨栏架,所述栏板支架底部设置一连接轴,在活动立柱顶部开设有与所述连接轴适配的插槽。上述的训练用易升降跨栏架,所述栏板支架底部设置一具有动磁铁的连接轴,在活动立柱顶部设有与连接轴上的动磁铁磁极相反的定磁铁。上述的训练用易升降跨栏架,所述连接轴为一倒置的锥形或梯形结构。本技术训练用易升降跨栏架的优点是:本技术通过采用固定立柱与活动立柱的伸缩结构,设置限位孔与弹性凸起部的锁定结构,能够方便的调节跨栏架的高度,使得该跨栏器适合不同高度需求的人使用,提高了跨栏器的使用率,充分利用资源,不但克服了常见跨栏架升降不便的缺点,且跨栏板支架与栏架立柱之间采用插接或者磁性连接的方式,可实现随时分离的功能,使得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过程中即使碰到跨栏板也不至于被跨栏板绊倒,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该结构在满足比赛及训练的需求的同时,安装更加方便,采用座体与摆杆配合的方式,通过摆杆两侧复位支撑弹簧的相互作用,避免了跨栏板因被踢倒需要人工手动扶起的麻烦,且由于设于底座内,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使用寿命更长,且本技术中栏架立柱的高度低于跨栏板的高度,降低了传统跨栏器由于栏架立柱高于跨栏板而对运动员跨栏时的影响,使得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时能够正常发挥;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推广应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底座与栏架立柱连接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2、3、4所示,一种训练用易升降跨栏架,包括底座1,栏架立柱2及跨栏板3,该栏架立柱2竖直设于底座I的两侧,跨栏板3设于两栏架立柱2的顶部并连接两栏架立柱2,栏架立柱2包括固定立柱21及与固定立柱21伸缩连接的活动立柱22,固定立柱21套接在活动立柱22内,在固定立柱21的表面沿所述固定立柱21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多个限位孔4,在活动立柱22的表面设有与固定立柱21的表面开设的限位孔4适配的弹性凸起部5。弹性凸起部5的数量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一个以上,当然,从活动立柱22与跨栏板3的重量及调节时的省力角度考虑,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弹性凸起部5,该结构为目前常规的结构,广泛用于帐篷等需要伸缩的物件。为提高底座I的稳定性,可以在底座I上设置加强杆6。该弹性凸起部5及限位孔4的配合使用,可随时方便的调节栏架立柱2的整体高度,使得该跨栏器适合不同高度需求的人使用,提高了跨栏器的使用率,充分利用资源。使得栏架立柱2中固定立柱21与活动立柱22的连接更方便快捷,稳定性更佳。在底座I内设置一具有开口 7的座体8,在座体8的内部设有一向上伸出开口 7的当运动员踢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训练用易升降跨栏架,包括底座,栏架立柱及跨栏板,所述栏架立柱竖直设于底座两侧,跨栏板设于两栏架立柱顶部并连接两栏架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设置一具有开口的座体,在座体内部设有一向上伸出开口的当运动员踢到跨栏板时可驱动所述栏架立柱向跑道方向摆动的摆杆,所述摆杆顶部与栏架立柱连接,摆杆底部与座体弹性摆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美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