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颜兆诗专利>正文

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44133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3 18:16
一种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与一光源组件套合设置,其包括:一反射杯包括一进光口、一出光口以及一环侧壁,进光口对应该出光口,环侧壁连接于进光口及出光口之间,其中,进光口的轮廓形状为一平面,其是一基准面,环侧壁的内壁面为一反射面;以及至少一二次光学组件,设置于反射杯的出光口上,且包括一进光面、一出光面及一环侧面,环侧面连接于进光面及出光面之间,出光面对应出光口,而进光面对应该进光口;其中,进光口贴合于光源组件上,且垂直于基准面的光源组件的一中心轴为发光光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与一光源组件套合设置,其包括:一反射杯包括一进光口、一出光口以及一环侧壁,进光口对应该出光口,环侧壁连接于进光口及出光口之间,其中,进光口的轮廓形状为一平面,其是一基准面,环侧壁的内壁面为一反射面;以及至少一二次光学组件,设置于反射杯的出光口上,且包括一进光面、一出光面及一环侧面,环侧面连接于进光面及出光面之间,出光面对应出光口,而进光面对应该进光口;其中,进光口贴合于光源组件上,且垂直于基准面的光源组件的一中心轴为发光光轴。【专利说明】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尤其指一种适用于调整光型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随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的制造技术已逐渐成熟,LED灯具有低耗能、工作周期长、体积小、低污染等优点。也因此,LED灯具取代原本的传统阴极灯具而逐渐被应用于各种照明设备中。而LED灯具的结构于设计上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如何使得LED出光效率提出,整体照度提升,且避免因设计不佳而产生眩光的情况,都是开发者于开发灯具时需要注意到的。请参阅图1,是公知一发光二极管灯座装置。由图1所示,一发光二极管灯座装置包括有一反射杯11、及一光源组件12。反射杯11具有一进光口 111、一出光口 112、及一环侧壁113,其中,进光口 111的轮廓形状为一平面,其一基准面且其对应出光口 112,环侧壁113的内壁面1130的剖面形状是由出光口 112至进光口 111形成渐缩状态的一弧形曲面,且环壁面113的内壁面1130是一反射镜面;以及光源组件12设置接合于反射杯11的进光口 111,用以发出光线,其中,垂直于基准面的LED光源组件12的中心轴Zl为发光光轴,光线由光源组件12的中心轴Zl而发出。因此,光源组件12所发出一部分光线是经由环侧壁113的内壁面1130而产生反射,使得部分光线可经由环侧壁113的内壁面1130的曲率设计而能控制射出于出光口 112的行进方向。然而,反射杯体11基于物理限制,光源组件12所发出其余光线按原本光路前进,使得受控制的部分光线与其余光线相交产生干涉,进而降低出光效率,而使得预定照明区域形成亮暗不均匀的情况产生,此外其余光线亦可能出射于非预定照明区域而造成眩光现象。因此,设计出一种新颖LED照明结构,通过二次光学设计而避免所要求光型亮暗不均匀的情况,同时有效提升整体光照度及光强度,已成为现今业界刻不容缓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用二次组件结构,通过二次光学设计而经由折射及反射等调整光线出射于出光口,而避免所要求光型亮暗不均匀的情况,同时有效提升整体光照度及光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实施态样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是与一光源组件套合设置,其包括:一反射杯,包括一进光口、一出光口以及一环侧壁,进光口对应出光口,环侧壁连接于进光口及出光口之间,其中,进光口的轮廓形状为一平面,平面是一基准面,环侧壁的内壁面的剖面形状是由出光口至进光口形成渐缩状态的一弧形曲面,且环侧壁的内壁面是一反射面,用以反射光线;以及至少一二次光学组件,设置于反射杯的出光口上且密合出光口,用以调校光线的行进路线,至少一二次光学组件包括一进光面、一出光面及一环侧面,环侧面连接于进光面及出光面之间,出光面系对应出光口,而进光面对应进光口 ;其中,进光口贴合于光源组件上,且垂直于基准面的光源组件的一中心轴为发光光轴。因此,光源组件所发出光线由中心轴而发出通过反射杯及至少一二次光学组件调整,进而产生一对称均匀的要求光型。在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中,其中,进光面、出光面或其组合可为一微透镜结构表面。在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中,至少一二次光学组件可至少选自由一球面透镜、一薄透镜、一菲涅尔透镜(Fresnel lens)、一非球面透镜及其组合的群组。较佳地,至少一二次光学组件可为一第一透镜及一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包括一第一进光面及一第一出光面,第二透镜包括一第二进光面及一第二出光面。较佳地,第一出光面具有一第一微透镜结构表面,于第一微透镜结构表面上设有复数个第一微透镜单元;第二出光面具有一第二微透镜结构表面,于第二微透镜结构表面上设有复数个第二微透镜单元。此外,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可为一同心设置或一层迭设置。在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中,至少一二次光学组件的出光面上的周围延伸出一卡合部,其卡合于出光口。本技术另一实施态样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是与一光源组件套合设置,其包括:一反射杯,包括一进光口、一出光口以及一环侧壁,进光口对应出光口,环侧壁连接于进光口及出光口之间,其中,进光口的轮廓形状为一平面,平面是一基准面,环侧壁的内壁面的剖面形状是由出光口至进光口形成渐缩状态的一弧形曲面,且环侧壁的内壁面是一反射面,用以反射光线;以及至少一二次光学组件,容设于反射杯中,用以调校光线的行进路线,至少一二次光学组件包括一进光面、一出光面及一环侧面,环侧面连接于进光面及出光面之间,出光面对应出光口,而进光面对应进光口 ;其中,进光口贴合于光源组件上,且垂直于基准面的光源组件的一中心轴为发光光轴。因此,光源组件所发出光线由中心轴而发出通过反射杯及至少一二次光学组件而调整,进而产生一对称均匀的要求光型。在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中,进光面、出光面或其组合可为一微透镜结构表面。在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中,至少一二次光学组件是至少选自由一球面透镜、一薄透镜、一菲涅尔透镜、一非球面透镜及其组合的群组。较佳地,至少一二次光学组件可为一第一透镜及一第二透镜。在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中,反射杯及二次光学组件可为一体成形。在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中,环侧壁的一内面上可设置一镜面反射层或一漫反射层。在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中,出光口上可组设有一透明外盖,其密合出光口。【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公知一发光二极管灯座装置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沿着引线I1-1I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的配光曲线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沿着引线V-V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的正视图。图9是图8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沿着引线VII1-VIII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的正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沿着引线X-X的剖视图。图12是本技术又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的正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沿着引线XI1-XII的剖视图。附图中符号说明:11反射杯体,111进光口,112出光口,113环侧壁,1130内壁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用二次组件结构,其特征是,与一光源组件套合设置,其包括: 一反射杯,包括一进光口、一出光口以及一环侧壁,该进光口对应该出光口,该环侧壁连接于该进光口及该出光口之间,其中,该进光口的轮廓形状为一平面,该平面为一基准面,该环侧壁的内壁面的剖面形状由该出光口至该进光口形成渐缩状态的一弧形曲面,且该环侧壁的该内壁面为一反射面;以及 至少一二次光学组件,设置于该反射杯的该出光口上且密合该出光口,该至少一二次光学组件包括一进光面、一出光面及一环侧面,该环侧面连接于该进光面及该出光面之间,该出光面对应该出光口,而该进光面对应该进光口; 其中,该进光口贴合于该光源组件上,且垂直于该基准面的光源组件的一中心轴为发光光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兆诗
申请(专利权)人:颜兆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