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无汇流条接线窗的光伏电池组件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43012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3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表面无汇流条接线窗的光伏电池组件接线盒,包括将输出线缆密封接入的塑料盒体,该塑料盒体背面与光伏电池组件背板或玻璃贴合处具有开口,塑料盒体正面和侧面密闭无窗口,塑料盒体内排列有与光伏电池组件背板或玻璃引出汇流条数量相等的接线端子,相邻接线端子之间连接有旁路二极管,两端的接线端子分别与输出线缆的正、负极相连,接线端子分别具有散热导电金属片,所述二极管设置在散热导电金属片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提供的塑料盒体表面密闭,无需开窗,散热理想,降低发电衰减损耗,防水可靠性更强,安装方便,显著降低了接线盒的制造和后续安装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
,公开了一种表面无汇流条接线窗的光伏电池组件接线盒,包括将输出线缆密封接入的塑料盒体,该塑料盒体背面与光伏电池组件背板或玻璃贴合处具有开口,塑料盒体正面和侧面密闭无窗口,塑料盒体内排列有与光伏电池组件背板或玻璃引出汇流条数量相等的接线端子,相邻接线端子之间连接有旁路二极管,两端的接线端子分别与输出线缆的正、负极相连,接线端子分别具有散热导电金属片,所述二极管设置在散热导电金属片上。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提供的塑料盒体表面密闭,无需开窗,散热理想,降低发电衰减损耗,防水可靠性更强,安装方便,显著降低了接线盒的制造和后续安装使用成本。【专利说明】表面无汇流条接线窗的光伏电池组件接线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
,尤其是一种表面无汇流条接线窗的光伏电池组件接线盒。
技术介绍
在光伏
中,我们一般将光伏电池组件接线盒与光伏电池组件背板或玻璃贴合面称为接线盒的背面,背面的投影对称面则称为接线盒的正面,其他周向面可称为侧面,正面和侧面可统称为表面。光伏电池组件接线盒的接线端子与太阳能电池板汇流带的连接方式一般有如下两种:一种是将接线盒背面贴合于光伏电池组件背板或玻璃,从接线盒正面的窗口将汇流带与端子锡焊连接;另一种是将接线盒背面贴合于光伏电池组件背板或玻璃表面后,从接线盒正面的窗口将汇流带插入卡式端子,依靠卡式端子装置的压簧片弹力将汇流带与接电端子连接。两种连接方式都要求接线盒正面开有接线窗口,待接线工作完成之后,加盖上装配有密封圈的塑料上盖,保证接线盒密封防水。另外还可先向接线盒正面窗口内部注入密封胶,而后再加盖塑料上盖,这种类型的接线盒称为灌胶式接线盒。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盒制造成本较高,后续安装工序较为繁琐,耗费工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表面密闭,无需开窗,防水可靠性强且能显著降低制造和后续安装使用成本的表面无汇流条接线窗的光伏电池组件接线盒。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表面无汇流条接线窗的光伏电池组件接线盒包括将输出线缆密封接入的塑料盒体,该塑料盒体背面与光伏电池组件背板或玻璃贴合处具有开口,塑料盒体正面和侧面密闭无窗口,塑料盒体内排列有与光伏电池组件背板或玻璃引出汇流条数量相等的接线端子,相邻接线端子之间连接有二极管,两端的接线端子分别与输出线缆的正、负极相连,接线端子分别具有散热导电金属片,所述的二极管设置在散热导电金属片上。为了提高接线盒的散热效果,散热导电金属片的底面贴合于塑料盒体的内壁。二极管厚度方向的一部分及二极管的引脚嵌入塑料盒体,且二极管的引脚位于散热导电金属片与塑料盒体之间。工作时二极管产生的热量通过引脚传导至金属片表面,通过塑料盒体直接向外散热,显著提升了接线盒二极管的散热效果,极大地挽回了由于二极管工作时高温因素导致光伏发电效率的衰减,降低了二极管容易在高温下击穿的风险。散热导电金属片的侧面部分贴合于塑料盒体内壁、即散热导电金属片沿自身厚度方向部分嵌入塑料盒体的内壁,加强了金属片在接线盒内的附着力,进一步提高了接线盒表面的抗冲击强度。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盒体表面无窗口的结构设计,塑料盒体与输出线缆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套,从而更好地保证了接线盒的密封状态,提升了接线盒在光伏电站应用的密封防水性能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表面无汇流条接线窗的光伏电池组件接线盒,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塑料盒体表面密闭,无需开窗,防水可靠性强,散热效果显著,降低发电衰减损耗,提升了光伏发电效率,降低了接线盒的制造和后续的安装使用成本并延长了接线盒的使用寿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灌胶式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灌胶式接线盒的塑料上盖及装配在上盖内部的密封圈。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4是图1中B-B的剖视图。图5是图1中C-C的剖视图。图6是图1中A-A的剖视图。图7是实施例中插座部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中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输出线缆 2.塑料盒体 2-1.插头部 3.背板或玻璃 4.接线端子4-1.散热导电金属片5.二极管5-1.引脚6.密封套7.汇流条8.插座部9.3M双面胶带10.弹性压件11.密封胶12.汇流条接线窗13.塑料上盖14.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至图2所示的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灌胶式接线盒,该接线盒正面具有汇流条接线窗12,工作人员将接线盒固定在光伏电池组件背板或玻璃3上后,在汇流条接线窗12内操作,将接线端子4与汇流条7连接后,想汇流条接线窗12内灌胶并加盖塑料上盖13的灌胶式接线盒。为保证接线盒密封,塑料上盖13内还装配有密封条14。如图3至图5所示的一种表面无汇流条接线窗的光伏电池组件接线盒,包括将输出线缆I密封接入的塑料盒体2。塑料盒体2与输出线缆I具有且不局限于如下三种密封接入的方式:塑料盒体2与输出线缆I为一体注塑结构;塑料盒体2与输出线缆I之间设置有密封套6 ;采用分体式安装结构,首先将输出线缆I安装入塑料盒体2,而后在输出线缆I上压入压块,通过压块将输出线缆I压紧于塑料盒体2后通过焊接工艺将塑料盒体2与压块焊接,最后向输出线缆、塑料盒体2和压块三者之间的空隙进行灌胶密封。优选的,塑料盒体2与输出线缆I之间通过注塑有密封套6进行密封。密封套6具有一定的弹性,注塑后有效地保证了输出线缆I接入塑料盒体2处的密闭性,提高了接线盒的防水性能。塑料盒体2背面开口,塑料盒体2正面和侧面均密闭无窗口,塑料盒体2内排列有与光伏电池组件背板或玻璃3弓丨出汇流条7数量相等的接线端子4,相邻接线端子4之间连接有二极管5,两端的接线端子4分别与输出线缆I的正、负极相连。接线端子4分别具有散热导电金属片4-1,所述的二极管5设置在散热导电金属片4-1上,散热导电金属片4-1的底面贴合于塑料盒体2背面的内壁。优选地,散热导电金属片4-1沿自身厚度方向的二分之一厚度嵌入塑料盒体2背面内壁。二极管5厚度方向的一部分及二极管5的引脚5-1嵌入塑料盒体2,且二极管5的引脚5-1位于散热导电金属片4-1与塑料盒体2之间。二极管5嵌入塑料盒体2厚度优选为自身厚度的四分之一。接线盒工作时,为了保证二级管5寿命,降低由于二极管5热衰减导致的电损耗,接线盒的内部温度是有一定标准的。普通的接线盒为了散热方便,一种是将接线盒采用散热迅速的铝合金等材料制成,但铝合金制成的接线盒不仅生产使用成本高,且对高电压的的防护要求较高;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接线盒内爬电距离认证标准的要求,必须加大接线盒的体积;或在灌胶接线盒内部开辟散热通道,并通过向内灌胶满足爬电距离和防水要求,二极管5产生热量首先传导至密封胶然后通过密封胶传导至塑料盒体2表面,经两次传导向外散热,且向内灌入的密 封胶的散热系数较差,故传导散热效果并不理想,二极管容易击穿。而采用表面无汇流条接线窗的光伏电池组件接线盒,工作时,散热导电金属片4-1上的热量可直接传导到塑料盒体2后向外散出,有效提高了接线盒的散热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面无汇流条接线窗的光伏电池组件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输出线缆(1)密封接入的塑料盒体(2),该塑料盒体(2)背面与光伏电池组件背板或玻璃(3)贴合处具有开口,塑料盒体(2)正面和侧面密闭无窗口,塑料盒体(2)内排列有与光伏电池组件背板或玻璃(3)引出汇流条(7)数量相等的接线端子(4),相邻接线端子(4)之间连接有二极管(5),两端的接线端子(4)分别与输出线缆(1)的正、负极相连,接线端子(4)分别具有散热导电金属片(4‑1),所述的二极管(5)设置在散热导电金属片(4‑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纪坤缪文球王德昆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九鼎光伏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