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粉尘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粉尘分离系统。该粉尘分离器包括壳体(10),壳体(10)设置有粉尘出口,粉尘分离器还包括第一端穿入壳体(10)内的辅助除尘管线(20),辅助除尘管线(20)上设置有向壳体(10)内提供流体的流体出口。辅助除尘管线可以引入流体,通过流体扰动粉尘避免粉尘结块,同时流体的流动有助于粉尘排出。(*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粉尘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粉尘分离系统。该粉尘分离器包括壳体(10),壳体(10)设置有粉尘出口,粉尘分离器还包括第一端穿入壳体(10)内的辅助除尘管线(20),辅助除尘管线(20)上设置有向壳体(10)内提供流体的流体出口。辅助除尘管线可以引入流体,通过流体扰动粉尘避免粉尘结块,同时流体的流动有助于粉尘排出。【专利说明】粉尘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粉尘分离系统
本技术涉及煤化工加工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粉尘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粉尘分离系统。
技术介绍
粉尘分离器上具有排粉出口以排出粉尘分离器中沉淀的粉尘,输送风中携带的粉尘在粉尘分离器内被分离,并沉积在粉尘分离器的底部,积累后靠重力排出分离器。粉尘分离器运行中细微颗粒的粉尘因为粘度、湿度等原因结块不能从排粉出口排出,积聚在粉尘分离器内,使粉尘分离器内粉尘浓度增大,有粉尘爆炸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粉尘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粉尘分离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粉尘分离器内的粉尘容易结块堆积而无法排出粉尘分离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粉尘分离器,该粉尘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粉尘出口,还包括第一端穿入壳体内的辅助除尘管线,辅助除尘管线上设置有向壳体内提供流体的流体出口。进一步地,流体出口朝向粉尘出口设置。进一步地,壳体包括:筒形周壁;锥形底壁,固定连接在筒形周壁的底部,沿远离筒形周壁的方向逐渐收缩,粉尘出口设置在锥形底壁的小截面端。进一步地,辅助除尘管线的第一端穿过筒形周壁,并伸入壳体内。进一步地,辅助除尘管线包括:主引流管,第一端穿过筒形周壁并伸入壳体内;一个或多个支流管,连接在主引流管伸入壳体内的部分上,流体出口设置在支流管的末端。进一步地,各支流管的末端均设置有分流头,各分流头均具有扩流段,扩流段沿远离支流管的方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流体出口设置在扩流段末端。进一步地,各分流头的流体出口处均设置有分流网,流体从分流网的网眼处流出。进一步地,各支流管的末端设置有分流网,流体从分流网的网眼处流出。进一步地,粉尘分离器还包括旋转阀,旋转阀对应粉尘出口设置在锥形底壁外。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粉尘分离系统,包括多个粉尘分离器,粉尘分离器为上述的粉尘分离器,各粉尘分离器的辅助除尘管线连接在流体管路中。进一步地,各粉尘分离器串联设置,各粉尘分离器上的辅助除尘管线根据粉尘分离系统中的各粉尘分离器的排列顺序依次连接。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粉尘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粉尘出口,粉尘分离器还包括第一端穿入壳体内的辅助除尘管线,辅助除尘管线上设置有向壳体内提供流体的流体出口。从辅助除尘管线内弓I入流体,通过流体扰动壳体内的粉尘,避免粉尘结块,同时通过流体的流动可以推动粉尘使粉尘能够顺利从粉尘出口排出。【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粉尘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粉尘分离器的辅助除尘管线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粉尘分离器的分流网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壳体;11、筒形周壁;12、锥形底壁;20、辅助除尘管线;21、主引流管;22、支流管;23、分流头;24、分流网;25、控制阀;30、旋转阀。【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粉尘分离器包括壳体10,壳体10设置有粉尘出口,粉尘分离器还包括第一端穿入壳体10内的辅助除尘管线20,辅助除尘管线20上设置有向壳体10内提供流体的流体出口。通过辅助除尘管线20可以将流体引入壳体10内,进而通过流体的流动来扰动粉尘以避免粉尘结块,同时流体流动产生的推力有助于粉尘从粉尘出口排出,最终能够保证粉尘从粉尘分离器内排出,防止粉尘分离器内的粉尘浓度过大,避免粉尘爆炸,保证生产安全。优选地,流体出口朝向粉尘出口设置,这样能够直接有效地扰动粉尘,同时可以利用流体的流动将粉尘吹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筒形周壁11和固定连接在筒形周壁11的底部的锥形底壁12。该锥形底壁12沿远离筒形周壁11的方向逐渐收缩,粉尘出口设置在锥形底壁12的小截面端。筒形周壁11与锥形底壁12围成除尘腔,除尘腔内设置有袋式除尘器,输送风中携带的粉尘通过袋式除尘器除尘,除尘后的输送风从筒形周壁11上的输送风出口流出,粉尘则聚集到锥形底壁12的底部,之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从粉尘出口排出。锥形底壁12有助于聚集粉尘,也便于粉尘排出。根据不同的除尘量的需要可以在筒形周壁11内设置不同数量的袋式除尘器。优选地,在位于壳体10的锥形底壁12外对应粉尘出口的位置处设置一个旋转阀30,旋转阀30在电机或其它驱动件的驱动下旋转,进而可以在粉尘出口处制造一个负压区,这样更加有利于粉尘的排出,粉尘可以在流体的推力、粉尘自身的重力和负压区的吸力的作用下更加方便地从粉尘出口流入旋转阀30,进而从旋转阀30内流出。结合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辅助除尘管线20的第一端穿过筒形周壁11,并伸入壳体10内。在其它实施例中,辅助除尘管线20可以从任何合适的位置穿过壳体10。辅助除尘管线20包括主引流管21和一个或多个支流管22,主引流管21的第一端穿过筒形周壁11并伸入壳体10内,各支流管22连接在主引流管21伸入壳体10内的部分上。各支流管22的末端均设置有流体出口。主引流管21沿筒形周壁11的径向延伸,且位于袋式除尘器的下方,以避免通入的流体干扰输送风的流动和袋式除尘器的除尘,主引流管21的直径可以根据粉尘分离器的除尘量确定。各支流管22沿垂直于主引流管21的轴线的方向设置,并朝向粉尘出口的方向延伸。从其它工序中引入的流体,例如工厂风或水从流体出口流出。工厂风可以是生产过程中其它工序中的风,也可以是自然风或者通过风扇排风机等制造的风。工厂风能够扰动堆积在锥形底壁12中的粉尘,避免它们结块,并产生推动力推动粉尘从粉尘出口排出。同样地,水流也可以冲刷粉尘并使粉尘从粉尘出口流出。优选地,在各支流管22的末端设置有分流头23,分流头23用于将支流管22内的流体分流,使流体流出的面积更大,以具有更好的除尘效果,同时节省通入流体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分流头23具有扩流段,扩流段沿远离支流管22的方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流体出口设置在扩流段末端。优选地,各分流头23的流体出口处设置有分流网24,流体从分流网24的网眼处流出。分流网24可以有效地对流体进行分流,分流网24的网眼大小和网眼数量可以根据除尘量确定。在其它实施例中,分流网24可以直接设置在支流管22的末端,而省略分流头23。支流管22上也可以省略分流网24,只需延长通入流体的时间即可保证粉尘受到扰动,避免结块并顺利排出粉尘分离器。优选地,在辅助除尘管线20的位于壳体10外的部分上设置有控制流体通断的控制阀。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粉尘分离系统包括多个粉尘分离器,该粉尘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粉尘分离器,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设置有粉尘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端穿入所述壳体(10)内的辅助除尘管线(20),所述辅助除尘管线(20)上设置有向所述壳体(10)内提供流体的流体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峰,伍杰,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榆林化工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