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自动系列注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4228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路自动系列注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路以上的与同一个真空泵(9)和同一个气泵(15)相连的注墨机,所述的一路注墨机包括:一个缓冲器(16)、一个分配器(14)、至少一个储墨瓶(13)、至少一个注墨器(3)、至少一个真空表(1)和至少一个三通器(2),其中所述的真空泵(9)的抽气口通过管道与密封阀(12)的一端相连,该密封阀(1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缓冲器(16)的上端相连,缓冲器(16)的上端通过管道与另一个密封阀(12)的一端相连,该密封阀(1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分配器(14)的侧端相连,分配器(14)的上端通过管道至少与一个三通器(2)的第一端相连,三通器(2)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从注墨器(3)的上端插入注墨器(3)内,另一个管道从注墨器(3)的上端穿出并与单向阀(11)一端相连,该单向阀(1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注墨瓶(13)相连,与该单向阀(11)相连的管道插入到注墨器(3)中的长度大于与三通器(2)相连的管道插入到注墨器(3)的长度,上述注墨器(3)的下端通过管道与注墨嘴(5)相连,上述三通器(2)第三端与一个真空表(1)相连;所述的气泵(15)通过管道与一路注墨机的一个密封阀(12)的一端相连,该密封阀(1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缓冲器(16)的上端相连。(*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了注墨装置,特别是涉及了多路自动系列注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喷墨墨盒注墨所使用的多为手工式注墨及真空注墨机,它们存在的主要缺点是1.手工式注墨不但注墨效率低,而且将会给墨盒体本身及墨盒内的储墨载体造成永久性破坏,注墨后容易造成渗漏、堵头、断线,因而影响了墨盒的喷墨效果。2.单纯真空式注墨机,其适用性差,不能实现完全无损式注墨,尤其对一个些特殊类型的喷墨墨盒会造成注墨均匀性差、易产生气泡、断线,因而影响墨盒的喷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多路自动系列注墨装置,该注墨装置采用了全新的正负压连动原理,实现完全无损式注墨。为了实现这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路自动系列注墨装置,其中它包括至少一路以上的与同一个真空泵和同一个气泵相连的注墨机,所述的一路注墨机包括一个缓冲器、一个分配器、至少一个储墨瓶、至少一个注墨器、至少一个真空表和至少一个三通器,其中所述的真空泵的抽气口通过管道与密封阀的一端相连,该密封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缓冲器的上端相连,缓冲器的上端通过管道与另一个密封阀的一端相连,该密封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分配器的侧端相连,分配器的上端通过管道至少与一个三通器的第一端相连,三通器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从注墨器的上端插入一个注墨器内,另一个管道从注墨器的上端穿出并与单向阀一端相连,该单向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注墨瓶相连,与该单向阀相连的管道插入到注墨器中的长度大于与三通器相连的管道插入到注墨器的长度,上述注墨器的下端通过管道与注墨嘴相连,上述三通器第三端与一个真空表相连;所述的气泵通过管道与一路注墨机的一个密封阀的一端相连,该密封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缓冲器的上端相连。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路自动系列注墨装置,其中所述的分配器的上端通过管道与一个三通器的第一端相连,该三通器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从一个注墨器的上端插入该注墨器内,另一个管道从该注墨器的上端穿出并与一个单向阀的一端相连,该单向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上述注墨瓶相连,与上述单向阀相连的管道插入到注墨器中的长度大于与三通器相连的管道插入到注墨器的长度,上述注墨器的下端通过管道与一个注墨嘴相连,上述三通器第三端与一个真空表相连。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路自动系列注墨装置,其中所述的分配器的上端通过管道分别与两个三通器的第一端相连,两个三通器的第二端通过管道分别从上述两个注墨器的上端插入注墨器内,另外两个管道分别从两个注墨器的上端穿出并分别与两个单向阀的一端相连,两个单向阀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管道与两个注墨瓶相连,与两个单向阀相连的管道插入到两个注墨器中的长度分别大于与两个三通器相连的管道插入到两个注墨器的长度,两个注墨器的下端分别通过管道与两个注墨嘴相连,上述两个三通器第三端分别与两个真空表相连,所述的一个注墨嘴与密封注墨池底部的开口接嘴相配合,并且在与该注墨嘴相连的管道上设有一个单向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路自动系列注墨装置,其中所述的缓冲器和分配器的底部分别通过管道通向残墨回收罐。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路自动系列注墨装置,其中所述的密封注墨池包括一个容器和其上端的密封盖,在容器与密封盖之间设有两道密封圈,容器的底部设有与注墨嘴相配合的开口接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路自动系列注墨装置,其中所述的分配器是一个卧式的容器,容器的上端设有通向各个三通器的开口接嘴,容器的侧端设有与缓冲器的密封阀一端相连的开口接嘴,容器的底部设有通向残墨回收罐的开口接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路自动系列注墨装置,其中所述的缓冲器是一个立式的容器,容器的上端分别设有与真空泵相连的开口接嘴、与气泵相连的开口接嘴和与分配器的密封阀一端相连的开口接嘴,容器的底部设有通向残墨回收罐的开口接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路自动系列注墨装置,其中所述的管道为软管。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路自动系列注墨装置,其中所述的与同一个真空泵和同一个气泵相连的注墨机为2至24路,每一路加注各类单黑或彩色喷墨墨水,实现各路同时注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路自动系列注墨装置,其中所述的注墨装置为立式或便携式两种机型。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注墨原理与原装墨盒的注墨原理相同,它采用了正负压连动原理实现完全无损式注墨技术,密封注墨池可实现由墨头处注入的无损式注墨,缓冲器可形成气流缓冲区,保证注墨均匀无气泡,两级残墨回收系统确保了注墨墨水的纯净度,避免因残墨回流而损坏真空泵,并设有1-24路不同颜色墨水的注墨管线。因此使用本技术的注墨装置对墨盒本身没有任何损坏,注墨均匀、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对不同型号的墨盒进行同时注墨操作和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喷墨打印机墨盒的注墨,并且便携式注墨装置体积小便于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多路自动系列注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多路自动系列注墨装置的立式箱体外观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多路自动系列注墨装置的便携式箱体外观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密封注墨池的半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分配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的缓冲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1是本技术的多路自动系列注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多路自动系列注墨装置包括至少一路以上的与同一个真空泵9和同一个气泵15相连的注墨机,所述的一路注墨机包括一个缓冲器16、一个分配器14、两个储墨瓶13、两注墨器3、两个真空表1和两个三通器2,其中所述的真空泵9的抽气口通过管道与密封阀12的一端相连,该密封阀1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缓冲器16的上端相连,缓冲器16的上端通过管道与另一个密封阀12的一端相连,该密封阀1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分配器14的侧端相连,所述的分配器14的上端通过管道分别与两个三通器2的第一端相连,两个三通器2的第二端通过管道分别从两个注墨器3的上端插入注墨器3内,另外两个管道分别从两个注墨器3的上端穿出并分别与两个单向阀11一端相连,两个单向阀11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管道与两个注墨瓶13相连,与两个单向阀11相连的管道插入到两个注墨器3中的长度分别大于与两个三通器2相连的管道插入到两个注墨器3的长度,两个注墨器3的下端分别通过管道与两个注墨嘴5相连,两个三通器2第三端分别与两个真空表1相连,所述的一个注墨嘴5与密封注墨池4底部的开口接嘴17相配合,并且在与该注墨嘴5相连的管道上设有一个单向阀11。所述的气泵15通过管道与一路注墨机的一个密封阀12的一端相连,该密封阀1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缓冲器16的上端相连。所述的缓冲器16和分配器14的底部通过管道通向残墨回收罐10,所述的管道为软管。参见图4,图4为本技术密封注墨池的半剖面示意图,所述的密封注墨池4包括容器和其上端的密封盖7,在容器与密封盖7之间设有两道密封圈22,容器的底部设有与注墨嘴5相配合的开口接嘴17。参见图5,图5为本技术分配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所述的分配器14是一个卧式的容器,容器的上端设有通向各个三通器2的开口接嘴18,容器的侧端设有与缓冲器16的密封阀12一端相连的开口接嘴19,容器的底部设有通向残墨回收罐10的开口接嘴20。参见图6,图6为本技术缓冲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福范志安姚祖鹏郝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高斯达喷墨墨水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