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部部分无粘结钢筋混凝土梁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238519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9 0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端部部分无粘结钢筋混凝土梁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梁两端塑性铰区域的部分纵向受力钢筋外套一层长度为一倍梁高的钢带波纹管,并用914胶将泡沫垫片粘贴在波纹管两端,使其与该区段钢筋构成封闭的整体,这样端部局部纵筋就与混凝土之间形成了一定长度的无粘结段。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证梁端部塑性铰区钢筋混凝土梁协同变形的前提下,使无粘结段钢筋应变分布较为均匀,形成一个应力同步缓慢增长的屈服段,延缓甚至防止其屈曲断裂,有效提高梁端塑性铰区的延性与耗能能力,并能明显改善该区域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造成的损伤。整个体系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经济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端部部分无粘结钢筋混凝土梁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将梁两端塑性铰区域的部分纵向受力钢筋外套一层长度为一倍梁高的钢带波纹管,并用914胶将泡沫垫片粘贴在波纹管两端,使其与该区段钢筋构成封闭的整体,这样端部局部纵筋就与混凝土之间形成了一定长度的无粘结段。本专利技术在保证梁端部塑性铰区钢筋混凝土梁协同变形的前提下,使无粘结段钢筋应变分布较为均匀,形成一个应力同步缓慢增长的屈服段,延缓甚至防止其屈曲断裂,有效提高梁端塑性铰区的延性与耗能能力,并能明显改善该区域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造成的损伤。整个体系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经济性能好。【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在传统钢筋混凝土梁的基础上,利用钢带波纹管使其端部部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形成无粘结区域,属结构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在世界各国的结构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其结构性能、经济指标、抗震能力等方面的优越性,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梁是框架结构的重要构件之一,在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承受反复拉压作用,损伤较严重的梁端塑性铰区混凝土逐渐被拉裂或压碎并脱落,提早退出工作,导致塑性铰区局部纵筋很快屈服,承载力迅速下降,耗能能力差。甚至有时梁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会发生箍筋外鼓崩断,最终发生屈曲断裂。目前,针对梁端塑性铰区域耗能能力差,混凝土破坏严重的现象,主要的解决办法是在梁端塑性铰区域进行加固,如增大截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等,这些多为补救性措施,需对构件表面进行处理,本专利技术从机理上对梁端构造进行改进,在保证梁端钢筋混凝土协同变形、共同受力的前提下,去掉了梁端塑性铰区域部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从根本上减小了对梁端塑性铰区混凝土的损伤并延长了钢筋的屈服段长度、增强塑性铰区的耗能能力和防止屈曲断裂,施工难度小,且经济性强,适合在工程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端部部分无粘结钢筋混凝土梁及其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可以改善端部混凝土由于钢筋混凝土粘结作用加剧混凝土开裂破坏的问题,延长钢筋屈服段长度,提高钢筋混凝土梁在地震作用下的耗能能力,优化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和施工,提高其抗震性能和耐久性。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法实现:端部部分无粘结钢筋混凝土梁,包括顶部纵筋(I)、底部纵筋(2)和箍筋(3)组成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梁端一部分纵筋端部由钢带波纹管(4)、泡沫圆垫片(5)、固定用扎丝(6)制作成密封的无粘结层。钢带波纹管(4)由泡沫圆垫片(5)支撑在部分纵筋(I)和(2)的端部,以使其与钢带波纹管(4)之间保有一定的缝隙,泡沫圆垫片(5)与纵筋(I)和(2)以及外包的钢带波纹管(4)之间用914胶粘合,以保证密封,钢带波纹管(4)的两端通过扎丝绑扎固定,钢带波纹管(4)外部设置有混凝土保护层。所述钢带波纹管(4)直径为1.5倍纵筋直径,其布置位置为梁顶纵筋(I)和梁底纵筋(2)分别除去边缘两根以外的剩余纵筋自梁柱截面起沿梁轴向一倍梁高范围内。所述钢带波纹管(4)厚度为0.5mm?2mm,其内部各处距内部纵筋的距离为0.25倍纵筋直径,其外部距其他纵筋筋或波纹管距离大于等于钢筋直径并> 25mm。所述泡沫圆垫片(5)其直径为1.5纵筋直径,且圆心分别进行以对应纵筋(I)或(2)直径为直径的圆孔钻孔。所述设有钢带波纹管(4)的纵筋(I)或(2 )在进行钢筋绑扎时,其截面型心相较其它纵筋下降或上升0.25倍纵筋直径,以保证钢带波纹管(4)与箍筋顺利绑扎。所述梁的保护层厚度按照从波纹管外侧到梁边缘起算,且应按照规范中对梁纵筋保护层的规定设置。利用上述钢带波纹管(4)形成端部部分无粘结钢筋混凝土梁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步骤一:将钢带波纹管(4)套在进行端部无粘结处理的加工好的纵筋(I)或(2)上,将泡沫圆垫片(5)套在纵筋(I)或(2)上,并嵌在钢带波纹管(4)两端内部。步骤二:用914胶粘合纵筋(I)或(2)与泡沫圆垫片(5)以及泡沫圆垫片(5)与钢带波纹管(4)之间的缝隙,确保将钢带波纹管(4)位置粘在距梁端一倍梁高位置处。步骤三:用扎丝(6)绑扎钢带波纹管(4)的两端并固定在模具上。步骤四:待914胶干好后,内部浇筑混凝土,并在外部设上混凝土保护层。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改善梁端塑性铰区混凝土的损伤情况。梁端弯矩最大处的混凝土,在反复地震作用下,往往由于与受拉钢筋的粘结作用而在钢筋附近产生许多微裂纹。随着微裂纹的增长,它们逐渐与外部裂缝贯通,形成较大的拉裂裂缝。本专利技术从梁端混凝土的受力机理出发,去掉塑性铰区钢筋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防止受拉区混凝土过早被拉裂,减小混凝土的损伤。2、屈服段更长,耗能能力增强。由于端部粘结力的存在,以往的钢筋混凝土梁的钢筋应力沿着梁轴向向端部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并在端部形成应力和应变最大点。因此钢筋的屈服和破坏主要集中在该点,耗能能力较差。通过本专利技术对梁端的施工方法进行改善后,梁端未设置无粘结段的普通钢筋在反复地震作用下首先屈服,消耗部分地震能量,剩余端部设置无粘结段的钢筋在该区段内应变分布较为均匀,随着反复地震作用将形成一个应力同步增长的屈服段,梁的弹性段明显延长,梁端钢筋的耗能能力明显提高。3、防止梁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屈曲断裂。固定于纵筋上一定范围内的钢带波纹管与外部混凝土接触较好,在地震作用下,钢带波纹管与其外部紧密接触的混凝土、箍筋可起到一定延缓甚至防止塑性铰区纵筋发生屈曲断裂的作用。4、施工简单,易于操作。施工过程中使用的钢带波纹管固定在加工好的钢筋上,并可以根据构件尺寸进行任意裁剪,由普通工人即可完成,具有操作简单,施工方便快捷等特点。5、经济性强。本方案应用在梁端塑性铰区,效果明显而且几乎不提高工程造价,性价比很高,适合在工程中广泛推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2为本专利技术在梁塑性铰区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梁截面A-A剖面图。图4为图1中梁截面B-B剖面图。图5为图1中局部详图。图中1-梁顶纵筋;2_梁底纵筋;3_梁箍筋;4_钢带波纹管;5_泡沫垫片;6_扎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种实施例,也可以用于其它梁构件的塑性铰区部分钢筋。凡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例做任何修改、变更或等效变换的,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1、相关材料制作选取直径为钢筋直径dll.5倍的钢带波纹管,裁剪成I倍梁高H长度,每根设置端部无粘结的钢筋配置两段钢带波纹管。泡沫圆垫片厚度为3cm,将其裁剪成波纹管内径为直径的圆垫片,在圆心以直径dl进行穿孔,每根钢带波纹管需要对应的两片泡沫圆垫片。2、钢带波纹管的固定对于设置无粘结段纵筋的一侧,以卷尺量取并标记梁柱截面端点a以及距其H长度的另一点b,将914胶涂抹在b点并在该点套上一片泡沫圆垫片,使其与纵筋粘合。将泡沫圆垫片外沿同样涂抹914胶,将钢带波纹管从距垫片较近的一端套入纵筋,直至钢带波纹管接触泡沫圆垫片,使泡沫圆垫片粘合在波纹管端部内。同样在纵筋b点也粘合一片泡沫圆垫片,并用914胶将圆垫片外延与波纹管另一端端部内侧粘合,保证密封。对于长度较长的钢带波纹管,除了两端布置泡沫垫片外,还应在其内部设置等间隔一定数量的泡沫垫片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端部无粘结钢筋混凝土梁,包括顶部纵筋(1)、底部纵筋(2)和箍筋(3)组成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梁端每根纵筋端部由钢带波纹管(4)、泡沫圆垫片(5)、固定用扎丝(6)制作成密封的无粘结层;钢带波纹管(4)由泡沫圆垫片(5)支撑在纵筋(1)和(2)的端部,以使其与钢带波纹管(4)之间保有一定的缝隙,泡沫圆垫片(5)与纵筋(1)和(2)以及外包的钢带波纹管(4)之间用914胶粘合,以保证密封,钢带波纹管(4)的两端通过扎丝绑扎固定,钢带波纹管(4)外部设置有混凝土保护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宏宇赵春晓解咏平宋坤李振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