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眩光灯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7393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9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眩光灯源,包括一线性光源、至少一套筒以及一调光元件。线性光源适于提供一光线。至少一套筒包覆线性光源的至少一端。调光元件配置于套筒与线性光源之间,其中调光元件包括多个棱镜部,这些棱镜部沿着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排列并覆盖部分线性光源,以使光线在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上的分布收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眩光灯源,包括一线性光源、至少一套筒以及一调光元件。线性光源适于提供一光线。至少一套筒包覆线性光源的至少一端。调光元件配置于套筒与线性光源之间,其中调光元件包括多个棱镜部,这些棱镜部沿着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排列并覆盖部分线性光源,以使光线在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上的分布收敛。【专利说明】抗眩光灯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源,尤其涉及一种抗眩光灯源。
技术介绍
自从爱迪生专利技术灯泡以来,人们便不停的致力于开发各种光源以符合各式各样的需求,而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以下简称LED)的专利技术实现了体积小且发光效率高的光源,因此目前已被应用在各式各样的照明装置上。然而,发光二极管的体积相对小于传统的灯泡与荧光日光灯管,并且一般而言发光二极管的光发散角度也小于传统的灯泡与荧光日光灯管的光发散角度。因此,发光二极管通常在应用上常搭配其他光学元件以改变发光二极管的光型。其中,利用发光二极管所制作的日光灯管由于发光二极管配置于导光棒的两侧,因而容易让使用者在小的仰角角度就观看到发光二极管日光灯管的侧向漏光(也就是所谓的眩光)而导致不适感甚至影响视力。一般而言,刺眼眩光在30秒至60秒内,即会对眼睛视力的健康产生明显伤害。因此,如何发展兼顾省电与低眩光的发光二极管日光灯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眩光灯源,适于提供低眩光的光源。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眩光灯源,包括一线性光源、至少一套筒以及一调光元件。线性光源适于提供一光线。套筒包覆线性光源的至少一端。调光元件配置于套筒与线性光源之间,其中调光元件包括多个棱镜部,这些棱镜部沿着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排列并覆盖部分线性光源,以使光线在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上的分布收敛。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线性光源包括一导光棒以及至少一光源,光源配置于导光棒的至少一端,并位于套筒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套筒的内壁为一粗糙表面,且内壁的粗糙度(Ra)介于0.1毫米至100毫米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棱镜部为条状棱镜部,且各条状棱镜部的延伸方向不平行于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条状棱镜部为一弧状结构,以覆盖线性光源的侧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条状棱镜部为一环状结构,以覆盖并环绕线性光源的侧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调光元件在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介于5毫米至15毫米。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套筒的内壁平行于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且各棱镜部的一顶角介于120度至160度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套筒的内壁不平行于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套筒的内壁与线性光源的最短距离是由套筒所包覆的线性光源的端往线性光源的另一端递增,且各棱镜部的一顶角介于90度至120度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套筒的内壁平行于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且各条状棱镜部的一顶角介于120度至160度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套筒的内壁不平行于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套筒的内壁与线性光源的最短距离是由套筒所包覆的线性光源的端往线性光源的另一端递增,且各条状棱镜部的一顶角介于90度至150度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套筒的内壁的侧边与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介于5度至10度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条状棱镜部的一顶角介于90度至160度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反射层,配置于部分线性光源的侧边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这些条状棱镜部彼此平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各条状棱镜部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垂直于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抗眩光灯源利用配置于套筒与线性光源之间的调光元件的条状棱镜部覆盖部分线性光源,可使光线在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上的分布收敛,进而可降低使用者在小仰角便可观测到的眩光,有利于提升出光品质。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抗眩光灯源的立体示意图;图1B是依照图1A实施例中的抗眩光灯源的爆炸图;图1C是依照图1A实施例中的抗眩光灯源的纵向剖面图;图1D是依照图1A实施例中的抗眩光灯源的一种变化示意图;图2A示出的为图1A实施例中的抗眩光灯源的光路径示意图;图2B示出的为图1A实施例中的抗眩光灯源的一种变化的光路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抗眩光灯源;110:线性光源;111:导光棒;115:光源;120、120,:套筒;130:调光元件;B、B1、B2、B2,:光线;Dl:延伸方向;N:内壁;PM、PM’:条状棱镜部;R:反射层;UR:使用者;α 丨、α 2、α 2,:入射角;β:仰角;θ、θ ’:顶角;Ψ:夹角。【具体实施方式】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抗眩光灯源的立体示意图,而图1B是依照图1A实施例中的抗眩光灯源的爆炸图。请参照图1A与图1B,本实施例的抗眩光灯源100包括一线性光源110、至少一套筒120以及一调光元件130。线性光源110适于提供一光线B。在本实施例中,线性光源110例如可包括一导光棒111以及至少一光源115,光源115可配置于导光棒111的至少一端,并位于套筒120内。套筒120可包覆线性光源110的至少一端,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15与套筒120例如是配置于导光棒111的一端,然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光源115与套筒120也可同时配置于导光棒111的两端。调光兀件130配置于套筒120与线性光源110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图1A中的调光元件130例如完全被不透光的套筒120所覆盖而不易被直接观看到,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调光元件130也可部分超出套筒120的覆盖范围而能够被直接观看到,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调光元件130在线性光源110的延伸方向Dl上的尺寸介于5毫米至15毫米。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15例如为发光二极管,而导光棒111可利用挤出成形的方式制作而成,然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图1C是依照图1A实施例中的抗眩光灯源的纵向剖面图。请参照图1B与图1C,调光元件130可包括多个彼此平行的条状棱镜部PM,这些条状棱镜部PM沿着线性光源110的延伸方向Dl排列并覆盖部分线性光源110,且各条状棱镜部PM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垂直于线性光源110的延伸方向Dl,以使光线B在线性光源110的延伸方向Dl上的分布收敛。举例而言,请参照图1C,在本实施例中,当由光源115发出的光线B由导光棒111内部朝向导光棒111外传递时,条状棱镜部PM可将原本以较大入射角a i入射套筒120的光线BI的传递方向改变为以较小入射角%入射套筒120的光线B2的传递方向。因此,可避免位于抗眩光灯源100下方的使用者UR在小仰角β的情况下就观看到抗眩光灯源100所传递出来的光线B (眩光)。换言之,抗眩光灯源100的调光元件130可使线性光源110的分布在延伸方向Dl上获得一定程度的收敛。从图1C可知,与光线BI相较,光线Β2较不容易被造成使用者UR在小仰角β的情况下就观看到眩光。图1D是依照图1A实施例中的抗眩光灯源的一种变化示意图,请参照图1B与图1D,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B中所示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眩光灯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线性光源,适于提供一光线;至少一套筒,包覆该线性光源的至少一端;一调光元件,配置于该套筒与该线性光源之间,其中该调光元件包括多个棱镜部,该些棱镜部沿着该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排列并覆盖部分该线性光源,以使该光线在该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上的分布收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显雄林明传叶志庭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