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头三通管内高压成形模具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232415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1:51
一种弯头三通管内高压成形模具及方法,它涉及一种三通管内高压成形模具及方法,以解决现有内高压成形模具的主型腔底部没有储料仓,使得成形后的三通管底部由于压缩变形导致增厚严重的问题。模具:主型腔的顶部设有与主型腔相通的支管型腔,主型腔的底部设有两个储料仓。方法:一、确定主型腔的直径D;二、确定储料仓的直径和深度;三、将管材坯料放置于下模的型腔中;四、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将管材坯料的两端密封;五、注入内压;六、通过外力使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向中间移动进行补料,管材坯料发生胀形后,被挤压的材料流入储料仓和支管型腔中;七、开模取件;八、切去零件的工艺段,即得到弯曲成形后弯头三通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三通管成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它涉及一种三通管内高压成形模具及方法,以解决现有内高压成形模具的主型腔底部没有储料仓,使得成形后的三通管底部由于压缩变形导致增厚严重的问题。模具:主型腔的顶部设有与主型腔相通的支管型腔,主型腔的底部设有两个储料仓。方法:一、确定主型腔的直径D;二、确定储料仓的直径和深度;三、将管材坯料放置于下模的型腔中;四、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将管材坯料的两端密封;五、注入内压;六、通过外力使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向中间移动进行补料,管材坯料发生胀形后,被挤压的材料流入储料仓和支管型腔中;七、开模取件;八、切去零件的工艺段,即得到弯曲成形后弯头三通管。本专利技术用于三通管成形。【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通管内高压成形模具及方法,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内高压成形三通管为整体成形,内高压方法成形的三通管避免了焊接过程中的变形以及焊缝的不可靠性,提高了零件的尺寸精度、强度与刚度,特别是疲劳强度。能改善管件内的气体流动特性,结构形状设计更趋灵活、优化。三通管的内高压成形工艺需要轴向冲头,中间冲头以及内压共同作用,必须通过合理的成形区间,才能成形合格的三通零件。首先将管坯放入下模,闭合上模具后,向管内充满液体,用左右冲头进行密封,然后左右冲头施加轴向力补料,同时管内施加一定的压力来使管坯成形。当内压不足或轴向冲头补料量过大时,主管容易在轴向推力的作用下发生起皱;当内压过大时或轴向冲头补料量不足时,支管顶部容易发生破裂。三通管零件的壁厚分布特点为主管增厚,支管减薄。由于三通管的形状非对称,主管底部的材料为压缩变形,增厚严重,支管顶部的材料处于胀形状态,壁厚减薄较大。内高压成形可以成形出形状复杂的三通管,按轴线形状,分为直线和曲线三通管。常见的直线三通管有T型三通管,曲线三通管有直角三通,U型三通等。随着管材弯曲角度的增加,零件形状非对称所带来的影响随之增大,成形难度越大。因此管材弯曲角度越大,成形区间越来越小,更加容易发生起皱或破裂的缺陷。即使无缺陷的零件,壁厚均匀性也较差。综上,现有的内高压成形模具的主型腔8底部没有储料仓,使得成形后的三通管底部由于压缩变形导致增厚严重甚至起皱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的内高压成形模具的主型腔底部没有储料仓,使得成形后的三通管底部由于压缩变形导致增厚严重的问题,而提出了。模具:弯头三通管内高压成形模具包括下模、上模、第一冲头、第二冲头和中间冲头,上模与下模扣合设置,上模与下模之间设有主型腔,第一冲头设置在主型腔的一端,第二冲头设置在主型腔的另一端,第一冲头的内部设有注液孔,注液孔的一端与主型腔相通,主型腔的顶部设有支管型腔,且主型腔与支管型腔相互连通,中间冲头设置在支管型腔中,所述主型腔的底部设有两个储料仓。方法:弯头三通管内高压成形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根据管材坯料的直径确定主型腔的直径D:主型腔的直径D与管材坯料的直径相等;步骤二、根据主型腔的直径D确定储料仓的直径和深度:储料仓的直径为d。,储料仓的深度为h。,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权利要求】1.一种弯头三通管内高压成形模具,所述弯头三通管内高压成形模具包括下模(I)、上模(2)、第一冲头(3)、第二冲头(4)和中间冲头(5),上模(2)与下模(I)扣合设置,上模(2)与下模(I)之间设有主型腔(8),第一冲头(3)设置在主型腔(8)的一端,第二冲头(4)设置在主型腔(8)的另一端,第一冲头(3)的内部设有注液孔(6),注液孔(6)的一端与主型腔(8)相通,其特征在于:主型腔(8)的顶部设有支管型腔(9),且主型腔(8)与支管型腔(9)相互连通,中间冲头(5)设置在支管型腔(9)中,所述主型腔(8)的底部设有两个储料仓⑵。2.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弯头三通管内高压成形模具实现弯头三通管内高压成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一、根据管材坯料(10)的直径确定主型腔(8)的直径D:主型腔(8)的直径D与管材坯料(10)的直径相等; 步骤二、根据主型腔⑶的直径D确定储料仓(7)的直径和深度:储料仓(7)的直径为d。,储料仓(7)的深度为h。,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弯头三通管内高压成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管材坯料(10)的弯曲角度α =0°时,根据公式一计算出储料仓(7)的直径d。<0.?,根据公式二计算出储料仓(7)的深度为h。( 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弯头三通管内高压成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管材坯料(10)的弯曲角度α =90°时,根据公式一计算出储料仓(7)的直径d。≤0.75D,根据公式二计算出储料仓(7)的深度为h。( 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弯头三通管内高压成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管材坯料(10)的弯曲角度α = 180°时,根据公式一计算出储料仓(7)的直径K D,根据公式二计算出储料仓(7)的深度为h。( 0.【文档编号】B21D26/037GK103920789SQ201410188429【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6日 【专利技术者】刘钢, 苑世剑, 彭俊阳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弯头三通管内高压成形模具,所述弯头三通管内高压成形模具包括下模(1)、上模(2)、第一冲头(3)、第二冲头(4)和中间冲头(5),上模(2)与下模(1)扣合设置,上模(2)与下模(1)之间设有主型腔(8),第一冲头(3)设置在主型腔(8)的一端,第二冲头(4)设置在主型腔(8)的另一端,第一冲头(3)的内部设有注液孔(6),注液孔(6)的一端与主型腔(8)相通,其特征在于:主型腔(8)的顶部设有支管型腔(9),且主型腔(8)与支管型腔(9)相互连通,中间冲头(5)设置在支管型腔(9)中,所述主型腔(8)的底部设有两个储料仓(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钢苑世剑彭俊阳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