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29970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0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OLED显示器件制作方法,包括: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包括第一电极阵列,所述第一电极对应的区域为显示区域;在所述第一电极之间形成像素界定层,且使所述像素界定层截面的宽度呈中部宽,上下部的宽度依次减小的趋势;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之间的第一电极之上形成有机发光层;至少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形成第二电极。还公开了一种OLED显示器件和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制作的OLED显示器件尽量减轻了有机发光层的咖啡环效应,也不会出现第二电极断层现象,从而提升了显示效果,节省了第二电极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公开了一种OLED显示器件制作方法,包括: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包括第一电极阵列,所述第一电极对应的区域为显示区域;在所述第一电极之间形成像素界定层,且使所述像素界定层截面的宽度呈中部宽,上下部的宽度依次减小的趋势;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之间的第一电极之上形成有机发光层;至少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形成第二电极。还公开了一种OLED显示器件和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作的OLED显示器件尽量减轻了有机发光层的咖啡环效应,也不会出现第二电极断层现象,从而提升了显示效果,节省了第二电极材料。【专利说明】OLED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OLED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相对于LCD具有自发光、反应快、视角广、亮度高、色彩鲜艳及轻薄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材料的成膜方式主要包括蒸镀制程和溶液制程。蒸镀制程在小尺寸应用较为成熟,目前该技术已经应用于量产中,而溶液制程OLED材料成膜方式主要有喷墨打印、喷嘴涂覆、旋涂及丝网印刷等。其中喷墨打印技术由于其材料利用率较高、可以实现大尺寸化,被认为是大尺寸OLED实现量产的重要方式。喷墨打印工艺需要预先在基板的电极上制作像素界定层(PDL),以限定有机发光材料的墨滴精确的流入指定的R/G/B亚像素区。PDL结构截面形状有正梯形(图1所示)和倒梯形(图2所示)两种:图1中的正梯形结构应用较为广泛,平坦层110上为第一电极120的阵列,第一电极120之间为TOL130。由于有机发光材料140墨滴与正梯形的TOL130接触处由于两者间表面能差异,以及有机发光材料140自身干燥行为,干燥后容易形成边缘高,中间薄的不均匀薄膜,如图1在虚线框所示,也即咖啡环效应。若要避免咖啡环效应,不仅需要性能优良的PDL材料以及精细调节墨水的溶剂组成,而且需要精确控制墨滴干燥的温度、压强、氛围等成膜条件,这增加了显示器件的成本,也加大了研发的难度。为了解决咖啡环问题,图2示出了另一种结构,平坦层210上为第一电极220的阵列,第一电极220之间为TOL230。其中,PDL230为倒梯形结构,由于该倒梯形的H)L230其与电极间夹角小于90°,存在毛细结构,有机发光材料240墨滴在边缘毛细结构的作用力下,铺展较为均匀,这大大降低了成膜工艺开发的难度。但是另一方面,在沉积阴极250的时候,倒梯形TOL230结构容易导致阴极的断层,从而导致阴极像素断路缺陷,特别是当阴极250的厚度不足以铺平TOL230之间的凹坑时。为了防止阴极断层的发生,往往需要蒸镀数十倍厚度的阴极250以铺平凹坑,这显著增加了器件制作的时间和成本并使得器件透过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制作工艺简单、成本相对较低,且成膜平整的OLED显示器件。(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OLED显示器件制作方法,包括: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包括第一电极的阵列,所述第一电极对应的区域为显示区域;在所述第一电极之间形成像素界定层,且使所述像素界定层截面的宽度呈中部宽,上下部的宽度依次减小的趋势;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之间的第一电极之上形成有机发光层;至少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其中,在所述第一电极之间形成像素界定层,且使所述像素界定层截面的宽度呈中部宽,上下部的宽度依次减小的趋势具体包括:在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衬底基板上形成光刻胶;使光线通过掩膜板与所述衬底基板呈预定的第一入射角照射所述光刻胶,对所述光刻胶进行第一次曝光;使光线通过掩膜板与所述衬底基板呈预定的第二入射角照射所述光刻胶,对所述光刻胶进行第二次曝光,并显影去除所述显示区域对应的光刻胶,进而暴露出所述第一电极,且第一次曝光光线的入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第二次曝光光线的入射方向所在的直线分别位于通过暴露出的第一电极中心的法线相对的两侧,从而使形成的所述像素界定层截面的宽度呈中部宽,上下部的宽度依次减小的趋势,所述第一入射角和第二入射角均大于0°且小于90°。其中,所述第一次曝光光线的入射方向所在的直线与第二次曝光光线的入射方向所在的直线沿通过暴露出的第一电极中心的法线对称。其中,在所述第一电极之间形成像素界定层,且使所述像素界定层截面的宽度呈中部宽,上下部的宽度依次减小的趋势具体包括:在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衬底基板上形成光刻胶;使光线通过掩膜板的通光孔后发生衍射,衍射的光线照射所述显示区域对应的光刻胶,对所述光刻胶进行第一次曝光,使未曝光的光刻胶的截面呈倒梯形;照射所述截面呈倒梯形的光刻胶上底两底角的区域,对所述光刻胶进行第二次曝光,从而使显影后形成的所述像素界定层截面的宽度呈中部宽,上下部的宽度依次减小的趋势。其中,形成所述有机发光层的厚度不低于所述像素界定层中部最宽处的高度。其中,所述像素界定层的厚度为0.1um?lOOum。其中,所述像素界定层的厚度为Ium?5um。其中,所述像素界定层的中部最宽处分别到上下部的面为平面、弧面或呈阶梯型。其中,所述像素界定层的截面为六边形或椭圆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OLED显示器件,包括第一电极阵列、像素界定层、有机发光层及第二电极,像素界定层位于第一电极之间,第一电极阵列之上依次为有机发光层及第二电极,所述像素界定层截面的宽度呈中部宽,上下部的宽度依次减小的趋势。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的厚度不低于所述像素界定层中部最宽处的高度。其中,所述像素界定层的厚度为0.1um?lOOum。其中,所述像素界定层的厚度为Ium?5um。其中,所述像素界定层的材料包括:树脂、聚酰亚胺、有机硅或Si02。其中,所述像素界定层的中部最宽处分别到上下部的面为平面、弧面或呈阶梯型。其中,所述像素界定层的截面为六边形或椭圆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OLED显示器件。(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OLED显示器件制作方法能够使像素界定层截面的宽度呈中部宽,上下部的宽度依次减小的趋势。即像素界定层下部与第一电极(阳极)具有小于90°的夹角,具备了毛细结构,喷墨打印时有机发光材料墨滴时,在毛细结构的吸引下铺展更加均匀;同时即便边缘存在不平整的咖啡环效应,在发光的时候也会被中部突出的结构遮挡,有效发光区域亮度仍然会比较均匀,从而有效提高了显示品质;另一方面,像素界定层上部较窄,形成一定的坡脚,可以使有机发光层的厚度刚好到达像素界定层中部最宽处,这样蒸镀阴极时避免了倒梯形结构存在第二电极(阴极)断层的缺陷;而且阴极可以做薄,增大透过率,降低阴极材料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OLED显示器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OLED显不器件结构不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OLED显示器件制作方法流程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OLED显示器件制作方法中在平坦层上形成第一电极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图4b是在图4a的基础上形成一层光刻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c是在图4b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曝光方式对光刻胶进行第一次曝光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d是在图4c的基础上对光刻胶进行第二次曝光后形成截面为六边形的像素界定层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e是在图4b的基础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OLED显示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包括第一电极的阵列,所述第一电极对应的区域为显示区域;在所述第一电极之间形成像素界定层,且使所述像素界定层截面的宽度呈中部宽,上下部的宽度依次减小的趋势;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之间的第一电极之上形成有机发光层;至少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形成第二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锋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