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解二轮摩托车侧翻的装置,属于机械领域。在摩托车后轮轴左右两边车架上安装化解侧翻装置,化解侧翻装置由支撑轴、轴套、弹簧、外轮组、内轮组构成,支撑轴的中上部通过螺丝连接在车架上,支撑轴顶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在连杆上,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手柄,当拉紧手柄时支撑轴向下展开,放开手柄支撑轴向上收拢,支撑轴末端为多个分开的支撑轮轴A,内轮组连接在支撑轮轴A上,轴套套在支撑轴上,上端通过弹簧连接在车架上,下端为多个分开的支撑轮轴B,外轮组连接在支撑轮轴B上。在摩托车即将侧翻车时,车架上安装的化解侧翻装置上的支撑杆及轮组,第一时间撑住车身向侧方滑行,从而避免侧翻事故的发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化解二轮摩托车侧翻的装置,属于机械领域。在摩托车后轮轴左右两边车架上安装化解侧翻装置,化解侧翻装置由支撑轴、轴套、弹簧、外轮组、内轮组构成,支撑轴的中上部通过螺丝连接在车架上,支撑轴顶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在连杆上,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手柄,当拉紧手柄时支撑轴向下展开,放开手柄支撑轴向上收拢,支撑轴末端为多个分开的支撑轮轴A,内轮组连接在支撑轮轴A上,轴套套在支撑轴上,上端通过弹簧连接在车架上,下端为多个分开的支撑轮轴B,外轮组连接在支撑轮轴B上。在摩托车即将侧翻车时,车架上安装的化解侧翻装置上的支撑杆及轮组,第一时间撑住车身向侧方滑行,从而避免侧翻事故的发生。【专利说明】一种化解二轮摩托车侧翻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化解二轮摩托车侧翻的装置,属于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摩托车前方的安全杆不能很好解决摩托车侧翻发生的安全事故,安全帽也仅仅只能勉强减少证驾车人头部造成的伤害,身体的其他部位还处于完全的暴露状态,发生事故伤害最大,而且戴安全帽虽然是法制的强制执行,但很多人还是心存侥幸而躲避不戴,发生事故时伤害严重,还没有一种装置可以在二轮摩托车即将侧翻车时第一时间避免该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在二轮摩托车即将侧翻车时,第一时间撑住车身避免侧翻事故的发生。为解决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化解二轮摩托车侧翻的装置,在摩托车后轮轴左右两边车架11上安装化解侧翻装置,化解侧翻装置由支撑轴6、轴套5、弹簧A 4、固定槽2、外轮组7、内轮组8构成,支撑轴6的上部通过能自由旋转的轴螺丝连接在车架11上,支撑轴6顶端与制动装置I相连接,制动装置I和制动装置连杆9相连,制动装置连杆9与制动处10相连,当运作制动处10时,支撑轴6向下展开,放开制动处10,支撑轴6向上收拢,支撑轴6末端安装外轮组7和内轮组8,内轮组8连接在支撑轮轴上,轴套5套在支撑轴6上,上端通过弹簧A4固定在支撑轴6上,下端为多个分开的支撑轮轴,即外轮组7连接在支撑轮轴6上。进一步:所述的制动装置I的前后两端均有弹簧,作为支撑轴6向上收拢的拉力。进一步:所述的制动装置I由一个U形制动装置连接器、连接线组成,开口端分别连接两个支撑轴6顶端,闭合端通过轴线连接在制动装置连杆9上。进一步:当支撑轴6向下展开时外轮组7的垂直高度大于或等于摩托车运动倾斜的安全高度;内轮组8的垂直高度小于或等于摩托车后轮的正常行驶高度。进一步:所述外轮组7由3-5个轮构成,内轮组8由3-5个轮构成,所述外轮组7的轮能自由转动。进一步:所述支撑轴6与车架11连接点的下方安装一个固定槽2,固定槽2安装在支撑轴6的内侧,当支撑轴6向下展开进行作业时,固定槽2恰好套在车架11或套住用作固定的杆上,起到稳固支撑轴6的作用。进一步:所述固定槽2与支撑轴6下部的角度为95-100度,展开作业时能稳固套住车架11或套住用作固定的杆,使装置向略后倾斜。进一步:所述外轮组7最后端的轮的垂直高度比前端的轮长,支撑轴6向下展开时第一时间接触地面。进一步:所述支撑轴6顶端通过弹簧B 3连接在车架11上,帮助支撑轴6向上收拢。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二轮摩托车即将侧翻车时,通过车架上安装的化解侧翻装置上的支撑杆及轮组,第一时间撑住车身向侧方滑行,滑行后,侧面力逐渐减小,外轮组的力逐渐转到内轮组再转到后轮,从而避免侧翻事故的发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制动装置、2-固定槽、3-弹簧B、4-弹簧A、5-轴套、6_支撑轴、7_外轮组、8-内轮组、9-制动装置连杆、10-制动处、11-车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过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化解二轮摩托车侧翻的装置,在摩托车后轮轴左右两边车架11上安装化解侧翻装置,化解侧翻装置由固定槽2、支撑轴6、轴套5、弹簧A 4、外轮组7、内轮组8构成,支撑轴6的上部通过能自由旋转的轴螺丝连接在车架11上,支撑轴6顶端通过制动装置I连接在制动装置连杆9上,制动装置连杆9的另一端连制动处10,当运作制动处10时,支撑轴6向下展开,放开制动处10,支撑轴6向上收拢,支撑轴6末端安装外轮组7和内轮组8,内轮组8连接在支撑轮轴上,轴套5套在支撑轴6上,上端通过弹簧A4固定在支撑轴6上,下端为多个分开的支撑轮轴,即外轮组7连接在支撑轮轴6上。实施例2:如图1所示,实施例1中所述的制动装置I的前后两端均有弹簧,作为支撑轴6向上收拢的拉力,其余部分均相同。实施例3:如图1所示,实施例1-2中所述的制动装置I由一个U形制动装置连接器、连接线组成,开口端分别连接两个支撑轴6顶端,闭合端通过轴线连接在制动装置连杆9上,其余部分均相同。实施例4: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3中,当支撑轴6向下展开时外轮组7的垂直高度大于或等于摩托车运动倾斜的安全高度;内轮组8的垂直高度小于或等于摩托车后轮的正常行驶高度,其余部分均相同。实施例5: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4中,所述外轮组7由3个轮构成,内轮组8由3个轮构成,所述外轮组7的轮能自由转动,其余部分均相同。实施例6: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5中,所述外轮组7由4个轮构成,内轮组8由4个轮构成,所述外轮组7的轮能自由转动,其余部分均相同。实施例7: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5中,所述外轮组7由5个轮构成,内轮组8由5个轮构成,所述外轮组7的轮能自由转动,其余部分均相同。实施例8: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7中,所述支撑轴6与车架11连接点的下方安装有一个固定槽2,固定槽2安装在支撑轴6的内侧,当支撑轴6向下展开作业时,固定槽2恰好套在车架11或套住用作固定的杆上,起到稳固支撑轴6的作用,其余部分均相同。实施例9: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8中,所述固定槽2与支撑轴6的角度为95-100度,其余部分均相同。实施例10: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9中,所述固定槽2与支撑轴6下部的角度为95-100度,展开作业状态时能稳固套住车架11或套住用作固定的杆,使装置向略后倾斜,其余部分均相同。实施例11: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10中,所述外轮组7最后端的轮的垂直高度比前端的轮长,支撑轴6向下展开时第一时间接触地面,其余部分均相同。实施例12: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11中,所述支撑轴6顶端通过弹簧B 3连接在车架11上,帮助支撑轴6向上收拢,其余部分均相同。本技术工作过程:当二轮摩托车即将侧翻时,运作制动处10通过制动装置连杆9及轴线,使支撑轴6展开撑在地上,轴套5上的弹簧起到缓冲作用,支撑轴6、轴套5末端的轮组使车身继续平稳地向侧滑行,在展开到最佳位置时支撑轴6的内侧的固定槽2套住车架,防止支撑轴6展开过度,矢去保护作用。本技术通过附图进行说明的,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技术专利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代替,因此,本技术专利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过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技术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案。【权利要求】1.一种化解二轮摩托车侧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摩托车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化解二轮摩托车侧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摩托车后轮轴左右两边车架(11)上安装化解侧翻装置,化解侧翻装置由支撑轴(6)、轴套(5)、弹簧A(4)、固定槽(2)、外轮组(7)、内轮组(8)构成,支撑轴(6)的上部通过能自由旋转的轴螺丝连接在车架(11)上,支撑轴(6)顶端与制动装置(1)相连接,制动装置(1)和制动装置连杆(9)相连,制动装置连杆(9)的另一端连接制动处(10),当运作制动处(10)时,支撑轴(6)向下展开,放开制动处(10),支撑轴(6)向上收拢,支撑轴(6)末端安装外轮组(7)和内轮组(8),内轮组(8)连接在支撑轮轴上,轴套(5)套在支撑轴(6)上,上端通过弹簧A(4)固定在支撑轴(6)上,下端为多个分开的支撑轮轴,即外轮组(7)连接在支撑轮轴(6)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伦,
申请(专利权)人:杨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