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与混凝土剪力墙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227523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7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与混凝土剪力墙(6)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工厂预制并组装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的内侧钢桁架和外侧钢板(9)、墙厚方向钢板(8)、形成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的钢结构组件、钢结构组件现场吊装就位、向钢结构组件内浇筑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的内部混凝土、绑扎其水平筋(10)和纵筋(11)、浇注混凝土剪力墙(6)的混凝土等步骤。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可为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提供可靠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与混凝土剪力墙(6)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工厂预制并组装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的内侧钢桁架和外侧钢板(9)、墙厚方向钢板(8)、形成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的钢结构组件、钢结构组件现场吊装就位、向钢结构组件内浇筑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的内部混凝土、绑扎其水平筋(10)和纵筋(11)、浇注混凝土剪力墙(6)的混凝土等步骤。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可为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提供可靠的连接。【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结构工程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外侧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是一种新型的剪力墙形式,在超高层建筑和大型工业厂房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种组合剪力墙钢结构部分由外侧钢板和内侧钢桁架组成,在工厂预制,在现场拼装,拼装完毕后整体吊装,吊装就位后浇注双侧钢板间的混凝土。此种剪力墙往往需要与普通混凝土剪力墙同时采用,并且两种形式的剪力墙施工进度不同。在两种形式的剪力墙交接处,材质突变,施工进度不通,但要求其联合受力,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节点形式和连接方法,以保证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与普通混凝土剪力墙的有效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在综合采用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普通混凝土剪力墙的结构中,为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提供可靠的连接。为实现这一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工厂预制并组装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内侧钢桁架和外侧钢板、墙厚方向钢板,将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外部钢板形状固定;在墙厚方向钢板上向内沿着外侧钢板平行设置两列钢筋连接器;在墙厚方向钢板上向混凝土剪力墙方向设置若干列墙厚方向钢板外侧剪力钉,向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方向设置若干列墙厚方向钢板内侧剪力钉,墙厚方向钢板内侧剪力钉与墙厚方向钢板外侧剪力钉位置相对应;外侧钢板的内壁设置若干列外侧钢板剪力钉,外侧钢板剪力钉的长度大于搭接钢筋和外侧钢板的内壁间的距离;钢筋连接器在墙厚方向钢板上的分布和待连接的混凝土剪力墙的水平筋分布相对应;步骤2,在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内将搭接钢筋与钢筋连接器旋接连接,形成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钢结构组件;步骤3,将钢结构组件现场吊装就位;步骤4,向钢结构组件内浇筑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内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形成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步骤5,在混凝土剪力墙墙体施工阶段,绑扎其水平筋和纵筋,并将水平筋旋入钢筋连接器的另一侧;步骤6,浇注混凝土剪力墙的混凝土。所述搭接钢筋根据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外侧钢板计算用钢量,配置与外侧钢板等效的钢筋,并在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工厂预制、组装阶段与钢筋连接器连接。所述钢筋连接器满足国家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并具有良好的可焊性。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1、在同一结构中,在刚度要求或进度要求高的区域布置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在其他区域布置混凝土剪力墙,实现了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与普通混凝土剪力墙在同一结构中的自由布置。2、焊接于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厚度方向钢板上的剪力钉,与混凝土剪力墙水平筋一起能够承受节点处的剪力。3、焊接于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厚度方向钢板两侧的剪力钉,能够保证钢板与两侧墙体混凝土有效粘结,从而使两侧混凝土构成一个整体。4、搭接钢筋,可以通过其长度范围内的剪力钉将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外侧钢板上承受的拉力传递到混凝土剪力墙的水平筋上。5、可焊接钢筋连接器,可以将在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组装阶段安装的搭接钢筋与在现场施工阶段布置的混凝土墙体水平筋有效连接。【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与混凝土剪力墙连接节点立面图。图2为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与混凝土剪力墙连接节点俯视图。1-墙厚方向钢板外侧剪力钉,2-搭接钢筋,3-墙厚方向钢板内侧剪力钉,4-外侧钢板剪力钉,5-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6-混凝土剪力墙,7-钢筋连接器,8-墙厚方向钢板,9-外侧钢板,10-水平筋,11-纵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所用部件规格如下:剪力钉1,作为剪力承受构件,螺杆直径为19.1mm,顶端直径为34.9mm,在剪力墙宽度范围内布置两排,竖向和水平向间距均为250mm。剪力钉3,作为钢板8与墙体5内部混凝土粘结构件,螺杆直径为19.1mm,顶端直径为34.9mm,竖向和水平向间距均为250mm。剪力钉4,作为将拉力从钢板9传递到钢筋2的传递构件,螺杆直径为19.1mm,顶端直径为34.9mm,竖向和水平向间距均为250mm。搭接钢筋2,采用直径32mmHRB400钢筋,间距150mm。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和混凝土剪力墙6,厚度为1200mm。钢筋连接器7,选用可焊接钢筋连接器。钢板8和钢板9,厚度为14mm。应用上述部件,按照以下步骤,完成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与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如附图1、附图2所示:步骤1,在工厂预制并组装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的内侧钢桁架和外侧钢板9、墙厚方向钢板8,将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外部钢板形状固定;在墙厚方向钢板8上向内沿着外侧钢板平行设置两列钢筋连接器;在墙厚方向钢板8上向混凝土剪力墙6方向设置若干列墙厚方向钢板外侧剪力钉1,向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方向设置若干列墙厚方向钢板内侧剪力钉3,墙厚方向钢板内侧剪力钉3与墙厚方向钢板外侧剪力钉I位置相对应;外侦剛板9的内壁均匀设置若干列外侧钢板剪力钉4,外侧钢板剪力钉4的长度大于搭接钢筋2和外侧钢板9的内壁间的距离;钢筋连接器7在墙厚方向钢板8上的分布和待连接的混凝土剪力墙6的水平筋10分布相对应;钢筋连接器7满足国家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并具有良好的可焊性步骤2,在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内将搭接钢筋2与钢筋连接器7旋接连接,形成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的钢结构组件;内侧钢桁架在组装时给外侧钢板9、墙厚方向钢板8提供支撑,为现有技术,不属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搭接钢筋2根据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的外侧钢板9计算用钢量,配置与外侧钢板9等效的钢筋,并在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工厂预制、组装阶段与钢筋连接器7连接。步骤3,将钢结构组件现场吊装就位;步骤4,向钢结构组件内浇筑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的内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形成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 ;步骤5,在混凝土剪力墙墙体6施工阶段,绑扎其水平筋10和纵筋11,并将水平筋10旋入钢筋连接器7的另一侧;步骤6,浇注混凝土剪力墙6的混凝土,完成一种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与混凝土剪力墙连接节点。采用墙厚方向钢板外侧剪力钉和墙厚方向钢板内侧剪力钉3,使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5的墙厚方向钢板8分别与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和混凝土剪力墙6中的混凝土可靠粘结,并使其两侧的混凝土构成一个整体;采用墙厚方向钢板外侧剪力钉和混凝土剪力墙6的水平筋10承受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与混凝土剪力墙6连接处的剪力;采用搭接钢筋2使混凝土剪力墙6中的水平筋10与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的外侧钢板9搭接,搭接钢筋2通过焊接于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的墙厚方向钢板8上的钢筋连接器7,与混凝土剪力墙6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与混凝土剪力墙(6)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工厂预制并组装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的内侧钢桁架和外侧钢板(9)、墙厚方向钢板(8),将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外部钢板形状固定;在墙厚方向钢板(8)上向内沿着外侧钢板(9)平行设置两列钢筋连接器(7);在墙厚方向钢板(8)上向混凝土剪力墙(6)方向设置若干列墙厚方向钢板外侧剪力钉(1),向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方向设置若干列墙厚方向钢板内侧剪力钉(3),墙厚方向钢板内侧剪力钉(3)与墙厚方向钢板外侧剪力钉(1)位置相对应;外侧钢板(9)的内壁设置若干列外侧钢板剪力钉(4),外侧钢板剪力钉(4)的长度大于搭接钢筋(2)和外侧钢板(9)的内壁间的距离;钢筋连接器(7)在墙厚方向钢板(8)上的分布和待连接的混凝土剪力墙(6)的水平筋(10)分布相对应;步骤2,在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内将搭接钢筋(2)与钢筋连接器(7)旋接连接,形成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的钢结构组件;步骤3,将钢结构组件现场吊装就位;步骤4,向钢结构组件内浇筑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的内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形成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5);步骤5,在混凝土剪力墙(6)墙体施工阶段,绑扎其水平筋(10)和纵筋(11),并将水平筋(10)旋入钢筋连接器(7)的另一侧;步骤6,浇注混凝土剪力墙(6)的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媛媛葛鸿辉储艳春刘建卫山鹰张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