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27226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7 2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包括主体及多个类梯形结构。主体包括入光面、第一主表面及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二主表面相对设置,入光面连接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类梯形结构设于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的其中至少一面,且这些类梯形结构由靠近入光面的一侧沿着远离入光面的另一侧方向延伸。每一个类梯形结构的宽度从主体靠近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增加。每一类梯形结构包括一平面以及两侧面。二侧面分别连接于平面的两侧边。由于导光板在出光面上增加类梯形结构,利用类梯形结构的形状变化、角度设计、高度或深浅变化、以及排列方式,可改变导光板的集光程度及光学趋势,进而可提高导光板的辉度及出光均齐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包括主体及多个类梯形结构。主体包括入光面、第一主表面及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二主表面相对设置,入光面连接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类梯形结构设于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的其中至少一面,且这些类梯形结构由靠近入光面的一侧沿着远离入光面的另一侧方向延伸。每一个类梯形结构的宽度从主体靠近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增加。每一类梯形结构包括一平面以及两侧面。二侧面分别连接于平面的两侧边。由于导光板在出光面上增加类梯形结构,利用类梯形结构的形状变化、角度设计、高度或深浅变化、以及排列方式,可改变导光板的集光程度及光学趋势,进而可提高导光板的辉度及出光均齐度。【专利说明】导光板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01月02日提交中华民国经济部智慧财产局、申请号为103100086、专利技术名称为“导光板”的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技术涉及导光组件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导光板。
技术介绍
一般使用在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以及反射面。光源所提供的光线由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另一种使用在灯具上的导光板则具有两个相对的出光面,光源所提供的光线在进入导光板后则分别从两个出光面射出。为了使得经过导光板内部的光能够更均匀地混合,通常会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置V形或R形微结构。然而,此种V形或R形微结构会使导光板的集光性太高、指向性太强。如此一来,将使得导光板的出光视角亮暗明显,进而产生亮暗纹或热点(hotspot),而影响导光板的光学外观。再者,一般具有V形微结构的导光板在制作上或在运送过程中,容易因为摩擦而在V形微结构表面产生白点或亮污。而且,V形微结构的尖端部分也会因为碰撞,而造成刮伤或崩落,进而严重影响导光板的功能。因此,亟需一种导光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导光板,以提高导光板的辉度以及出光均齐度。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导光板,包括主体及多个类梯形结构,主体包括入光面、第一主表面及第二主表面,第二主表面相对于第一主表面,且入光面连接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类梯形结构设于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的其中至少一面上,且这些类梯形结构由靠近入光面的一侧沿着远离入光面的另一侧方向延伸,而且,每一类梯形结构的宽度从靠近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增加,其中,每一个类梯形结构皆包括一平面以及两侧面,其中两侧面分别连接于平面的两侧边。优选地,所述第一主表面为出光面,第二主表面为反射面。优选地,所述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均为出光面。优选地,所述多个类梯形结构分别设置在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上。优选地,所述多个类梯形结构在靠近入光面的一侧为非连续设置。优选地,所述多个类梯形结构在远离入光面的一侧为连续设置。优选地,所述多个类梯形结构在远离入光面的一侧为非连续设置。优选地,所述多个类梯形结构中任意相邻的二者之间具有一间距,且平面的两侧边的距离与间距的比值范围为5%-50%,包括端点值。优选地,所述类梯形结构为凸状部或凹陷部。优选地,当类梯形结构为凸状部时,凸状部的高度从靠近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增加。优选地,所述凸状部的高度与主体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_10%,包括端点值。优选地,所述类梯形结构为凹陷部时,凹陷部的深度从靠近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增加。优选地,所述凹陷部的深度与主体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_10%,包括端点值。优选地,所述多个类梯形结构的分布面积占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的其中至少一面的总面积的20%-80%,包括端点值。优选地,所述两侧面之间具有一夹角,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0度至160度,包括端点值。优选地,所述两侧面是直接连接平面的两侧边,且夹角的角度范围为30度至160度,包括端点值。优选地,所述两侧面是直接连接平面的两侧边,且每一侧面为一弧面。优选地,所述两侧面是分别通过两弧面连接平面的两侧边,其中每一平面分别与弧面连接的两侧边之间的距离为平台宽度,平台宽度满足:【权利要求】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体,所述主体 包括入光面、第一主表面以及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二主表面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二主表面分别连接所述入光面; 多个类梯形结构,设于所述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二主表面的其中至少一面上,且所述多个类梯形结构由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沿着远离所述入光面的另一侧方向延伸,且每一所述类梯形结构的宽度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增加,其中,每一所述类梯形结构包括一平面以及两侧面,其中所述两侧面分别连接于所述平面的两侧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表面为出光面,所述第二主表面为反射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二主表面均为出光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类梯形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二主表面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类梯形结构在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为非连续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类梯形结构在远离该入光面的一侧为连续设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类梯形结构在远离该入光面的一侧为非连续设置。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类梯形结构中任意相邻的二者之间具有一间距,且所述平面的所述两侧边的距离与所述间距的比值范围为5%-50%,包括端点值。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类梯形结构为一凸状部或一凹陷部。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当每一所述类梯形结构为所述凸状部时,所述凸状部的高度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增加。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状部的高度与所述主体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10%,包括端点值。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当每一所述类梯形结构为所述凹陷部时,所述凹陷部的深度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增加。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深度与所述主体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10%,包括端点值。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类梯形结构的分布面积占所述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二主表面的其中至少一面的总面积的20%-80%,包括端点值。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面之间具有一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0度至160度,包括端点值。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面是直接连接所述平面的两侧边,且所述夹角的角度范围为30度至160度,包括端点值。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面是直接连接所述平面的两侧边,且每一所述侧面为一弧面。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面是分别通过两弧面连接所述平面的两侧边,其中每一所述平面分别与所述弧面连接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为一平台宽度,所述平台宽度满足:W<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入光面、第一主表面以及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二主表面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二主表面分别连接所述入光面;多个类梯形结构,设于所述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二主表面的其中至少一面上,且所述多个类梯形结构由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沿着远离所述入光面的另一侧方向延伸,且每一所述类梯形结构的宽度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增加,其中,每一所述类梯形结构包括一平面以及两侧面,其中所述两侧面分别连接于所述平面的两侧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嘉尹翁巾婷林信柏
申请(专利权)人: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