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4V铅酸蓄电池串联均压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226778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7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24V铅酸蓄电池串联均压充电系统,包括27V电源、充电电路、铅蓄电池组、电感L、桥臂电路、第一A/D转换电路、第二A/D转换电路和单片机;充电电路接入27V电源,铅酸蓄电池组由第一铅蓄电池和第二铅蓄电池正负极相互串联构成,电感L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一铅蓄电池和第二铅蓄电池之间,电感L的输出端与桥臂电路相接,第一A/D转换电路和第二A/D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铅蓄电池和第二铅蓄电池相连接,第一A/D转换电路和第二A/D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均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相接,单片机的输出端与桥臂电路相接。该充电系统解决了两个蓄电池串联充电电压分配不均的情况,实现了了两节蓄电池串联达到同样的充电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24V铅酸蓄电池串联均压充电系统,包括27V电源、充电电路、铅蓄电池组、电感L、桥臂电路、第一A/D转换电路、第二A/D转换电路和单片机;充电电路接入27V电源,铅酸蓄电池组由第一铅蓄电池和第二铅蓄电池正负极相互串联构成,电感L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一铅蓄电池和第二铅蓄电池之间,电感L的输出端与桥臂电路相接,第一A/D转换电路和第二A/D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铅蓄电池和第二铅蓄电池相连接,第一A/D转换电路和第二A/D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均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相接,单片机的输出端与桥臂电路相接。该充电系统解决了两个蓄电池串联充电电压分配不均的情况,实现了了两节蓄电池串联达到同样的充电效果。【专利说明】—种24V铅酸蓄电池串联均压充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24V铅酸蓄电池串联均压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蓄电池的种类很多,不同的蓄电池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其中铅酸蓄电池的的技术最为成熟,它具有电动势高、能大电流放电、使用温度范围宽、性能稳定等优点,因此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尤其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源、工矿电机车动力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往对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只是停留在单体充电的方法上,若是电池组采用上述传统的方法,会存一些新的技术问题。单体蓄电池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便是同一批出厂的蓄电池其特性偏差也比较大,因此在运行中将其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充放电,无法根据单电池运行参数运行状态充放电,势必造成某些电池过充电或欠充电,也可能引起过放电,这就造成了蓄电池在成组运行时普遍达不到标称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24V铅酸蓄电池串联均压充电系统。该充电系统解决了两个蓄电池串联充电电压分配不均的情况,实现了了两节蓄电池串联达到同样的充电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24V铅酸蓄电池串联均压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27V电源、充电电路、铅蓄电池组、电感L、桥臂电路、第一 A/D转换电路、第二 A/D转换电路和单片机;所述充电电路接入27V电源,所述充电电路输出所述铅蓄电池组所需稳定充电电流,所述铅酸蓄电池组由相同规格的第一铅蓄电池和第二铅蓄电池正负极相互串联构成,所述电感L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一铅蓄电池和第二铅蓄电池之间,所述电感L的输出端与桥臂电路相接,所述第一 A/D转换电路和第二 A/D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铅蓄电池和第二铅蓄电池相连接,所述第一 A/D转换电路和第二 A/D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均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相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桥臂电路相接;所述桥臂电路包括MOS管Ql和MOS管Q2,所述MOS管Ql的S极与所述MOS管Q2的D极相连接,所述MOS管Ql的S极与所述MOS管Ql的D极间连接有二极管Dl,所述MOS管Q2的S极与所述MOS管Q2的D极间连接有二极管D2。上述的一种24V铅酸蓄电池串联均压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采用UC3906作为控制芯片。上述的一种24V铅酸蓄电池串联均压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采用AT89S5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2、本技术避免了两个或者多个蓄电池组充电时因其参数不一致引起的过充电,欠充电,以及过放电等问题,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桥臂电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充电电路;2—桥臂电路;3—第一 A/D转换电路;4一单片机;5—第二 A/D转换电路;6—第一铅畜电池;7—第二铅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24V铅酸蓄电池串联均压充电系统,包括27V电源、充电电路1、铅蓄电池组、电感L、桥臂电路2、第一 A/D转换电路3、第二 A/D转换电路5和单片机4 ;所述充电电路I接入27V电源,所述充电电路I输出所述铅蓄电池组所需稳定充电电流,所述铅酸蓄电池组由相同规格的第一铅蓄电池6和第二铅蓄电池7正负极相互串联构成,所述电感L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一铅蓄电池6和第二铅蓄电池7之间,所述电感L的输出端与桥臂电路2相接,所述第一 A/D转换电路3和第二 A/D转换电路5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铅蓄电池6和第二铅蓄电池7相连接,所述第一 A/D转换电路3和第二 A/D转换电路5的输出端均与单片机4的输入端相接,所述单片机4的输出端与桥臂电路2相接;所述桥臂电路2包括MOS管Ql和MOS管Q2,所述MOS管Ql的S极与所述MOS管Q2的D极相连接,所述MOS管Ql的S极与所述MOS管Ql的D极间连接有二极管Dl,所述MOS管Q2的S极与所述MOS管Q2的D极间连接有二极管D2。所述充电电路I采用是TI公司的蓄电池专用充电控制芯片UC3906,该芯片内含有独立的电压控制回路和限流放大器,它可控制芯片内的的驱动器。驱动器的输出电流达25mA,可直接驱动外部串联调整管,以调整充电电路I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所述电感L为市售的色环电感,其电感量为200mH。所述单片机4采用AT89S5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过程是:通过分别采集第一铅蓄电池6和第一铅蓄电池7的电压Vl和V2分别送入第一 A/D转换电路3和第二 A/D转换电路5,然后由单片机4分析两节电池的电压大小。两个蓄电池电压在允许的一定差异范围内可以不等压,当第一铅蓄电池6的充电电压大于第二铅蓄电池7的充电电压时,单片机4输出控制信号控制MOS管Ql导通,对电感L进行充电。达到设定时间后单片机4控制MOS管Ql截止,电感L里的电流由二极管回路对第二个蓄电池充电。反之,当第一个电池电压小于第二电池电压时,原理同上。充电时间由单片机4进行控制,保证充电过程平缓地反复进行,达到了均压充电的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24V铅酸蓄电池串联均压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27V电源、充电电路(I)、铅蓄电池组、电感L、桥臂电路(2)、第一 A/D转换电路(3)、第二 A/D转换电路(5)和单片机(4);所述充电电路(I)接入27V电源,所述充电电路(I)输出所述铅蓄电池组所需稳定充电电流,所述铅酸蓄电池组由相同规格的第一铅蓄电池(6)和第二铅蓄电池(7)正负极相互串联构成,所述电感L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一铅蓄电池(6)和第二铅蓄电池(7)之间,所述电感L的输出端与桥臂电路⑵相接,所述第一 A/D转换电路(3)和第二 A/D转换电路(5)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铅蓄电池(6)和第二铅蓄电池(7)相连接,所述第一A/D转换电路(3)和第二 A/D转换电路(5)的输出端均与单片机(4)的输入端相接,所述单片机(4)的输出端与桥臂电路⑵相接;所述桥臂电路⑵包括MOS管Ql和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24V铅酸蓄电池串联均压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27V电源、充电电路(1)、铅蓄电池组、电感L、桥臂电路(2)、第一A/D转换电路(3)、第二A/D转换电路(5)和单片机(4);所述充电电路(1)接入27V电源,所述充电电路(1)输出所述铅蓄电池组所需稳定充电电流,所述铅酸蓄电池组由相同规格的第一铅蓄电池(6)和第二铅蓄电池(7)正负极相互串联构成,所述电感L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一铅蓄电池(6)和第二铅蓄电池(7)之间,所述电感L的输出端与桥臂电路(2)相接,所述第一A/D转换电路(3)和第二A/D转换电路(5)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铅蓄电池(6)和第二铅蓄电池(7)相连接,所述第一A/D转换电路(3)和第二A/D转换电路(5)的输出端均与单片机(4)的输入端相接,所述单片机(4)的输出端与桥臂电路(2)相接;所述桥臂电路(2)包括MOS管Q1和MOS管Q2,所述MOS管Q1的S极与所述MOS管Q2的D极相连接,所述MOS管Q1的S极与所述MOS管Q1的D极间连接有二极管D1,所述MOS管Q2的S极与所述MOS管Q2的D极间连接有二极管D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亚泰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