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放线架及电缆敷设装置,电缆放线架包括用于放置在共同沟的投料口附近的地面上的固定座;设置在固定座上的水平滚轴;可转动地套设在水平滚轴上的水平滚筒,在敷设电缆时电缆能够搭设在水平滚筒上。所述电缆敷设装置包括放置在共同沟的投料口附近的地面上的电缆放线架,所述电缆放线架为上述的电缆放线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敷设电缆时,使电缆盘绕出的电缆搭在固定座的水平滚筒上,然后直接进入投料口;上述固定座会对电缆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电缆直接在地面上滑动,在电缆行进的过程中,水平滚筒会发生转动,此时水平滚筒与电缆之间产生滚动摩擦,从而减小了电缆敷设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降低了电缆表面的磨损,进而提高了供电可靠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电缆放线架及电缆敷设装置
本技术涉及通讯、电力系统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缆放线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电缆放线架的电缆敷设装置。
技术介绍
共同沟是指将设置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各类公用类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隧道结构。为了有效利用道路地下空间,施工时常将通讯、电力等系统的电缆敷设在共同沟内,以减少道路的杆柱及各类管线的检查井,进而减少架空线与绿化的矛盾,切实解决城市“拉链路”的老大难问题。在敷设电缆时,需要将电缆盘堆放在共同沟的投料口附近的地面上,然后使电缆沿着投料口进入共同沟内;但是,从电缆盘绕出的电缆一般会直接放置在地面上,然后沿着地面进入投料口,再进入共同沟内;这样一来,在电缆行进的过程中,地面会对电缆产生较大的摩擦,造成电缆表面磨损,影响了供电可靠性;同时还会对电缆的行进造成较大的阻力,影响了电缆敷设的施工效率。综上所述,如何减小电缆敷设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以降低电缆表面的磨损,进而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提高电缆敷设的施工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放线架,以减小电缆敷设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降低电缆表面的磨损,进而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提高电缆敷设的施工效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电缆放线架的电缆敷设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放线架,包括:用于放置在共同沟的投料口附近的地面上的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水平滚轴;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水平滚轴上的水平滚筒,在敷设电缆时所述电缆能够搭设在所述水平滚筒上;用于防止电缆向所述水平滚筒的一侧移动的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水平滚筒的一侧;用于防止电缆向所述水平滚筒的另一侧移动的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位于所述水平滚筒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定位杆和所述第二定位杆均垂直于所述水平滚筒的轴线.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杆上的第一定位滚筒;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定位杆上的第二定位滚筒。优选的,上述电缆放线架中,所述水平滚筒、所述第一定位滚筒和所述第二定位滚筒均为尼龙滚筒或者树脂滚筒。优选的,上述电缆放线架中,所述固定座包括支架、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顶端的两侧,且所述水平滚轴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优选的,上述电缆放线架中,所述第一定位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定位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为梯形钢板,梯形钢板的短边位于顶部。优选的,上述电缆放线架中,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梯形架和第二梯形架,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梯形架的顶端,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梯形架的顶端,所述第一梯形架和所述第二梯形架的长边均靠近地面。优选的,上述电缆放线架中,所述第一梯形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梯形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横杆;所述支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的横梁、连接所述横梁和所述第一梯形架的长边的两根第一加强杆和连接所述横梁和所述第二梯形架的长边的两根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横杆、所述第一加强杆和所述第二加强杆均为角钢杆件,且所述第一梯形架和所述第二梯形架均由多根角钢构成。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电缆放线架包括用于放置在共同沟的投料口附近的地面上的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水平滚轴;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水平滚轴上的水平滚筒,在敷设电缆时所述电缆能够搭设在所述水平滚筒上。本技术在敷设电缆时,使电缆盘绕出的电缆搭在固定座的水平滚筒上,然后直接进入投料口 ;上述固定座会对电缆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电缆直接在地面上滑动,在电缆行进的过程中,水平滚筒会发生转动,此时水平滚筒与电缆之间产生滚动摩擦,从而减小了电缆敷设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降低了电缆表面的磨损,进而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同时还减小了电缆行进时受到的阻力,提高了电缆敷设的施工效率。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缆敷设装置,包括放置在共同沟的投料口附近的地面上的电缆放线架,所述电缆放线架为上述任一种电缆放线架,由于上述电缆放线架具有上述效果,具有上述电缆放线架的电缆敷设装置具有同样的效果,故本文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放线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放线架,减小了电缆敷设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降低了电缆表面的磨损,进而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同时提高了电缆敷设的施工效率。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附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放线架包括用于放置在共同沟的投料口附近的地面上的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水平滚轴;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水平滚轴上的水平滚筒1,在敷设电缆时所述电缆能够搭设在所述水平滚筒I上。本技术在敷设电缆时,使电缆盘绕出的电缆搭在固定座的水平滚筒I上,然后直接进入投料口 ;上述固定座会对电缆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电缆直接在地面上滑动,在电缆行进的过程中,水平滚筒I会发生转动,此时水平滚筒I与电缆之间产生滚动摩擦,从而减小了电缆敷设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降低了电缆表面的磨损,进而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同时还减小了电缆行进时受到的阻力,提高了电缆敷设的施工效率。同时,上述电缆放线架还可以将电缆支撑到合适的位置,使电缆倾斜进入投料口,避免电缆在投料口处产生垂直弯角,进而减少了电缆发生的弯折,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电缆放线架还包括用于防止电缆向水平滚筒I的一侧移动的第一定位杆和用于防止电缆向水平滚筒I的另一侧移动的第二定位杆,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分别位于水平滚筒I的两侧。本技术通过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分别对电缆进行定位,能够避免电缆向外侧移动,从而能够避免电缆脱离水平滚筒I的情况,保证了电缆移动的准确性。优选的,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均垂直于水平滚筒I的轴线。此时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具有较好的阻挡效果,同时便于两个定位杆的装配。上述电缆放线架还包括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一定位杆上的第一定位滚筒2和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二定位杆上的第二定位滚筒3。在电缆行进的过程中,如果电缆向第一定位杆的位置偏移,第一定位滚筒2在电缆的作用下会围绕第一定位杆转动;如果电缆向第二定位杆的位置偏移,第二定位滚筒3在电缆的作用下会围绕第二定位杆转动,能够避免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直接对电缆产生摩擦,进而降低了电缆受到的摩擦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放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放置在共同沟的投料口附近的地面上的固定座; 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水平滚轴; 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水平滚轴上的水平滚筒(1),在敷设电缆时所述电缆能够搭设在所述水平滚筒(1)上; 用于防止电缆向所述水平滚筒(1)的一侧移动的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水平滚筒(1)的一侧; 用于防止电缆向所述水平滚筒(1)的另一侧移动的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位于所述水平滚筒(1)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定位杆和所述第二定位杆均垂直于所述水平滚筒(1)的轴线; 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杆上的第一定位滚筒(2); 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定位杆上的第二定位滚筒(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放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放置 在共同沟的投料口附近的地面上的固定座; 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水平滚轴; 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水平滚轴上的水平滚筒(1),在敷设电缆时所述电缆能够搭设在所述水平滚筒(1)上; 用于防止电缆向所述水平滚筒(I)的一侧移动的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水平滚筒(1)的一侧; 用于防止电缆向所述水平滚筒(I)的另一侧移动的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位于所述水平滚筒(I)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定位杆和所述第二定位杆均垂直于所述水平滚筒(I)的轴线; 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杆上的第一定位滚筒(2); 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定位杆上的第二定位滚筒(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放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滚筒(1)、所述第一定位滚筒(2)和所述第二定位滚筒(3)均为尼龙滚筒或者树脂滚筒。3.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电缆放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支架、第一固定板(4)和第二固定板(12),所述第一固定板(4)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2)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顶端的两侧,且所述水平滚轴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4)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1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放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沛峰,李璘,朱鸿,虞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甬城配电网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