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液方法和喷液头,以及喷液头盒,和喷液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022499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喷液方法,利用在可动件的自由端所面对的气泡生成区中生成气泡的方法移动可动件,以便喷液,该方法包括通过用于促进可动件自由端运动的方法来促进可动件自由端运动的步骤。利用这种方法,作用于可动件自由端的气泡压力能够使可动件形成恰当的形状,以便将气泡发泡和扩展时形成的压力有效地导向喷口方向。与此同时,可动件平滑地运动,从而提高了可动件的耐用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以及采用这种喷液头的喷液头盒,和喷液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产生热能作用于液体来生成气泡的喷液头用以喷射所需的液体,一种采用这种喷液头的喷液头盒,一种喷液设备,一种制造喷液头的方法,一种液体喷射方法,一种记录方法,以及通过利用这种喷液方法获得的记录物。更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液头,该喷液头带有可借助气泡的生成而运动的可动件,一种采用这种喷液头的喷液头盒,以及一种喷液设备;或者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生成气泡使可动件运动以便喷液的喷液方法,和记录方法。本专利技术也适用于在记录介质,例如纸、纤维、织物、布、皮革、塑料、玻璃、木纸、或陶瓷上记录的打印机,以及复印机,带有通讯系统的传真设备,字处理器以及具有打印部件的设备,此外,本专利技术适用于由各种生产设备复杂地联合在一起的工业用途的记录系统。这里,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记录”不仅是指提供具体字母,图形,或其它有意义的表述的图象,还指提供那些不存在任何特殊意义的图象,例如图案。已知的所谓气泡喷射记录方法,是利用当依据记录信号向墨水施加热能等时的体积突变(气泡的生成)而改变墨水的状态,借助由此所产生的力将墨水从喷口喷出,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象的喷墨记录方法。如美国专利4,723,129号说明书和其它文献所公开的那样,采用气泡喷射记录方法的记录设备通常设置有喷墨用的喷口,与喷口连通的墨水通道,和安置在各墨水通道中的电热转换元件,作为产生用于喷墨的热能的装置。按照这种记录方法,可以低干扰地高速记录高质量的图象。同时,实现这种记录方法的喷墨头,可使其喷口喷射高粘度的墨水,并且在许多其它的可记录清晰度图象且易于获得彩色图象的小型设备中,它具有极大的优点。近年来,气泡喷射记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办公设备,例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设备。进而,这种记录方法甚至被应用于工业系统,例如,其中包括纺织品印刷。随着气泡喷射工艺及技术在许多不同领域的各种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又对其提出许多如下所述的要求。例如,为满足提高喷射效率的要求,人们对防护膜的厚度调节进行了研究,以优化发热元件的性能;一项这种研究对于提高产生的热量向液体的传递效率,已经产生了效果。并且,为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人们提出了一种关于驱动条件的方案,在这种条件下的喷液方法等可以更稳定的生成气泡,从而可以更高喷射速度良好的进行喷墨。再有,从高速记录角度来说,人们建议改善液流通道的结构,使喷液头可具有对液流通道高速补液能力,以便补充被喷射的液体。在提出的各种液流通道的结构中,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63-199972的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如图47A和47B所示的液流通道结构。该说明书中公开的液流通道结构和制造方法是用于消除逆波(其压力方向与喷口方向相反,即,压力向液室方向作用)的专利技术。由于其能量不沿喷液方向作用,所以逆波被认为是能量的损失。图47A和47B所示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个阀55,它与发热元件2形成的气泡生成区分开,并位于发热元件2于喷口18反向的一侧如图47B所示,该阀55位于其初始位置,通过板材等的制造方法粘接在液流通道10的顶部。在公开中,该阀被描述为在气泡生成过程中悬挂在液流通道10中,在公开中还提到该专利技术被设计为利用阀55的结构部分地控制前述逆波,以防止能量损失。然而,对于公开的这种结构,当在残留有喷射液的液流通道中产生气泡的条件下进行研究时,可以清楚的看出利用阀55的结构部分地抑制逆波对于液体喷射是不现实的。从根本上讲,逆波本身与上述喷射无直接关系。那些与喷射直接有关的由气泡产生的压力已经作用于液体,从而使液体处于即将从液流通道喷出的状态,这时,如图47B所示,在流道内产生逆波。因此,很清楚,即使逆波被全部抑制,也不会对喷液有显著的影响,更不要说部分抑制逆波了。此外,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63-199972的说明书中公开了一项喷液头的专利技术。通过改善记录液的补充性能,使这种喷液头具有良好的频率响应。在这一专利技术中,设置了一个副流道,这一流道与发热元件附近的相应喷嘴相连接。当补液时,副流道也提供墨水,以试图缩短补液时间。然而,采用这种结构的喷液头,在气泡生成时产生的部分喷射力向副流道逃逸,这不可避免地会降低喷射效率。另一方面,在气泡喷射方法中,每个发热元件与墨水接触的同时反复的加热。因此,由于墨水的氧化,各发热元件表面上的沉积不断的积累。根据墨水的种类,这种沉积达到可观的程度,并导致气泡生成不稳定,因此使其难以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喷墨。并且,人们希望有一种即使当所用液体具有由于加热而易于恶化或难以充分生成气泡的性质时,也能以良好的状态进行喷墨,而且不改变喷射液的质量的方法。这里,就此而言,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61-69467,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55-81172,美国专利4,480,259号等的说明书中所公开的那样,提出了一种进行喷液的方法,其中设计有分离用于由加热产生气泡的液体(气泡液)和各种不同的用于喷射的液体(喷射液)的装置。根据这些公开,该结构被设计成利用硅橡胶或其它柔性膜把作为喷射液的墨水和气泡液完全分开,从而避免喷射液直接与发热元件接触,并且同时,利用气泡液发泡,借助于柔性膜的变形向喷射液传递压力。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阻止沉积在发热元件表面积累,扩大喷射液的选择范围,等等。然而,上面所说的将喷射液和气泡液完全分开的结构是在气泡产生时,借助由柔性膜的膨胀和收缩引起形变的方法将压力传递给喷射液。因此,由形变所施加的压力很大程度上被柔性膜所吸收。并且,柔性膜的变形量不大。于是,尽管可能能够达到喷射液和气泡液分离的效果,但是恐怕终究会降低喷射效率和喷射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把传统的通过在每个液流通道中生成气泡来进行喷液的方法的基本喷射特性提高到一个从传统工艺的启发中无法预见到的高度。一些专利技术者就此回到液滴喷射原理,并努力进行从未尝试过的利用气泡喷射液滴的新方法,和用于这种方法的喷液头及其它部件的研究和发展。这一时期,从可动件在液流通道内地操作着手,对流道中可动件的结构原理进行了第一项技术分析;基于利用气泡方法喷射液滴的原理,进行了第二项技术分析;基于用于气泡生成的每个发热元件的气泡生成区进行了第三项技术分析。这些技术分析确立了一个崭新的技术,这一技术通过安排可动件的支点和自由端的位置关系,使其自由端位于喷口侧,即下游侧,而可靠地控制气泡,并且,还通过使可动件恰当地面对气泡生成区的发热元件来可靠地控制气泡。其次,已知在考虑气泡本身给予喷射量的能量时,对显著提高喷射特性贡献最大的因素是气泡下游侧的扩展分量,应当对这一扩展分量予以注意。换句话说,把气泡下游侧的扩展分量高效转变到朝向喷射方向是提高喷射效率和喷射速度的先决条件。基于这样的认识,一些专利技术者得到了一种和传统技术标准相比水平很高的技术,这种技术使气泡下游侧的扩展分量确定地转移到可动件的自由端一侧。此外,更可取的是,例如,对位于沿液体流动方向通过每个电热转换元件中心区的直线的下游侧的用于生成气泡的发热区进行研究,或对可动件与每个中心区下游侧气泡的扩展相应的结构元件进行研究,以促进发泡,等等。根据上述研究和发展所获得的知识,从总的观点出发,一些专利技术者和本申请已经提出了基于完美的喷液原理的专利申请。专利技术者等人已获得一个作为这种专利技术的依据的更好的原理。换而言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气泡使自由端面对气泡生成区的可动件运动进行喷液的喷液方法,步骤为: 通过促进所述可动件自由端位移而促进所述自由端的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永博之杉山裕之野俊雄须釜定之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