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吞咽、语言治疗和呼吸肌训练上的吹吸气训练仪,包括吹气训练管、吸气训练管以及吹吸气管,吹气训练管一端连有吹吸气管,吸气训练管的一端连接在吹气训练管的具有吹吸气管的一端,且与吹气训练管共用吹吸气管,吹气训练管与吸气训练管内分别安装有单向气阀,吹气训练管的单向气阀仅供吹出的气流穿过,吸气训练管内的单向气阀仅供吸入的气流穿过,并且吹气训练管与吸气训练管内还安装有可在气流带动下移动的浮球,浮球连接有感应板,感应板感应浮球的位置,并经计算机处理后传至视听显示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吹吸气训练仪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对吹吸气功能评测和吹吸气运动生物反馈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吹吸气训练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吞咽、语言治疗和呼吸肌训练上的医疗康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吞咽、语言治疗和呼吸肌训练上的吹吸气训练仪。
技术介绍
吞咽功能的完成有赖于吞咽肌肉有序和有力的收缩和舒张,语言功能的完成有赖于构音肌有序和有力的收缩和舒张,呼吸功能的完成有赖于呼吸肌有序和有力的收缩和舒张。但是,目前吞咽、语言治疗和呼吸肌训练技术落后,多采用人工一对一的示范训练,单调而不生动,当然也无法完成吹吸气功能量化评估,无法提供吞咽、语言治疗和呼吸肌训练上的运动生物反馈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有必要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既可以量化评测吹吸气功能,又可以进行吹吸气运动生物反馈治疗的吹吸气训练仪。一种用于吞咽、语言治疗和呼吸肌训练上的吹吸气训练仪,包括包括吹气训练管、吸气训练管和吹吸气管,其特征在于:吹气训练管一端连有吹吸气管,吸气训练管的一端连接在吹气训练管的具有吹吸气管的一端,与吹气训练管共用吹吸气管,吹气训练管与吸气训练管内分别安装有单向气阀,吹气训练管的单向气阀仅供吹出的气流穿过,吸气训练管内的单向气阀仅供吸入的气流穿过,并且吹气训练管与吸气训练管内还安装有可在气流带动下移动的浮球,浮球连接有一感应板,感应板感应浮球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吹吸气管外接一吹吸气附加管,吹吸气附加管管腔内有一气流带动下可移动的活动阀,吹吸气时活动阀可以移动,但管腔内活动阀两侧的气体不能互换。进一步地,所述吹吸气附加管外接一吹吸气面罩,吹吸气面罩通过其上的系带固定在患者头部。进一步地,所述吸气训练管平行地设置在吹气训练管的一侧,吸气训练管的一端通过一连通管连通至吹气训练管进一步地,所述感应板通过计算机与视听显示系统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吸气训练管的长度较吹气训练管的长度短,与吹气训练管连接后整体呈“h”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用于吞咽、语言治疗和呼吸肌训练上的吹吸气训练仪,通过将吹气训练管以及吸气训练管并排设置且共用一吹吸气管,吹吸气管外接一次性的吹吸气附加管,吹吸气附加管管腔内有一气流带动下可移动的活动阀,吹吸气时活动阀可以移动,但管腔内活动阀两侧的气体不能互换,根据需要,可以在吹吸气附加管再外接一次性吹吸气口罩,通过在吹气训练管以及吸气训练管内部设置单向阀与浮球,且感应板感应浮球位置,并通过计算机与视听显示系统相连。【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吞咽治疗工作站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吞咽治疗工作站的治疗椅的座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吞咽治疗工作站的治疗椅的支撑机构的拆解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吞咽治疗工作站的治疗设备的吞咽肌电刺激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包括5-1、5-2、5_3)是本专利技术吞咽治疗工作站的治疗设备的喷汽式吞咽刺激仪的结构示意图;图6(包括6-1、6_2)是本专利技术吞咽治疗工作站的治疗设备的吹吸气训练仪的结构示意图;图7(包括7-1、7-2、7_3)是本专利技术吞咽治疗工作站的供食设备的液体喂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吞咽治疗工作站的供食设备的固体喂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吞咽治疗工作站的视听显示系统的升降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吞咽治疗工作站,用于帮助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包括治疗椅、治疗台、检查设备、治疗设备、供食设备和视听显示系统。请参阅图2及图3,治疗椅包括滑固定在地上的滑道11以及可在滑道11上移动的座椅12。座椅12包括座体121以及用于对座体121升降、旋转和靠背角度调节的支撑机构122。座体121包括垫坐段1211以及连接在垫坐段1211两端的倚腿段1212以及倚背段1213,垫坐段1211与倚腿段1212以及倚背段1213 —体地连接。支撑机构122设置在垫坐段1211下方。支撑机构122包括滑动底座102、旋转底座13以及升降底座14。滑动底座102设置在滑道11上,可以在滑道11上前进或后退。旋转底座13设置在滑动底座102上,可以在滑动底座102上旋转;旋转底座13包括下半旋转体131和上半旋转体132,下半旋转体131固定地设置在滑动底座102上,下半旋转体131顶部设有90°档的旋转卡位槽1311,上半旋转体132可转动地套在下半旋转体131上,且上半旋转体132上有与旋转卡位槽1311配套对应的结构,确保半旋转体132可以90°档旋转且固定。升降底座14设置在旋转底座13上;升降底座14包括基座141与可升降地套在基座141上的顶罩142。基座141呈无顶盖与部分侧壁的框体结构,包括底壁1411及形成在底壁1411周缘的部分框壁1412,对应地围成容置空间。底壁1411的下表面固接上半旋转体132。底壁1411上表面设置有顶升气缸1412以及导向套筒1413。顶罩142套设在收容空间内,顶罩142包括顶壁1421及形成在顶壁1421下方的相对的侧壁1422,以及连接在侧壁1422底端与顶壁1421平行的一横梁1423。顶壁1421的上表面上位于两侧中部凸设有第一铰接座1424,顶壁1421下表面设置有与顶升气缸1412连接的配合体(图未示)以及与导向套筒1413配合的导柱(图未示)。通过顶升气缸1412顶升,可抵持顶罩142上升。横梁1423上设置有第二铰接座1425。座体121的垫坐段1211底面设置有第三铰接座1214以及第四铰接座1215(图虚示)。第三铰接座1214设置在垫座段1211下表面两侧的中部,对应升降底座14的顶壁1421上第一铰接座1424位置,分别与第一铰接座1424铰接。第四铰接座1215设置在垫座段1211下表面的一端,座体121与顶罩142连接后,第四铰接座1215大致位于第二铰接座1425的对角处,第四铰接座1215与第二铰接座1425之间通过一伸缩杆(图未示)连接,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铰接座1425与第四铰接座1215铰接,伸缩杆通过一驱动装置控制伸缩,并且伸缩杆与垫坐段1211下表面形成夹角。如此,通过驱动伸缩杆伸缩可使第四铰接座1215的一端绕第三铰接座1214转动,从而改变座体121的角度,实现坐躺转换。治疗台固定放置在滑道11 一端,治疗台包括主台体21及侧伸在主台体21前侧中部的平板结构22,在主台体21上形成与平板结构22对应的台体中间部211,于台体中间部211两侧形成台侧部212。台体中间部211设有吹吸气训练仪、视听显示系统60和吞咽治疗工作站控制系统(图未示),具体地,台体中间部211相对平板结构22的一侧凹陷形成弧形缺口,弧形缺口处安装视听显示系统60,台体中间部211平板结构22方位,安装有吹吸气管253,另外,在台体中间部211内安装有吞咽治疗工作站控制系统。两台侧部212分别设有若干容置柜2121 ;容置柜2121分别容置检查设备、部分治疗设备。容置柜2121还容置供食设备,即食物调制设备、食物喂入设备和吸引器46。平板结构22可作为餐桌面板,可为通过活页连接的可翻折的平板。平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吞咽、语言治疗和呼吸肌训练上的吹吸气训练仪(25),包括吹气训练管(251)、吸气训练管(252)和吹吸气管(253),其特征在于:吹气训练管(251)一端连有吹吸气管(253),吸气训练管(252)的一端连接在吹气训练管(251)的具有吹吸气管(253)的一端,与吹气训练管(251)共用吹吸气管(253),吹气训练管(251)与吸气训练管(252)内分别安装有单向气阀(2511、2521),吹气训练管(251)的单向气阀(2511)仅供吹出的气流穿过,吸气训练管(252)内的单向气阀(2521)仅供吸入的气流穿过,并且吹气训练管(251)与吸气训练管(252)内还安装有可在气流带动下移动的浮球(2512、2522),浮球(2512、2522)连接有一感应板(2513、2523),感应板(2513、2523)感应浮球(2512、2522)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吞咽、语言治疗和呼吸肌训练上的吹吸气训练仪(25),包括吹气训练管(251)、吸气训练管(252)和吹吸气管(253),其特征在于:吹气训练管(251)—端连有吹吸气管(253),吸气训练管(252)的一端连接在吹气训练管(251)的具有吹吸气管(253)的一端,与吹气训练管(251)共用吹吸气管(253),吹气训练管(251)与吸气训练管(252)内分别安装有单向气阀(2511、2521),吹气训练管(251)的单向气阀(2511)仅供吹出的气流穿过,吸气训练管(252)内的单向气阀(2521)仅供吸入的气流穿过,并且吹气训练管(251)与吸气训练管(252)内还安装有可在气流带动下移动的浮球(2512、2522),浮球(2512、2522)连接有一感应板(2513、2523),感应板(2513,2523)感应浮球(2512,2522)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吞咽、语言治疗和呼吸肌训练上的吹吸气训练仪(25),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吸气管(253)外接一吹吸气附加管(25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珺,
申请(专利权)人:吴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