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变形结构及微型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18767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6 17:30
一种飞行器变形结构包括:驱动部;传动部,与驱动部固定连接,并在驱动部的驱动下相对于驱动部作直线往返运动;固定部,套设在传动部上;至少两个主杆,分设在传动部两侧,每个主杆包括第一根部以及相对的第一尾部,所述至少两个主杆的所述第一根部相互铰接并限定在固定部靠近驱动部的一端;至少两个副杆,每个副杆包括第二根部以及相对的第二尾部,所述至少两个副杆的第二根部铰接并限定在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驱动部的另一端;至少两个拉杆,每一个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其中一个主杆的第一尾部以及所述其中一个副杆的第二尾部;以及至少两个连接杆,每个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传动部上,另一端铰接在主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微型飞行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飞行器变形结构包括:驱动部;传动部,与驱动部固定连接,并在驱动部的驱动下相对于驱动部作直线往返运动;固定部,套设在传动部上;至少两个主杆,分设在传动部两侧,每个主杆包括第一根部以及相对的第一尾部,所述至少两个主杆的所述第一根部相互铰接并限定在固定部靠近驱动部的一端;至少两个副杆,每个副杆包括第二根部以及相对的第二尾部,所述至少两个副杆的第二根部铰接并限定在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驱动部的另一端;至少两个拉杆,每一个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其中一个主杆的第一尾部以及所述其中一个副杆的第二尾部;以及至少两个连接杆,每个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传动部上,另一端铰接在主杆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微型飞行器。【专利说明】飞行器变形结构及微型飞行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尤其涉及飞行器变形结构及采用所述飞行器变形结构的微型飞行器。
技术介绍
微小型四旋翼飞行器特别适合在近地面环境(如室内、城区和丛林等)中执行监视、侦察等任务,具有广阔的军用和民用前景。另外,新颖的外形、简单的结构、低廉的成本、卓越的性能以及独特的飞行控制方式使其成为国际上新的研究热点。在进行微小型四旋翼飞行器总体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重量轻、尺寸小、速度快、能耗和成本低。但是这几项原则相互之间存在着制约和矛盾,例如:飞行器重量相同时,其尺寸与速度、能耗成反比。因此,进行设计时,首先要根据性能和价格选择合适的机构材料,尽可能地减轻飞行器重量;其次,需要综合考虑重量、尺寸、飞行速度和能耗等因素,确保实现总体设计的最优化。于是,现有的四旋翼飞行器很多都集中在采用特殊材料来减轻飞行器的重量以及尺寸,并在飞行控制方面提高速度和减轻能耗,而很少顾及到在结构上改进来获得操作灵便等效果。而且,由于四旋翼飞行器是在高空执行监视、侦察等任务,必须要有足够大的空间视角才会获得较佳的执行结果。而由于现有的四旋翼飞行器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刚体结构,无法充分利用机身上方以及侧方的空间,只有通过添加额外的机构(如脚架)才能实现,使得飞行器无法在重量和可视空间上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飞行器在重量和可视空间上得到优化,有必要提供一种扩大可视空间的飞行器变形结构及微型飞行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飞行器变形结构,其包括:驱动部;传动部,与所述驱动部固定连接,并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驱动部作直线往返运动;固定部,套设在所述传动部上;至少两个主杆,分设在所述传动部两侧,每个所述主杆包括第一根部以及相对的第一尾部,所述至少两个主杆的所述第一根部相互铰接并限定在固定部靠近驱动部的一端;至少两个副杆,每个副杆包括第二根部以及相对的第二尾部,所述至少两个副杆的第二根部铰接并限定在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驱动部的另一端;至少两个拉杆,每一个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其中一个主杆的第一尾部以及所述其中一个副杆的第二尾部;以及至少两个连接杆,每个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传动部上,另一端铰接在其中一个所述主杆上。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与一个控制信号接收器电连接。当所述驱动部通过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用户的控制信号时,则执行对应的开启、关闭或换向驱动动作。所述传动部包括:丝杆,与所述驱动部固定连接,并在驱动部的驱动下旋转;螺母,套设在丝杆上,当丝杆旋转时,所述螺母沿着所述丝杆上下运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部包括:蜗杆,与所述驱动部连接,并在驱动部的驱动下旋转;蜗轮,分设在蜗杆的两侧且与蜗杆啮合连接,当蜗杆旋转时,蜗轮随着蜗杆的旋转而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杆的两个铰接轴线之间的距离与副杆的两个铰链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或相近;拉杆的两个铰接轴线之间的距离与固定部两个铰接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或相近,由此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或近似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固定部包括靠近所述驱动部的第一端部与远离所述驱动部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传动部连接驱动部的一端相固定,至少两个所述副杆的第二根部相互铰接之后,限定在所述第二端部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主杆的第一根部形成有铰接副,两个主杆通过所述铰接副相互铰接,所述铰接副通过螺钉限定在所述固定部的第一端部上。所述第二端部朝远离所述驱动部的方向延伸有两个相对平行的螺耳,所述螺耳上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二螺接孔,所述副杆的第二根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两个第二螺接孔之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的第二端部形成有一个连接处,每个所述拉杆形成有一个凹角,所述连接处以及所述凹角分设在所述主杆两侧,所述副杆的第二根部相互铰接后限定在所述连接处上,所述副杆的第二尾部与所述凹角铰接。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杆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部的第二端部形成有两个分设在所述主杆两侧的限定件,所述拉杆上开设有两个铰接孔,两个所述限定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两个铰接孔之间的距离,每两个所述副杆的第二根部限定在所述限定件上,每两个副杆的第二尾部铰接在所述铰接孔内。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副杆分别平行于至少两个所述主杆。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杆的尾部与所述拉杆铰接,且所述尾部与副杆的根部分设在所述主杆的两侧,使得所述副杆与所述主杆呈异面相交状。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杆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所述副杆与其中一个主杆的连接面围成一个三棱台状。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型飞行器,其采用上述的飞行器变形结构。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微型飞行器通过机架连接部件(如主杆、副杆以及连接杆)等形成简单的变形结构,使机架产生相对于机身的上翘和下偏运动来实现机架变形,从而能够在飞行过程中提供足够大的空间视角以进行监视、侦察等任务,使得微型飞行器能够在重量和可视空间上进行优化。【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微型飞行器处于降落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微型飞行器的II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微型飞行器处于降落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的微型飞行器处于飞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微型飞行器处于飞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微型飞行器的VI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图5的微型飞行器处于飞行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8是图5的微型飞行器处于降落状态时的仰视图; 图9是图5的微型飞行器处于降落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10是图5的微型飞行器处于降落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微型飞行器处于降落状态时的仰视图; 图12是图11的微型飞行器的XI部分的放大图; 图13为图11的微型飞行器处于降落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14为图11的微型飞行器处于降落状态时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行器变形结构,包括:驱动部;传动部,与所述驱动部固定连接,并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驱动部作直线往复运动;固定部,套设在所述传动部上;至少两个主杆,分设在所述传动部两侧,每个所述主杆包括第一根部以及与其相对的第一尾部,所述至少两个主杆的所述第一根部铰接并限定在固定部靠近驱动部的一端;至少两个副杆,分设在所述传动部两侧,每个副杆包括第二根部以及相对的第二尾部,所述至少两个副杆的第二根部铰接并限定在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驱动部的另一端;至少两个拉杆,分设在所述传动部两侧,每一个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其中一个主杆的第一尾部以及所述其中一个副杆的第二尾部;以及至少两个连接杆,分设在所述传动部两侧,每个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传动部上,另一端铰接在其中一个所述主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滔赵涛杜昊王铭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