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式控舵家庭龙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16988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6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脚踏式控舵家庭龙舟,包括一舟身,固定于所述舟身的一龙头、一龙尾和一控舵机构,所述控舵机构包括一舵叶、一传动组件和两踏板,所述舟身底部形成一第一安装槽,所述舵叶设置于所述舟身底部,且所述舵叶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槽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所述踏板设置于所述舟身底板上且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舵叶传动连接。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脚踏式控舵家庭龙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便捷、通用性强的优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脚踏式控舵家庭龙舟,包括一舟身,固定于所述舟身的一龙头、一龙尾和一控舵机构,所述控舵机构包括一舵叶、一传动组件和两踏板,所述舟身底部形成一第一安装槽,所述舵叶设置于所述舟身底部,且所述舵叶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槽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所述踏板设置于所述舟身底板上且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舵叶传动连接。由于采用了本技术的一种脚踏式控舵家庭龙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便捷、通用性强的优点。【专利说明】脚踏式控舵家庭龙舟
本技术涉及一种龙舟,尤其针对一种家庭龙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上龙舟运动,其舵的操作难度较大,必须需要一个专业的舵手来控制龙舟的行驶,限制了水上龙舟运动的开展,本技术填补了水上龙舟运动领域的缺陷,使普通家庭也能够参与到水上龙舟运动中,从而更利于水上龙舟运动的广泛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填补家庭用龙舟这个领域的空白,而提供一种脚踏式控舵龙舟,采用脚踏板控制掌舵,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便捷、通用性强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使家庭等普通老百姓都能够参与到水上龙舟运动中。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脚踏式控舵龙舟,包括一舟身,固定于所述舟身的一龙头、一龙尾和一控舵机构,所述控舵机构包括一舵叶、一传动组件和两踏板,所述舟身底部形成一第一安装槽,所述舵叶设置于所述舟身底部,且所述舵叶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槽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所述踏板设置于所述舟身底板上且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舵叶传动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两牵拉绳索、一弓形盘和一旋转装置,所述弓形盘的中部与所述旋转装置枢接,并通过所述旋转装置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舟身;所述牵拉绳索的第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弓形盘的两端,所述牵拉绳索的第二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踏板上。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弓形盘包括一直边和一弧形边,所述直边的两端分别形成一牵拉绳索固定端,所述牵拉绳索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牵拉绳索固定端;所述直边的中部形成一舵叶安装部,所述舵叶安装部形成向外开口的一第一安装孔,所述弧形边的中部形成一第二安装孔;一紧固件与所述舵叶顶部形成相互配合的螺纹连接结构,所述螺纹连接结构的底部形成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的一第一限位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舵叶通过所述螺纹连接结构固定于所述弓形盘;所述旋转装置的第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旋转装置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舟身。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旋转装置包括一轴套、一转轴、一第一轴承和一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固定于所述轴套的两端,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可转动地插设固定于所述轴套内;所述轴套的底部与所述舟身紧固连接;所述转轴的顶端形成外螺纹,一定位螺母形成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外螺纹的底部形成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配合的一第二限位部且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弓形盘通过所述定位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紧固件之间的转轴上。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一套筒,所述套筒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外围的所述舟身底板上,并形成与所述第一安装槽配合的第二安装槽;所述舵叶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连接于弓形盘。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配合形成一漏水孔。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漏水孔远离所述龙头一端的两第一孔壁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长度方向呈小于90°的夹角。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一限位部呈相互配合的多边形;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呈相互配合的多边形。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紧固件呈圆饼形且所述紧固件外围形成防滑纹。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踏板通过传动组件与舵叶传动连接的结构,实现了家庭龙舟的脚踏式控舵;牵拉绳索、弓形盘和旋转装置的连接配合,使得控舵人员通过简单的踩踏就可实现对舵方向的灵活控制,大幅度降低了孔舵的操作难度,即使是没有掌舵经验的一般人员也能够轻松控舵,利于水上龙舟运动的推广和广泛开展。牵拉绳索固定端用于固定牵拉绳索。与第一安装孔配合的第一限位部实现舵叶与弓形盘在旋转方向的联动。套筒的采用防止了龙舟在水上使用时,舟身的内舱会因第一安装槽进水。漏水孔的采用实现了套筒的快速排水。漏水孔远离龙头一端的两第一孔壁与第一安装槽的长度方向呈小于90°的夹角增加了龙舟在行驶过程中龙舟底部的水自漏水孔进入套筒的难度。紧固件呈圆饼形且紧固件外围形成防滑纹,防止了舵叶在安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打滑,使得舵叶与弓形盘的紧固更为省力。【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脚踏式控舵龙舟的舟身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脚踏式控舵龙舟的舟身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脚踏式控舵龙舟未安装舵叶的舟身俯视图;图4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脚踏式控舵龙舟的弓形盘与舵叶及牵拉绳的连接机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脚踏式控舵龙舟的弓形盘与舵叶的连接机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脚踏式控舵龙舟的弓形盘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脚踏式控舵龙舟的转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脚踏式控舵龙舟的轴套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脚踏式控舵龙舟的转轴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3,本技术的一种脚踏式控舵龙舟,包括一舟身1,固定于舟身I的一龙头、一龙尾、一控舵机构和一套筒6,控舵机构包括一舵叶2、一传动组件3和两踏板4,舟身I底部形成一第一安装槽11,套筒6固定于第一安装槽11外围的舟身I底板上,并形成与第一安装槽11配合的第二安装槽;舵叶2设置于舟身I底部,且舵叶2的顶部通过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连接于传动组件3,踏板4设置于舟身I底板上且通过传动组件3与舵叶2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本技术针对脚踏式控舵5人家庭龙舟,舟身I外观包括舟身长宽尺寸、坐板三排、鼓、鼓凳和龙头、龙尾;舟身I尺寸长7米宽I米,鼓和鼓凳摆放置于舟身I尾部。踏板4设置于舟身I底板的两侧。第一安装槽11设置于尾部中心位置。踏板4通过传动组件3与舵叶2传动连接的结构,实现了龙舟的脚踏式控舵,可让鼓手同时控制掌舵,实现了击鼓和掌舵只需要一人操作。套筒6的采用防止了龙舟在水上使用时,舟身I的内舱会因第一安装槽11进水。请参阅图2、图4,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配合形成一漏水孔12。漏水孔12远离龙头一端的两第一孔壁121与第一安装槽11的长度方向呈小于90°的夹角,该结构增加了龙舟在行驶过程中龙舟底部的水自漏水孔12进入套筒6的难度。请参阅图1、图2、图5-8,传动组件3包括两牵拉绳索31、一弓形盘32和一旋转装置33,弓形盘32的中部与旋转装置33枢接,并通过旋转装置33可转动地固定于舟身I ;牵拉绳索31的第一端分别固定于弓形盘32的两端,牵拉绳索31的第二端分别固定于踏板4上。舵叶2的顶部通过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连接于弓形盘32。牵拉绳索31、弓形盘32和旋转装置33的连接配合,使得控舵人员通过简单的踩踏就可实现对舵方向的灵活控制,大幅度降低了孔舵的操作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踏式控舵家庭龙舟,包括一舟身,固定于所述舟身的一龙头、一龙尾和一控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舵机构包括一舵叶、一传动组件和两踏板,所述舟身底部形成一第一安装槽,所述舵叶设置于所述舟身底部,且所述舵叶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槽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所述踏板设置于所述舟身底板上且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舵叶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培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培生船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