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油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16187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6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曲轴油封。该曲轴油封配置在发动机的外壳与曲轴之间,包括分别与曲轴的外周面接触的、靠近外壳的内侧的主唇片及靠近外壳的外侧的副唇片,主唇片与副唇片之间设有防尘唇片帘,该防尘唇片帘向曲轴的外周面延伸的同时向外壳的外侧方向倾斜,且其前端部与曲轴的外周面之间留有间隙。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能进一步抑制外部的尘埃等侵入发动机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曲轴油封。该曲轴油封配置在发动机的外壳与曲轴之间,包括分别与曲轴的外周面接触的、靠近外壳的内侧的主唇片及靠近外壳的外侧的副唇片,主唇片与副唇片之间设有防尘唇片帘,该防尘唇片帘向曲轴的外周面延伸的同时向外壳的外侧方向倾斜,且其前端部与曲轴的外周面之间留有间隙。采用本技术的结构,能进一步抑制外部的尘埃等侵入发动机内部。【专利说明】曲轴油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发动机的曲轴油封。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已知在发动机的外壳与曲轴之间配置有曲轴油封。例如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在发动机外壳上形成的通孔的内周面与插在该通孔中的曲轴的外周面之间配置的曲轴油封。该曲轴油封具有与曲轴的外周面接触的主唇片和副唇片。两唇片被配置为,副唇片比主唇片更靠近发动机外壳的外侧。曲轴油封能够防止发动机内部的机油泄漏到外部。另外,曲轴油封能够防止外部的尘埃等(砂土及灰尘)进入发动机内部。但是,上述曲轴油封的副唇片的外侧的气压为大气压力,而副唇片的内侧(发动机内部侧)则因活塞的往复运动而产生负压。因此,副唇片的外侧与内侧之间的气压差容易使外部的尘埃等侵入发动机内部。特别是在曲轴的转速较高的情况下,由于发动机内部的负压较大,所以尘埃等更容易侵入发动机内部。【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8- 3039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进一步抑制外部的尘埃等侵入发动机内部的曲轴油封。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曲轴油封。该曲轴油封配置在发动机的外壳与曲轴之间,包括分别与所述曲轴的外周面相接触的、靠近所述外壳的内侧的主唇片及靠近所述外壳的外侧的副唇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唇片与所述副唇片之间设有防尘唇片帘,该防尘唇片帘向所述曲轴的外周面延伸的同时向所述外壳的外侧方向倾斜,且其前端部与所述曲轴的外周面之间留有间隙。具有上述结构的本技术的曲轴油封的优点在于,利用防尘唇片帘能进一步抑制外部的尘埃等侵入发动机内部。具体而言,若外部的尘埃等从曲轴的外周面与副唇片之间通过而向发动机内部移动,则该尘埃等会被防尘唇片帘捕集。因此,能够阻止尘埃等侵入发动机内部,并能够防止曲轴的外周面与主唇片相接触的部位堆积尘埃等。另外,由于防尘唇片帘的前端部与曲轴的外周面之间留有间隙,所以不会因设置了该防尘唇片帘而使摩擦等增大。另外,在上述本技术的曲轴油封中,较佳为,在所述主唇片与所述副唇片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防尘唇片帘。采用该结构,由于多个防尘唇片帘能够各自发挥其捕集尘埃等的功能,因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尘埃等侵入发动机内部。另外,在上述本技术的曲轴油封中,较佳为,在所述防尘唇片帘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凹部。采用该结构,由于尘埃等会落入防尘唇片帘的表面形成的多个凹部内,所以能更为有效地捕集尘埃等,使侵入发动机内部的尘埃等的量切实减少。【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曲轴油封的结构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比较例I的曲轴油封的结构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比较例2的曲轴油封的结构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曲轴油封I的结构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曲轴油封I呈环形,被装设在发动机外壳5上形成的通孔51的内周面与插在该通孔51中的曲轴6的外周面之间。在以下说明中,将曲轴6的轴线方向称为X方向。并且,在X方向上,将发动机外壳5的内侧(发动机内部侧,即图1中的右侧)称为“外壳内侧”;将发动机外壳5的外侧(发动机外部侧,即图1中的左侧)称为“外壳外侧”。另外,将垂直于曲轴6的轴线的方向称为Y方向。并且,在Y方向上,将曲轴6的径向的外侧称为“外周侧”;将曲轴6的径向的内侧称为“内周侧”。如图1所示,曲轴油封I包括:金属环2、弹性构件3、及弹簧圈4。金属环2具备第I盘部21和第2盘部22。第I盘部21为沿X方向延伸的圆筒。该第I盘部21在X方向的长度尺寸可以任意设定。第2盘部22从第I盘部21的靠近外壳外侧的端部沿Y方向朝内周侧延伸。该第2盘部22由中心部形成有开口 23的圆板构成。该第2盘部22的开口 23的内径尺寸设定得大于曲轴6的外径尺寸。弹性构件3由在软质的氟橡胶中填充填料(例如C a S i O 3)而得到的组合物构成。另外,弹性构件3包覆着整个金属环2。即,弹性构件3包括:包覆金属环2的第I盘部21的第I弹性部31、及包覆金属环2的第2盘部22的第2弹性部32。另外,弹性构件3还包括,从第2弹性部32的内周侧的端部向外壳内侧方向延伸的第3弹性部33。在第3弹性部33的内周面上,一体地形成有环绕着整个内周的主唇片34和副唇片35。主唇片34设置在第3弹性部33的内周面上靠近外壳内侧的端部上。该主唇片34的截面形状大致为两个边相等的等边三角形,其顶部与曲轴6的外周面相接触。另一方面,副唇片35设置在第3弹性部33的内周面上靠近外壳外侧的端部附近。该副唇片35从第3弹性部33的内周面向曲轴6的外周面延伸的同时向外壳外侧方向倾斜。该副唇片35的前端与曲轴6的外周面相接触。弹性构件3的第I弹性部31的外周面至各唇片(34、35)的前端为止的尺寸(Y方向的距离)被设定为,在曲轴油封I未配置在发动机外壳5与曲轴6之间的状态下,上述尺寸稍大于发动机外壳5与曲轴6之间的间隔的尺寸。当曲轴油封I被压入到发动机外壳5与曲轴6之间后,曲轴油封I在Y方向上被压缩而产生弹性变形。由此,曲轴油封I的第I弹性部31以规定的抵接力与发动机外壳5的通孔51的内周面相抵接。同时,各唇片(34、35)也以规定的抵接力与曲轴6的外周面相抵接。弹簧圈4被装设在弹性构件3的第3弹性部33的外周面上,并位于主唇片34的外侧。该弹簧圈4朝内周侧对第3弹性部33施加弹力。另外,曲轴油封I的第I弹性部31与发动机外壳5的通孔51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于各唇片(34、35)与曲轴6的外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曲轴油封I的第I弹性部31的外周面紧贴着发动机外壳5的通孔51的内周面,但各唇片(34、35)是可滑动地与曲轴6的外周面相抵接。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曲轴油封I上设置有防尘唇片帘(36、37、38)。以下,对防尘唇片帘(36、37、38)进行详细说明。防尘唇片帘(36、37、38)被形成在第3弹性部33的内周面上的主唇片34与副唇片35之间的三个部位上。各防尘唇片帘(36、37、38)在第3弹性部33的内周面上环绕着整个内周。另外,各防尘唇片帘(36、37、38)被形成在第3弹性部33的内周面上靠近主唇片34的位置上。即,各防尘唇片帘(36、37、38)被形成在,X方向上比主唇片34的形成位置与副唇片35的形成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更靠近主唇片34侧的位置上。另外,各防尘唇片帘(36、37、38)向曲轴6的外周面延伸的同时向外壳外侧方向倾斜。另外,各防尘唇片帘(36、37、38 )被形成为,越靠前端厚度越薄。并且,防尘唇片帘(36、37、38 )的前端部与曲轴6的外周面之间留有很小的间隙。该间隙的尺寸可被设定为,例如5μ m以下,较佳为3μm以下。进一步,在防尘唇片帘(36、37、38)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凹部(图示省略)。这些凹部的口径尺寸及深度尺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曲轴油封,配置在发动机的外壳与曲轴之间,包括分别与所述曲轴的外周面相接触的、靠近所述外壳的内侧的主唇片及靠近所述外壳的外侧的副唇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唇片与所述副唇片之间设有防尘唇片帘,该防尘唇片帘向所述曲轴的外周面延伸的同时向所述外壳的外侧方向倾斜,且其前端部与所述曲轴的外周面之间留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道冈博文油井真贵子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