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交流电源的LED灯具和照明系统,其包括第一LED灯组、第二LED灯组、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整流二极管、直流电压源、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处理芯片以及红外接收传感器,其中:第一继电器的第一主回路端子与第二主回路端子在第一线圈端子与第二线圈端子形成回路时闭合,且在第一线圈端子与第二线圈端子没有形成回路时断开;第二继电器的第三主回路端子与第四主回路端子在第三线圈端子与第四线圈端子形成回路时闭合,且在第三线圈端子与第四线圈端子没有形成回路时断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照明系统。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交流电路中并能够遥控控制LED灯组的亮度,有效节约电能并降低成本,更具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LED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交流电源的LED灯具和应用该LED灯具的照明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LED灯具有耗能低、无污染、不含汞、无屏闪、易控制、可以调光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LED灯被广泛推广应用。在室内照明领域,当人们需要打开灯具时,往往会手动操作灯具开关来打开或关闭灯具。现今,智能家居正慢慢演变成一股潮流,手动操作灯具开关略显繁琐。另外,现有技术中的LED灯具大都采用直流供电,但市电一般为110-220V的交流电,故现有的LED灯具还需设置整流器,这样会导致制造成本的提高。综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于交流电源的LED灯具和应用该LED灯具的照明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交流电源的LED灯具和照明系统,本技术适用于交流电路中并能够遥控控制LED灯组的亮度,有效节约电能并降低成本,更具实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交流电源的LED灯具,其包括第一LED灯组、第二LED灯组、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整流二极管、直流电压源、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处理芯片以及红外接收传感器,其中:第一LED灯组的正极与第二LED灯组的负极和交流电源的火线连接,第一LED灯组的负极与第二LED灯组的正极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端子与直流电压源连接,第二线圈端子通过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接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主回路端子与第一LED灯组的负极连接,第二主回路端子与第二继电器的第三主回路端子连接,第一主回路端子与第二主回路端子在第一线圈端子与第二线圈端子形成回路时闭合,且在第一线圈端子与第二线圈端子没有形成回路时断开;第二继电器的第三线圈端子与直流电压源连接,第四线圈端子通过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接地,第二继电器的第四主回路端子与交流电源的零线连接,第三主回路端子与第四主回路端子在第三线圈端子与第四线圈端子形成回路时闭合,且在第三线圈端子与第四线圈端子没有形成回路时断开;整流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主回路端子连接,整流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主回路端子连接;处理芯片,设置有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以及串行信号输入端,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红外接收传感器设置有串行信号输出端,串行信号输出端与串行信号输入端连接。其中,第一LED灯组包括多个串联的LED灯。其中,第二LED灯组包括多个串联的LED灯。其中,第一三极管为NPN三极管。其中,第二三极管为NPN三极管。其中,处理芯片为89C2051芯片。其中,红外接收传感器为SFH506-38芯片。其中,第一继电器还包括弹簧、衔铁以及电磁铁。其中,第二继电器还包括弹簧、衔铁以及电磁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其包括上述任一项的LED灯具以及红外遥控器。通过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处理芯片控制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端子和第二线圈端子形成回路以及控制第二继电器的第三线圈端子和第四线圈端子形成回路时,第一继电器的第一主回路端子和第二主回路端子闭合以及第二继电器的第三主回路端子与第四主回路端子闭合,通过弱电控制强电的原理,以使得LED灯具在交流电路中工作,同时还可以通过红外遥控器控制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端子和第二线圈端子断开,以达到遥控控制LED灯组的亮度,能够有效节约电能并降低成本,更具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适用于交流电源的LED灯具的第一实施例的通电时的电路图;图2是本技术适用于交流电源的LED灯具的第一实施例的断电时的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适用于交流电源的LED灯具的第二实施例的通电时的电路图;图4是本技术适用于交流电源的LED灯具的第二实施例的断电时的电路图;图5是本技术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和图2,图1本技术适用于交流电源的LED灯具的第一实施例的通电时的电路图,图2是本技术适用于交流电源的LED灯具的第一实施例的断电时的电路图。本实施例所揭示的适用于交流电源的LED灯具包括第一LED灯组11、第二LED灯组12、第一三极管T1、第二三极管T2、整流二极管D2、直流电压源VCC、第一继电器13、第二继电器14、处理芯片U1以及红外接收传感器15。其中,第一三极管T1为NPN三极管,第二三极管T2为NPN三极管;处理芯片U1为89C2051芯片,红外接收传感器15为SFH506-38芯片。第一LED灯组11包括多个串联的LED灯D1,第二LED灯组12包括多个串联的LED灯D1。第一LED灯组11的正极与第二LED灯组12的负极和交流电源AC的火线连接,第一LED灯组11的负极与第二LED灯组12的正极连接。第一继电器13包括第一线圈端子131、第二线圈端子132、第一主回路端子133、第二主回路端子134、弹簧135、衔铁136以及电磁铁137。第一继电器13的第一线圈端子131与直流电压源VCC连接,第二线圈端子132通过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接地。第一继电器13的第一主回路端子133与第一LED灯组11的负极连接,第二主回路端子134与第二继电器14连接。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一继电器13的第一主回路端子133连接,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一继电器13的第二主回路端子134连接。第二继电器14包括第三线圈端子141、第四线圈端子142、第三主回路端子143、第四主回路端子144、弹簧145、衔铁146以及电磁铁147。第二继电器14的第三线圈端子141与直流电压源V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交流电源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LED灯组、第二LED灯组、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整流二极管、直流电压源、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处理芯片以及红外接收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LED灯组的正极与所述第二LED灯组的负极和所述交流电源的火线连接,所述第一LED灯组的负极与所述第二LED灯组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端子与所述直流电压源连接,第二线圈端子通过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主回路端子与所述第一LED灯组的负极连接,第二主回路端子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三主回路端子连接,所述第一主回路端子与所述第二主回路端子在所述第一线圈端子与所述第二线圈端子形成回路时闭合,且在所述第一线圈端子与所述第二线圈端子没有形成回路时断开;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三线圈端子与所述直流电压源连接,第四线圈端子通过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四主回路端子与所述交流电源的零线连接,所述第三主回路端子与所述第四主回路端子在所述第三线圈端子与所述第四线圈端子形成回路时闭合,且在所述第三线圈端子与所述第四线圈端子没有形成回路时断开;所述整流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主回路端子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主回路端子连接;所述处理芯片设置有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以及串行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红外接收传感器设置有串行信号输出端,所述串行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串行信号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交流电源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LED
灯组、第二LED灯组、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整流二极管、直流电
压源、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处理芯片以及红外接收传感器,其中:
所述第一LED灯组的正极与所述第二LED灯组的负极和所述交流
电源的火线连接,所述第一LED灯组的负极与所述第二LED灯组的正
极连接;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端子与所述直流电压源连接,第二线圈
端子通过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
一主回路端子与所述第一LED灯组的负极连接,第二主回路端子与所述
第二继电器的第三主回路端子连接,所述第一主回路端子与所述第二主
回路端子在所述第一线圈端子与所述第二线圈端子形成回路时闭合,且
在所述第一线圈端子与所述第二线圈端子没有形成回路时断开;
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三线圈端子与所述直流电压源连接,第四线圈
端子通过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
四主回路端子与所述交流电源的零线连接,所述第三主回路端子与所述
第四主回路端子在所述第三线圈端子与所述第四线圈端子形成回路时
闭合,且在所述第三线圈端子与所述第四线圈端子没有形成回路时断
开;
所述整流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主回路端子连接,所述整流二极
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主回路端子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旋,李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百正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