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血循环供氧装置(1),用于将含氧浓度高于周围大气(A)的一含氧气体(O)直接提供给使用者(2)吸入,同时促进该使用者的血液循环,该装置包含:一含氧气体源(11),用以提供该含氧气体;一气体导管(21),连接于该含氧气体源;一呼吸器(31),连接于该气体导管,以将该含氧气体直接提供给该使用者吸入;一加热源(41),设于该气血循环供氧装置,提供加热用的能量;及一加热部(51),连接于该加热源,并对于该使用者的身体进行加热,促进血液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血循环供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血循环供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供氧的同时对于使用者的身体进行加热,促进血液循环,进而提高供氧效益之气血循环供氧装置。
技术介绍
供氧装置的主要功能,在于向用户提供含氧浓度高于周围大气的含氧气体(以下简称含氧气体),以进行医疗或者保健用途。一般大气中的含氧浓度大约为20%,若能将含氧浓度提高达到约25%至50%,则有助于使用者在激烈运动后纾解疲劳与释放压力。而更高的含氧浓度,如70%以上,或者纯氧,亦常用于例如呼吸方面疾病之医疗或保健。就一般供氧装置供应含氧气体之方法而言,常见者如下:1、变压吸附法(PSA),从周围大气中提取氧气,通过供氧装置内的分子筛机构,吸收过滤周围大气中的氮气,进而达到提升含氧浓度的效果;2、电解方式,对于液态水进行电解而产生氢气与氧气,取其氧气部分加以使用;3、储存式,将氧气以液态方式高压储存于钢瓶或储槽内,待须要时再行释放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上所述,一般以医疗或保健为目的的供氧装置,例如制氧机等,均着重在于提供含氧浓度较大气高的气体,以提高使用者吸收氧气的效率。然而,上述供氧装置大多数设计为定点使用。亦即,大多数用户在使用供氧装置时,是停留在固定的位置并处于平静的状态下。此时,因为使用者保持平静,所以血液循环亦趋于平稳且缓慢。众所周知,使用者吸入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而带往全身。如此一来,即使供氧装置提供含氧浓度较高的气体供使用者吸入,也会因为血液循环平缓,而无法充分发挥供氧装置的效益。因此,如果能在将含氧浓度较高的气体直接提供给使用者吸入的同时,也促进使用者身体的血液循环,就能够提高供氧装置的效益。所以,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氧装置,不仅能够将含氧浓度较高的气体直接提供给使用者吸入,同时也能够利用对于使用者的身体进行加热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并充分发挥供氧装置之效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血循环供氧装置,用于将含氧浓度高于周围大气的一含氧气体直接提供给使用者吸入,同时促进该使用者的血液循环,该气血循环供氧装置包含:一含氧气体源,用以提供该含氧气体;一气体导管,连接于该含氧气体源;一呼吸器,连接于该气体导管,以将该含氧气体直接提供给该使用者吸入;一加热源,设于该气血循环供氧装置,提供加热用的能量;及一加热部,连接于该加热源,并对于该使用者的身体进行加热,促进血液循环。进一步地,该含氧气体源为一变压吸附式制氧机。进一步地,该加热部形成有符合人体学形状部分,供用户放置肢体。进一步地,该肢体为手掌或脚掌,该人体学形状部分密合于该手掌或脚掌的掌心。进一步地,该加热部独立分离设置,并通过导线与加热源相连接。进一步地,该气血循环供氧装置中具有2个以上的该加热部,且该加热部通过导线而彼此连接或各自与该加热源相连接。进一步地,该加热源包含:一控制部,控制该加热源的输出;且该控制部依据预先设定的温度的设定值来控制该加热源的输出。进一步地,该加热部还包含:一温度传感器,通过一讯号线与该控制部相连接,输出温度讯号;且该控制部依据该预先设定的温度的设定值以及该温度讯号来控制该加热源的输出。进一步地,该气血循环供氧装置还包含:一电位平衡装置,用于平衡用户的身体之电位。依据本专利技术,可在供氧装置将含氧浓度高于周围大气的含氧气体直接提供给使用者的同时,对于使用者的身体进行加热,促进使用者的身体之血液循环,进而提高供氧装置的效益。【附图说明】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构成;图2A~E显示实施例1之中的部分构成;图3显示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构成;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构成;图5A、B显示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构成;图6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构成。【组件符号说明】1、IA气血循环供氧装置2使用者10气血循环供氧装置本体11含氧气体源13 进气口15分子筛I7 供气口21气体导管23 一端25 另一端31呼吸器33呼吸器本体35气体入口37气体出口39 导管41加热源43电源供应部45输出端子47控制部49 输入51、51A、51A1、51A2 加热部53、53A1、53A2 加热体55、55A、55A1、55A2 导线57人体工学形状部分58温度传感器59讯号线61电位平衡装置63导电构件65接地板67 导线A周围大气O含氧气体V 电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上述附加图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构成。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气血循环供氧装置I包含:含氧气体源11、气体导管21、呼吸器31、加热源41、及加热部51。图2显示实施例1之中的部分构成,其中,图2A显示含氧气体源11的构成。含氧气体源11,用于提供含氧浓度高于周围大气A的含氧气体O。在实施例1中,含氧气体源11为一变压吸附式(PSA)制氧机,可提供含氧浓度约33%~42%之含氧气体O。含氧气体源11包含:进气口 13、分子筛15、供气口 17。含氧气体源11从进气13吸入周围大气Α,透过分子筛15滤除一部分大气A中的氮气以提高含氧浓度,成为提高含氧浓度之含氧气体O从供气口 17供应而出。图2Β是显示实施例1之中的气体导管21的构成。气体导管21,为中空管状体,可供含氧气体O流通。气体导管21的一端23连接于前述含氧气体源11的供气口 17 (图2Α),而另一端25连接至后详述的呼吸器31的气体入口 35 (图 2C)。图2C从剖面显示实施例1之中的呼吸器31的构成。 呼吸器31,用于让使用者2直接吸入含氧气体O。实施例1中,呼吸器31设计成鼻架型,可固定于使用者2的口部及/或鼻部,其包含呼吸器本体33、气体入口 35、气体出口 37以及内部导管39。呼吸器本体33,其上设有气体入口 35、气体出口 37以及内部导管39。气体入口 35与前述气体导管21的一端25相连接,以供含氧气体O流入呼吸器31。气体出口 37可连接于使用者2的口部及/或鼻部,以让使用者2直接吸入含氧气体O。于实施例1中,气体出口 37可置于使用者2的鼻孔内。内部导管39设于呼吸器本体33内,连接气体入口 35与气体出口 37。于实施例1中,内部导管39由呼吸体本体33的中空部分所形成。图2D显示加热源41的构成。加热源41,用于提供加热用的能量。在实施例1中,加热源41是一种电源供应器,且与含氧气体源11共享电力来源。加热源41包含电源供应部43、输出端子45、及控制部47。[0081 ] 实施例1中,电源供应部43设于气血循环供氧装置I内,并连接于含氧气体源11,与含氧气体源11共享电力来源,且与控制部47相连接,受到控制部47所控制。输出端子45设于电源供应部43上,用来输出电源供应部43的电力。控制部47与电源供应部43相连接,控制电源供 应部43所输出的电力。加热源41亦可内建于含氧气体源11的构成之中。图2E是显示加热部51的构成。加热部51包含:加热体53、导线55。加热体53通过导线55连接于加热源41的输出端子45,从电源供应部43获得电力来进行加热。此时,控制部47依据预先设定的温度的设定值,来控制输出到加热体53的电力,使加热部51保持于预先设定的温度。该预先设定的温度是接近或高于使用者2身体的体表温度、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且不致引起皮肤烫伤之温度。例如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血循环供氧装置,用于将含氧浓度高于周围大气的一含氧气体直接提供给使用者吸入,同时促进该使用者的血液循环,其特征在于,该气血循环供氧装置包含:一含氧气体源,用以提供该含氧气体;一气体导管,连接于该含氧气体源;一呼吸器,连接于该气体导管,以将该含氧气体直接提供给该使用者吸入;一加热源,设于该气血循环供氧装置,提供加热用的能量;及一加热部,连接于该加热源,并对于该使用者的身体进行加热,促进血液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血循环供氧装置,用于将含氧浓度高于周围大气的一含氧气体直接提供给使用者吸入,同时促进该使用者的血液循环,其特征在于,该气血循环供氧装置包含: 一含氧气体源,用以提供该含氧气体; 一气体导管,连接于该含氧气体源; 一呼吸器,连接于该气体导管,以将该含氧气体直接提供给该使用者吸入; 一加热源,设于该气血循环供氧装置,提供加热用的能量;及 一加热部,连接于该加热源,并对于该使用者的身体进行加热,促进血液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血循环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含氧气体源为一变压吸附式制氧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血循环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部形成有符合人体学形状部分,供用户放置肢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血循环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肢体为手掌或脚掌,该人体学形状部分密合于该手掌或脚掌的掌心。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珍,廖振船,
申请(专利权)人:慈佑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