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登贤专利>正文

修边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09741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修边刀具,其包括握持部及狭长形刀片。所述握持部下方具有狭长形的一抵靠面,所述抵靠面上定义有一沟槽,所述沟槽将所述抵靠面划分为一第一长条形及一第二长条形。所述狭长形刀片夹持于所述沟槽中且突出于所述抵靠面,所述狭长形刀片的两端部具有两凹状刃缘,每一凹状刃缘是位于所述抵靠面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修边刀具解决了现有修边刃作业后需要二次修饰的不便,且确实达到木工贴皮修饰平整的目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修边刀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木工用具,特别涉及一种木工贴皮后使用的修边刀具。【
技术介绍
】一般各种木器、家具,为避免尖锐的直角容易伤人,以及其所产生毛边的情形,在加工过程中,须针对其直角进行导角修饰的工作。再者,为了使木质表面的触感与美观的目的,通常会于表面贴上木纹皮或各种饰皮,藉以美化的。然而,待贴皮后,直角处常会产生余料,此时,需使用修边刀具以进行切除与修整。现有的修边刀具如台湾专利M243345所记载的修边刃,其在两垂直的抵靠面交界处设置有V型缺口的刃缘,透过将所述修边刃抵靠在木器的垂直边角,借着移动所述修边刃以进行切除与修整。然而,由于所述修边刃的两抵靠面为同样宽度,即所述V型缺口的刃缘位于正中央,导致实际使用时较 难施力。因此有改良的台湾专利M428040出现,所述修边刃具有L型的抵靠面,以增加其中一抵靠面的接触面积,藉此改善持握时的施力。然而,经由上述的修边刃所修整后的边缘还是会有微小的瑕疵,因此还需要有打磨等二次修饰的步骤。再者,对于细缝或者是一边很浅的边角进行修边时,现有的修边刀具(如上述两前案的修边刃)还是无法顺利操作。有鉴于斯,本案创作人乃经详思细索,并积多年从事专业研究开发经验,终而有本技术的诞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设计一种仅须一次作业即可得到平整边缘的新型修边刀具,且其可针对传统修边刃不易施工的边缘进行修整。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修边刀具,其包括握持部及狭长形刀片。所述握持部具有狭长形的一抵靠面,所述抵靠面上定义有一沟槽,所述沟槽将所述抵靠面划分为一第一长条形及一第二长条形。所述狭长形刀片夹持于所述沟槽中且突出于所述抵靠面,所述狭长形刀片的两端部具有两凹状刃缘,每一凹状刃缘是位于所述抵靠面处。具体而言,所述狭长形刀片实质上垂直所述抵靠面。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长条形大于所述第二长条形。更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一长条形具有一第一宽度,所述第二长条形具有一第二宽度,且所述第一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此外,所述狭长形刀片具有一预定厚度,且所述两凹状刃缘靠近所述抵靠面的第一长条形。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握持部包括由所述抵靠面垂直延伸的两握持面,所述两握持面至少一者形成有一凹弧面。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握持部具有至少一螺孔。此优选实施例的修边刀具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螺栓,用于配合所述至少一螺孔固定所述狭长形刀片。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修边刀具透过所述狭长形刀片与所述抵靠面形成90度的两边,藉此抵靠木器直角处的凸料部分,然后移动修边刀具借着凹状刃缘将不需要的凸料切除,以达完美平整的直角。据此,本技术的修边刀具无须进行二次修饰,克服了现有修边刃的不平整的缺点。此外,由于本技术的修边刀具是靠着刀片作为抵靠的一面,其具有很薄的厚度,因而克服了传统修边刃对于细缝或者是一边很浅的边角无法作业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绘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修边刀具的立体图;图2绘示此优选实施例的握持部的仰视图;及图3绘示此优选实施例的狭长形刀片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1绘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修边刀具的立体图。本实施例的修边刀具100包括一握持部20及一狭长形刀片40。优选地,所述握持部20为一体成型,且其优选为金属所制成。然而,本技术并不限定所述握持部20的材料,其它适当的材料包括塑料等皆可实施。请一并参照 图1、图2及图3,图2绘示此优选实施例的握持部的仰视图,图3绘示此优选实施例的狭长形刀片的立体图。如第1、2图所示,所述握持部20具有狭长形的一抵靠面22,所述抵靠面22上定义有一沟槽24,所述沟槽24将所述抵靠面22划分为一第一长条形26及一第二长条形28。在此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长条形26大于所述第二长条形28,即所述第一长条形26可抵靠的面积大于第二长条形28的面积。更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一长条形26具有一第一宽度Dl,所述第二长条形28具有一第二宽度D2,且所述第一宽度Dl大于所述第二宽度D2。如图1所示,所述狭长形刀片40夹持于所述沟槽24中且突出于所述抵靠面22。具体而言,所述狭长形刀片40实质上垂直所述抵靠面22,使得所述狭长形刀片40可配合所述第一长条形26 (或第二长条形28)抵靠木器的直角处。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狭长形刀片40的两端部具有两凹状刃缘42,每一凹状刃缘42是位于所述抵靠面22处。也就是说,所述凹状刃缘42在所述狭长形刀片40的两端部的位置为靠近所述抵靠面22与所述狭长形刀片40的交接处,用以铲除位于直角的凸料。此外,所述狭长形刀片40具有一预定厚度(图未示),且所述两凹状刃缘42 (即斜面)靠近所述抵靠面22的第一长条形26,使得第一长条形26与所述狭长形刀片40定义成一完美的直角,藉此修裁成完美的直角而无须二次修饰。请再参照图1,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握持部20包括由所述抵靠面22垂直延伸的两握持面220,所述两握持面220至少一者形成有一凹弧面225,以供使用者的手指持握,藉此提升操作施力的顺畅度。此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与所述握持部20的抵靠面22的相对应面还可设计成具有弧度的曲面,以增加手指推抵所述修边刀具100的力量。请再参照图1及图2,在此实施例中,所述握持部20具有至少一螺孔240位于握持面220上,所述螺孔240贯通至所述沟槽24。此外,本实施例的修边刀具1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螺栓245,所述螺栓245用于配合所述至少一螺孔240固定所述狭长形刀片40于沟槽24中。透过螺栓245的固定方式,当所述狭长形刀片40的凹状刃缘42不锋利时,可将所述狭长形刀片40拆卸更换新的刀片,或者可对凹状刃缘42进行研磨而回复刀片的锋利度。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并未限定狭长形刀片40固定于沟槽24的方式,其它如胶合、焊接等连接方式亦可实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修边刀具100透过所述狭长形刀片40与所述抵靠面22形成90度的两边,藉此抵靠木器直角处的凸料部分,然后移动修边刀具100借着凹状刃缘42将不需要的凸料切除,以达完美平整的直角。据此,本技术的修边刀具100无须进行二次修饰,克服了现有修边刃的不平整的缺点。此外,由于本技术的修边刀具是靠着刀片作为抵靠的一面,其具有很薄的厚度,因而克服了传统修边刃对于细缝或者是一边很浅的边角无法作业的缺点。虽然本技术已用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修边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部,具有狭长形的抵靠面,所述抵靠面上定义有一沟槽,所述沟槽将所述抵靠面划分为一第一长条形及一第二长条形;以及狭长形刀片,夹持于所述沟槽中且突出于所述抵靠面,所述狭长形刀片的两端部具有两凹状刃缘,每一凹状刃缘是位于所述抵靠面处。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4.18 TW 1022071161.一种修边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握持部,具有狭长形的抵靠面,所述抵靠面上定义有一沟槽,所述沟槽将所述抵靠面划分为一第一长条形及一第二长条形;以及 狭长形刀片,夹持于所述沟槽中且突出于所述抵靠面,所述狭长形刀片的两端部具有两凹状刃缘,每一凹状刃缘是位于所述抵靠面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边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狭长形刀片实质上垂直所述抵靠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边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条形大于所述第二长条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登贤
申请(专利权)人:林登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