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缝合双腔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06809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免缝合双腔引流管,由引流管主管1、冲洗管3、可冲水气囊7组成,引流管主管1为长管状的中空管腔结构,其前端为圆钝状的引流管前端2,其尾部设置有管腔开口,冲洗管3设置在引流管主管1的侧壁上,其尾部设置有冲洗管注水口4,其前端设置有冲洗管出口6,可冲水气囊7设置在引流管主管1上近中部的管壁上,具有更换程序简单易行,省时,不易渗漏,不会刺激患者皮肤,给伤口护理带来了方便,能有效控制感染,加快病人康复。免缝合双腔引流管外设有一可充水气囊,气囊充水后固定引流管于腹腔侧腹壁,水囊封闭腹壁切口,避免肠液外漏刺激皮肤。免缝合双腔引流管以气囊固定,不需缝合在患者皮肤上,避免拔管时拆线引起患者疼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免缝合双腔引流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卫生领域,涉及医用引流管技术。
技术介绍
肠外瘘是肠道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会导致病人因感染而死亡。肠道细菌外移、组织腐蚀,带来严重的腹腔污染与感染,进而有全身性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险。从腹壁伤口溢出的消化液对周围皮肤腐蚀性很强,不断外漏导致皮肤疼痛、红肿、糜烂及坏死,需频繁换药,病人也感到十分痛苦。因此肠外瘘的局部护理重点是设法及时移去漏出的肠液并设法使肠液不刺激腹壁伤口,并促使肠瘘的自行愈合。通畅的引流是肠瘘自愈的前提,是肠瘘治疗的核心环节。腹腔感染一般是漏出的肠液流入腹腔,未能及时引流到体外而在腹腔积聚引起,抗生素难于完全控制制,长期用药和反复换药,不仅费用高还可导致第三类型腹膜炎,建立通畅的引流,及时地将外溢的肠液引流到体外,腹腔感染才能良好地控制。持续负压引流并加液体冲洗,及时稀释并吸去漏出的肠液,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刺激,有利于炎症水肿的消退与肉芽组织的生长。同时,负压吸引有向心收缩的作用,可以缩短瘘口由“大变小”的过程,肠瘘愈合时间明显减少,费用也明显降低。传统的伤口护理和腹腔引流装置是分开的,或者自行裁剪使之匹配,更换程序复杂、费时,而且容易渗漏,刺激患者皮肤,给伤口护理和病人康复带来不利。传统的腹腔引流管以缝合的方式固定于患者皮肤,拔管时需拆除缝线引起患者疼痛。目前尚无将免缝合双腔引流管应用于腹腔冲洗和弓I流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免缝合双腔引流管,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免缝合双腔引流管,由一种免缝合双腔引流管,由引流管主管1、冲洗管3、可冲水气囊7组成,引流管主管I为长管状的中空管腔结构,其前端为圆钝状的引流管前端2,其尾部设置有管腔开口,在引流管主管I的前端侧壁上设置有2-4个长0.5cm,宽0.3cm的椭圆形引流小孔9,冲洗管3设置在引流管主管I的侧壁上,由与引流管主管I并行的长管状结构构成,其尾部设置有冲洗管注水口 4,其前端设置有冲洗管出口 6,在冲洗管注水口 4处设置有冲洗管注水口盖子5 ;可冲水气囊7设置在引流管主管I上近中部的管壁上,可冲水气囊7有管道与位于引流管主管I尾部一侧的可冲水气囊注水口 8相连通;在位于流管主管I的前中段管壁上设置有可在X线下显影的X线下显影标志线10。I—引流管主管;2——圆钝状引流管前端;3——冲洗管;4-冲洗管注水口 ;[0011 ] 5——冲洗管注水口盖子;6——冲洗管出口;7——可冲水气囊;8——可冲水气囊注水口 ;9——引流小孔;10——X线下显影标志线。本技术提供的免缝合双腔引流管,使用时,其引流管主管I外端即尾部或称末端与腹腔引流袋或负压引流管相接,圆钝状引流管前端2在腹腔侧;需要冲洗时,冲洗管3的冲洗管注水口 4与输液器相连接,冲洗管备用时用冲洗管注水口盖子5盖住冲洗管注水口 4。冲洗管出口 6与引流管主管I前端位置一直。可冲水气囊注水口 8与IOml或5ml注射器相连接,充水后气囊隆起呈球形,固定在腹壁。本技术提供的免缝合双腔引流管为硅胶管,可制成管长35Cm、40Cm、45Cm三种规格。主管内径1.0cm,经注水口注水5-10ml,将气囊充水后固定引流管于腹壁,水囊封闭腹壁切口,避免肠液外漏刺激皮肤。引流管主管I主管腹腔端管壁上设有2-4个引流小孔,有利于改善冲洗和引流效果,使双腔免缝合引流管前端周形成负压,促进窦道的形成。术中肠管端端吻合后冲洗腹腔,确切止血。为了达到最好的引流效果,留在腹腔内的引流管长短应适宜,根据患者的体型和肥胖程度选择合适规格的双腔免缝合引流管。引流管放在最需要引流的部位,腹腔镜直视下腹壁戳口由外向内引入,于吻合口后放置双腔免缝合引流管1-2根,放置时确保可冲水气囊位于腹壁内侧临近腹壁处,经注水口注5-10ml生理水,可冲水气囊呈一圆球形,将引流管固定于腹壁上。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排除气腹,拔除各Trocar,各穿刺切口无活动性出血,关闭各切口。术后将引流管主管和一次性引流袋相接,进行腹腔引流。需要腹腔冲洗时,打开冲洗管盖子,将冲洗管与输液器相连接,生理盐水可经冲洗管进入腹腔,进行腹腔冲洗。也可经冲洗管输注化疗药物,进行腹腔灌注化疗。本技术提供的免缝合双腔引流管更换程序简单易行,省时,不易渗漏,不会刺激患者皮肤,给伤口护理带来了方便,能有效控制感染,加快病人康复。传统的腹腔引流管以缝合的方式固定于患者皮肤,拔管时需拆除缝线引起患者疼痛,而本技术免除了缝合,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图中数字标识所示各部分名称是:I—引流管主管;2——圆钝状引流管前端;3——冲洗管;4——冲洗管注水口 ;5——冲洗管注水口盖子;6——冲洗管出口;7-可冲水气囊;8-可冲水气囊注水口 ;9——引流小孔; [0031 ] 10——X线下显影标志线。具体实施方案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免缝合双腔引流管,由一种免缝合双腔引流管,由引流管主管1、冲洗管3、可冲水气囊7组成,引流管主管I为长管状的中空管腔结构,其前端为圆钝状的引流管前端2,其尾部设置有管腔开口,在引流管主管I的前端侧壁上设置有2-4个长0.5cm,宽0.3cm的椭圆形引流小孔9,冲洗管3设置在引流管主管I的侧壁上,由与引流管主管I并行的长管状结构构成,其尾部设置有冲洗管注水口 4,其前端设置有冲洗管出口 6,在冲洗管注水口 4处设置有冲洗管注水口盖子5 ;可冲水气囊7设置在引流管主管I上近中部的管壁上,可冲水气囊7有管道与位于引流管主管I尾部一侧的可冲水气囊注水口 8相连通;本技术提供的免缝合双腔引流管由硅胶制成,在位于流管主管I的前中段管壁上设置有可在X线下显影的X线下显影标志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免缝合双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由引流管主管(1)、冲洗管(3)、可冲水气囊(7)组成,引流管主管(1)为长管状的中空管腔结构,其前端为圆钝状的引流管前端(2),其尾部设置有管腔开口,在引流管主管(1)的前端侧壁上设置有2-4个椭圆形引流小孔(9),冲洗管(3)设置在引流管主管(1)的侧壁上,由与引流管主管(1)并行的长管状结构构成,其尾部设置有冲洗管注水口(4),其前端设置有冲洗管出口(6),在冲洗管注水口(4)处设置有冲洗管注水口盖子(5);可冲水气囊(7)设置在引流管主管(1)上近中部的管壁上,可冲水气囊(7)有管道与位于引流管主管(1)尾部一侧的可冲水气囊注水口(8)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缝合双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由引流管主管(I)、冲洗管(3)、可冲水气囊(7)组成,引流管主管(I)为长管状的中空管腔结构,其前端为圆钝状的引流管前端(2),其尾部设置有管腔开口,在引流管主管(I)的前端侧壁上设置有2 — 4个椭圆形引流小孔(9),冲洗管(3)设置在引流管主管(I)的侧壁上,由与引流管主管(I)并行的长管状结构构成,其尾部设置有冲洗管注水口(4),其前端设置有冲洗管出口 (6),在冲洗管注水口(4)处设置有冲洗管注水口盖子(5);可冲水气囊(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培芳管敬东熊丹莉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