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型嘴,特别涉及一种载带挤压成型嘴。载带挤压成型嘴具有成型出料口和模腔,模腔包括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第三模腔及分流流道,第一模腔、第二模腔与第三模腔呈上下方向依次排列,分流流道的第一端通至挤压成型嘴外,分流流道的第二端设有与上述第一模腔的第一端端部相通的第一分流支道和与上述第三模腔的第一端端部相通的第二分流支道。第一模腔的第二端、第二模腔的第二端和第三模腔的第二端均与成型出料口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可用两种不同材料组合制造出满足客户对载带成品特性要求的不同成品,并可利用低单价的材料来取代昂贵材料的使用比率,在保证载带成品韧性的要求下降低载带的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带挤压成型嘴
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型嘴,特别涉及一种载带挤压成型嘴。
技术介绍
载带(Carrier Tape)是指在一种应用于电子包装领域的带状产品,它具有特定的厚度,在其长度方向上等距分布着用于承放电子元器件的孔穴(亦称口袋)和用于进行索引定位的定位孔。目前市场上生产IC电子产品包装载带成型系统中使用挤压成型嘴,成型出来的塑料片材是单一材料制成的载带,这样,在制作过程中因无法对材料改性,从而无法成型出由两种不同材料复合在一起的塑料片材,使成型出的载带成品的特性呈固定的,无法满足客户对载带成品不同特性的要求。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带挤压成型嘴,其可成型出由任意两种材料组合在一起的载带半成品,以满足客户对载带成品不同特性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载带挤压成型嘴具有成型出料口和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腔包括互不相通的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第三模腔及分流流道,上述第一模腔、第二模腔与第三模腔呈上下方向依次排列,上述分流流道的第一端通至挤压成型嘴外,分流流道的第二端设有与上述第一模腔的第一端端部相通的第一分流支道和与上述第三模腔的第一端端部相通的第二分流支道。第一模腔的第二端、第二模腔的第二端和第三模腔的第二端均与成型出料口相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上述第一模腔的第二端端部延伸设有其第一端与上述第一模腔相通,第二端与上述成型出料口相通的第一缩径流道,上述第一缩径流道呈扁平状结构,第一缩径流道处于成型出料口的第一端端部,第一缩径流道的第二端处于上述成型出料口第一端端部的上部。作为本技术的再一改进,上述第二模腔的第二端端部延伸设有其第一端与上述第二模腔相通,第二端与上述成型出料口相通的第二缩径流道,上述第二缩径流道呈扁平状结构,第二缩径流道处于成型出料口的第一端端部,第二缩径流道的第二端处于上述成型出料口第一端端部的中部。作为本技术的再一改进,上述第三模腔的第二端端部延伸设有其第一端与上述第三模腔相通,第二端与上述成型出料口相通的第三缩径流道,上述第三缩径流道呈扁平状结构,第三缩径流道处于成型出料口的第一端端部,上述第三缩径流道的第二端处于上述成型出料口第一端端部的下部。作为本技术的再一改进,上述第一缩径流道的宽度、第二缩径流道的宽度和第三缩径流道的宽度均与上述成型出料口的宽度相同。作为本技术的再一改进,上述成型出料口的宽度为50-150mm,上述成型出料口的厚度为0.2-0.8 mm。作为本技术的再一改进,上述第一缩径流道的厚度、第二缩径流道的厚度和第三缩径流道的厚度均相同,上述第一缩径流道的厚度为上述成型出料口厚度的I / 3倍。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载带挤压成型嘴,设有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第三模腔及分流流道,上分流流道的第一端通至挤压成型嘴外,分流流道的第二端设有与上述第一模腔的第一端端部相通的第一分流支道和与上述第三模腔的第一端端部相通的第二分流支道。第一模腔的第二端、第二模腔的第二端和第三模腔的第二端均与成型出料口相通,其中一种成型材料可通过分流流道进入第一模腔和第三模腔内,第二种成型材料可进去第二模腔内,而第二模腔处于第一模腔与第三模腔之间,第二模腔处于第一模腔的上方,这样成型出料口成型出来的塑料片材的中间层的材料与上、下两层的材料不同,使成型出的载带成品是由两种不同材料复合在一起的,则可用多种组合的方式制造出满足客户对载带成品特性要求的不同成品,同时还可利用低单价的材料来取代昂贵材料的使用比率,可在保证载带成品韧性的要求下降低载带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挤压成型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挤压成型嘴的流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参见图1及图2,载带挤压成型嘴具有成型出料口 I和模腔2,该模腔2包括互不相通的第一模腔21、第二模腔22和第三模腔23,第一模腔21、第二模腔22与第三模腔23呈上下方向依次排列。与模嘴配套使用的为两台塑料片材挤出机。其中第一塑料片材挤出机的输出端与第二模腔22的第一端相连通,第二塑料片材挤出机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模腔21的第一端和第三模腔23的第一端相连通,即挤压成型嘴内设有分流流道(图中未示出),分流流道的第一端通至挤压成型嘴外,且第二塑料片材挤出机的输出端与此分流流道的第一端相连接,分流流道的第二端设有与第一模腔21的第一端端部相通的第一分流支道31和与第三模腔23的第一端端部相通的第二分流支道32,通过分流流道、第一分流支道31和第二分流支道32的配合可实现第二塑料片材挤出机对第一模腔21和第三模腔23同时供料,该第一模腔21的第二端、第二模腔22的第二端和第三模腔23的第二端均与成型出料口 I相通,即第一模腔21的第二端端部延伸设有其第一端与第一模腔21相通,第二端与成型出料口 I相通的第一缩径流道211,第一缩径流道211呈扁平状结构,第二模腔22的第二端端部延伸设有其第一端与第二模腔22相通,第二端与成型出料口 I相通的第二缩径流道221,第二缩径流道221呈扁平状结构,第三模腔23的第二端端部延伸设有其第一端与第三模腔23相通,第二端与成型出料口 I相通的第三缩径流道231,第三缩径流道231呈扁平状结构,且第一缩径流道211、第二缩径流道221和第三缩径流道231均处于成型出料口 I的第一端端部处,第一缩径流道211的第二端处于成型出料口 I第一端端部的上部,第二缩径流道221的第二端处于成型出料口 I第一端端部的中部,第三缩径流道231的第二端处于成型出料口 I第一端端部的下部,第一缩径流道211的宽度、第二缩径流道221的宽度和第三缩径流道231的宽度均与成型出料口 I的宽度相同,成型出料口 I的厚度为0.2-0.8 mm,第一缩径流道211的厚度、第二缩径流道221的厚度和第三缩径流道231的厚度均相同,第一缩径流道135的厚度为成型出料口 131厚度的I / 3倍。本技术的载带挤压成型嘴,使用时,可在第一塑料片材挤出机内加入载带成型材料A,在第二塑料片材挤出机内加入载带成型材料B,此时载带成型材料A可依次经过第二模腔22和第二缩径流道221至成型出料口 I内,载带成型材料B经第二塑料片材挤出机至分流通道内,分流通道内的载带成型材料B—部分依次经第一分流支道31、第一模腔21和第一缩径流道211至成型出料口 I内,另一部依次经第二分流支道32、第三模腔23和第三缩径流道231至成型出料口 I内,而第一缩径流道211的第二端处于成型出料口 I第一端端部的上部,第二缩径流道221的第二端处于成型出料口 I第一端端部的中部,第三缩径流道231的第二端处于成型出料口 I第一端端部的下部,这样成型出料口 I成型出来的塑料片材是由载带成型材料A和载带成型材料B两种材料复合在一起的,且塑料片材的中间层为载带成型材料A,上下两层为载带成型材料B,则可用多种组合的方式制造出满足客户对载带成品特性要求的不同成品,同时还可利用低单价的材料来取代昂贵材料的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载带挤压成型嘴,具有成型出料口和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腔包括互不相通的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第三模腔及分流流道,上述第一模腔、第二模腔与第三模腔呈上下方向依次排列,上述分流流道的第一端通至挤压成型嘴外,分流流道的第二端设有与上述第一模腔的第一端端部相通的第一分流支道和与上述第三模腔的第一端端部相通的第二分流支道,第一模腔的第二端、第二模腔的第二端和第三模腔的第二端均与成型出料口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载带挤压成型嘴,具有成型出料口和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腔包括互不相通的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第三模腔及分流流道,上述第一模腔、第二模腔与第三模腔呈上下方向依次排列,上述分流流道的第一端通至挤压成型嘴外,分流流道的第二端设有与上述第一模腔的第一端端部相通的第一分流支道和与上述第三模腔的第一端端部相通的第二分流支道,第一模腔的第二端、第二模腔的第二端和第三模腔的第二端均与成型出料口相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挤压成型嘴,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模腔的第二端端部延伸设有其第一端与上述第一模腔相通,第二端与上述成型出料口相通的第一缩径流道,上述第一缩径流道呈扁平状结构,第一缩径流道处于成型出料口的第一端端部,第一缩径流道的第二端处于上述成型出料口第一端端部的上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带挤压成型嘴,其特征在于:第二模腔的第二端端部延伸设有其第一端与上述第二模腔相通,第二端与上述成型出料口相通的第二缩径流道,上述第二缩径流道呈扁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海德龙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