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抗稻飞虱鉴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03473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02:18
一种水稻抗稻飞虱鉴定装置,设置有稻飞虱虫源培养室和至少一个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两室通过倾斜的稻飞虱通道连接,稻飞虱通道与稻飞虱虫源培养室上连接的一端口低于稻飞虱通道与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上连接的一端口,稻飞虱通道上设置有阀门,稻飞虱虫源培养室和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均设置有可开关的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打开阀门,稻飞虱便会从稻飞虱虫源培养室迁移到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内并寄生于待鉴定水稻材料;其接种条件省略了准备若干若虫或者成虫的繁琐过程,接种稻飞虱的时候不受虫期的限制,避免人工转虫时对虫造成的不可避免的伤害,同时也克服了在一个温室中不同稻飞虱相互混杂进入同一个鉴定材料的情况,保证了接种后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稻抗稻飞虱鉴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稻抗稻飞虱鉴定装置,属于农作物与虫害互作研究
。技术背景为了保障持续增长人口的食品,控制水稻虫害是极其重要的。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在水稻害虫的综合治理中,培育和推广抗虫品种能有效控制害虫种群、保护天敌、减少杀虫剂的施用和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能达到主动防治的目的。稻飞虱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等作物,常造成水稻大片死杆倒伏,大幅度减产。目前,稻飞虱危害日益严重,而栽培稻抗稻飞虱遗传基础狭窄,有待发掘新的抗稻飞虱的抗源材料,因此,抗稻飞虱的水稻材料的鉴定尤为重要。到目前为止,依据现在的文献报道,评价稻作资源抗稻飞虱方法已经建立,采用苗期群体人工接虫、苗期单株接虫鉴定和分蘖盛期单株接虫鉴定方法及田间自然鉴定法,这些方法中所得到的抗性表型数据最可靠的是田间自然鉴定。苗期群体人工接虫、苗期单株接虫鉴定和分蘖盛期单株接虫鉴定方法三种接虫方法工作量极其大,尤其是很难在短时间内保证具有足够的接种虫源,也难统一所接的虫源都为2-3龄的稻飞虱若虫。以测定30个供试材料的抗虫性为例,实验设立3个重复,每个材料有10株,每株至少需要10头若虫,在做这一实验的时候就需要准备9000头若虫,如果要很精确的得到这些实验材料,需要花费更大的工作精力及经历极为繁琐的工作过程。田间自然鉴定法虽然可靠,但是田间自然鉴定时间性太强,稻飞虱属迁飞性害虫,可以随风雨远距离迁飞繁殖为害,还具有暴发性和突发性,即需要在稻飞虱发生期进行稻飞虱虫害评价,也容易受地域、气候及虫源等不利因素影响。这些难题急需要可行的解决方法,在实验室或者温室如果可以模拟田间自然鉴定对供试材料进行抗稻飞虱的鉴定工作,这将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能准确地获得科研数据,为稻种抗虫性材料的抗性筛选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准备接种稻飞虱虫量难以保证、克服田间自然鉴定时间性强、受地域、气候等因素限制等缺陷和不足,本技术提供提供一种能方便提供稻飞虱虫源、减少工作量、同时能获得准确可靠的鉴定数据的水稻抗稻飞虱鉴定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置有稻飞虱虫源培养室和至少一个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所述的稻飞虱虫源培养室与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的相同结构是:在圆筒的壁上固定连接至少三根竖直杆,圆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门框,门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门梁,门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竖直杆固定连接,门框上设置有可开关的门,门上设置有门栓,竖直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环I,圆筒的底部插入底座的环形凹槽内且与环形凹槽间隙配合,底座的边缘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置有固定孔,管孔环I的孔径与管孔环II的孔径相等且与稻飞虱通道的孔径相等,稻飞虱虫源培养室竖直杆的外部和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的竖直杆的外部均分别设置有网罩,网罩的底口与圆筒的外壁连接;网罩在与管孔环I或管孔环II以及门框对应的部位分别开有与对应的管孔环I的形状、管孔环II的形状、门框的形状相同的孔、各孔的边缘分别与对应的管孔环1、管孔环I1、门框固定连接,所述的网罩的孔径为0.1mm?0.3mm ;所述的稻飞虱虫源培养室与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不同的结构是:在稻飞虱虫源培养室的竖直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圆环II和圆环III,圆环II和圆环III之间固定连接有管孔环I,管孔环I的数量与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数量相等;在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的竖直立杆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圆环IV和圆环V,圆环IV和圆环V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管孔环II,稻飞虱虫源培养室的竖直杆上圆环II和圆环III的位置均低于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的竖直杆上的圆环IV和圆环V,管孔环I低于管孔环II ;所述的稻飞虱虫源培养室和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的连接关系是:稻飞虱虫源培养室和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通过倾斜的稻飞虱通道连接,稻飞虱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稻飞虱虫源培养室上的管孔环I和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上的管孔环II固定连接,稻飞虱通道上设置有阀门。所述的稻飞虱通道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45°?6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巧妙地解决了外界条件对稻飞虱生长的影响,使得稻飞虱的生存条件可优化到稻飞虱爆发期的模式,在稻飞虱虫源培养室能方便地接种、培养所需的虫源及其数量,在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也能方便地种植待鉴定水稻材料,稻飞虱虫源培养室与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之间的连接通过稻飞虱通道连接,由于该稻飞虱通道水平倾角α斜置,即稻飞虱通道与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连接的端口高于与稻飞虱通道与稻飞虱虫源培养室连接的端口,利用稻飞虱的趋上性,当按实验计划需对待鉴定水稻材料鉴定时,只需打开阀门,稻飞虱便会自然地飞到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内,即通过自然传播迁移到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内,并且寄生于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内的待鉴定水稻材料;因此,接种条件省略了准备若干若虫或者成虫的繁琐过程,接种稻飞虱的时候不受虫期的限制,随时可以将需要鉴定的稻种材料种植在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等待需要接种的时候,只需打开阀门就可以完成模拟自然条件的过程,依靠稻飞虱自然传播,避免了人工转虫时对虫造成的不可避免的伤害,也避免了在操作过程中稻飞虱飞出或者逸出另行传播,造成其它危害。同时也克服了在一个温室中不同稻飞虱相互混杂进入同一个鉴定材料的情况,保证了接种后数据的准确性。更换稻株或者补种稻种简单易行。本技术可以在稻飞虱虫源培养室通过若干个稻飞虱通道分别与相应的若干个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相接,因此,可同时对多种待鉴定水稻材料同时进行抗稻飞虱的抗性鉴定,大量地节省了科研时间、工作量和成本。在田间也可方便地安装本装置进行抗性鉴定,能有效地避免其他病虫的干扰,使得实验数据更具有可靠性;在温室中利用本装置,可以同时在一个温室利用多个本装置培养若干地理种群的稻飞虱,这样能极大地节约温室空间,并且有效地利用能源。本装置也可以作为培养传毒昆虫活体保存、病毒保存的培养装置,使完成保存昆虫媒介传播病毒保存的操作过程简化而准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没有设置网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稻飞虱虫源培养室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底座的结构不意图。图中各标记依次表示:I一稻飞風虫源培养室;2—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3—底座;4一稻飞風通道;5—阀门;6—网罩;7—竖直杆;8—圆环1:9一圆环II ; 10一圆环111;11一圆筒;12—圆环IV ;13—圆环V: 14一管孔环I ;15—门梁;16—门框;17—门;18—门栓;19一管孔环II ;20一固定块:21—固定孔;22—环形凹槽;α是稻飞虱通道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5,本技术所提供的水稻抗稻飞虱鉴定装置,设置有稻飞虱虫源培养室I和至少一个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所述的稻飞虱虫源培养室I与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的相同结构是:在圆筒11的壁上固定连接至少三根竖直杆7 (圆筒即其顶部和底部开放,竖直方向的周壁封闭),圆筒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门框16,门框1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门梁15,门梁1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竖直杆7固定连接,门框16上设置有可开关的门17,门17上设置有门栓18 (门17的一侧与门框16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水稻抗稻飞虱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稻飞虱虫源培养室(1)和至少一个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所述的稻飞虱虫源培养室(1)与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的相同结构是:在圆筒(11)的壁上固定连接至少三根竖直杆(7),圆筒(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门框(16),门框(1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门梁(15),门梁(1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竖直杆(7)固定连接,门框(16)上设置有可开关的门(17),门(17)上设置有门栓(18),竖直杆(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环Ⅰ(8),圆筒(11)的底部插入底座(3)的环形凹槽(22)内且与环形凹槽(22)间隙配合,底座(3)的边缘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0),固定块(20)上设置有固定孔(21),管孔环Ⅰ(14)的孔径相与管孔环Ⅱ(19)的孔径相等且与稻飞虱通道(4)的孔径相等,稻飞虱虫源培养室(1)的竖直杆(7)的外部和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的竖直杆(7)的外部均分别设置有网罩(6),网罩(6)的底口与圆筒(11)的外壁连接;网罩(6)在与管孔环Ⅰ(14)或管孔环Ⅱ(19)以及门框(16)对应的部位分别开有与对应的管孔环Ⅰ(14)的形状、管孔环Ⅱ(19)的形状、门框(16)的形状相同的孔、各孔的边缘分别与对应的管孔环Ⅰ(14)、管孔环Ⅱ(19)、门框(16)固定连接,所述的网罩(6)的孔径为0.1mm~0.3 mm;所述的稻飞虱虫源培养室(1)与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不同的结构是:在稻飞虱虫源培养室(1)的竖直杆(7)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圆环Ⅱ(9)和圆环Ⅲ(10),圆环Ⅱ(9)和圆环Ⅲ(10)之间固定连接有管孔环Ⅰ(14),管孔环Ⅰ(14)的数量与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数量相等;在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的竖直立杆(7)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圆环Ⅳ(12)和圆环Ⅴ(13),圆环Ⅳ(12)和圆环Ⅴ(13)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管孔环Ⅱ(19),稻飞虱虫源培养室(1)的竖直杆(7)上圆环Ⅱ(9)和圆环Ⅲ(10)的位置均低于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的竖直杆(7)上的圆环Ⅳ(12)和圆环Ⅴ(13),管孔环Ⅰ(14)低于管孔环Ⅱ(19);所述的稻飞虱虫源培养室(1)和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的连接关系是:稻飞虱虫源培养室(1)和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通过倾斜的稻飞虱通道(4)连接,稻飞虱通道(4)的两端分别与稻飞虱虫源培养室(1)上的管孔环Ⅰ(14)和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上的管孔环Ⅱ(19)固定连接,稻飞虱通道(4)上设置有阀门(5)。...

【技术特征摘要】
1.水稻抗稻飞虱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稻飞虱虫源培养室(I)和至少一个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所述的稻飞虱虫源培养室(I)与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的相同结构是:在圆筒(11)的壁上固定连接至少三根竖直杆(7),圆筒(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门框(16),门框(1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门梁(15),门梁(1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竖直杆(7)固定连接,门框(16)上设置有可开关的门(17),门(17)上设置有门栓(18),竖直杆(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环I (8),圆筒(11)的底部插入底座(3)的环形凹槽(22)内且与环形凹槽(22)间隙配合,底座(3)的边缘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0),固定块(20)上设置有固定孔(21),管孔环I (14)的孔径相与管孔环II (19)的孔径相等且与稻飞虱通道(4)的孔径相等,稻飞虱虫源培养室(I)的竖直杆(7)的外部和水稻鉴定材料种植室(2)的竖直杆(7)的外部均分别设置有网罩(6),网罩(6)的底口与圆筒(11)的外壁连接;网罩(6)在与管孔环I (14)或管孔环II (19)以及门框(16)对应的部位分别开有与对应的管孔环I (14)的形状、管孔环II (19)的形状、门框(16)的形状相同的孔、各孔的边缘分别与对应的管孔环I (14)、管孔环II (19)、门框(16)固定连接,所述的网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蛟程在全黄兴奇李定琴钟巧芳殷富有张敦宇王玲仙付坚蒋聪陈玲余腾琼柯学曾民陈越肖素勤王波罗红梅蒋春苗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