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捕蝇器,其至少包括一底座以及一罩体,其中该底座于环形凹槽的下方设有至少三个脚柱,该环形凹槽的外侧面顶部设有外接合部,该罩体底部内侧设有内接合部,该内接合部能与底座的外接合部接合,使罩体与底座间形成活动空间。将果皮、鱼肉、蛋汁等引诱物置于环形凹槽内,招引附近的苍蝇及果蝇由该脚柱的底部与环形凹槽的底部所形成的间距爬入,苍蝇及果蝇一旦进入捕蝇器内,即会一直往上飞,直至筋疲力尽后,便落下死亡,隔段时日后,打开底座以及罩体进行清洗后,即可再度使用,达到降低成本与环保污染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捕蝇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捕蝇器,尤指一种构造简单,仅具一底座以及一罩体的捕蝇器。
技术介绍
随着知识的普及与生活水平的提升,一般大众对环境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已有各式驱赶苍蝇及果蝇的方式,例如在桌面上摆放具有黏性的黏蝇板,让苍蝇及果蝇沾黏于黏蝇板上,进而减少苍蝇或果蝇的飞舞;当黏蝇板使用一段时间后,其黏性将会大幅下降,而降低捕抓苍蝇或果蝇的功用,故每过一段时间便要更换新的黏蝇板,造成资源的浪费,被黏住的果蝇尸体会显露于表面,相当不美观,影向用餐的食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蝇器,其构造简单,可以达到降低成本与环保无污染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捕蝇器,其中至少包括:一底座,其于环形凹槽的下方设有至少三个脚柱,该环形凹槽的外侧面顶部设有外接合部;以及一罩体,其底部内侧设有内接合部,该内接合部能与底座的外接合部接合,使罩体与底座间形成活动空间。该脚柱的底部与环形凹槽的底部具有1.5公分内的间距。该环形凹槽的内环面内侧延伸出至少一连接板,该连接板的一端具有一内螺管,该罩体顶部延伸出一能与该内螺管相接合的外螺管。该底座的内螺管与一端具外螺管的立杆接合,该外螺管下具有一置放板,供底座的脚柱抵靠置放。该外螺管开设一穿孔,该穿孔贯穿至罩体内部。[0011 ] 该外螺管上螺设密封顶盖。该密封顶盖的顶部具有挂体。该环形凹槽的内环面外侧顶部具有环跨部,于环跨部上设有一向外延伸的环滑板,该环滑板内缘下方具环榫部,能与环跨部接合固定。该内接合部、外接合部为螺纹、弹扣、L型槽扣、魔鬼毡、黏着剂之一。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构造简单,通过设置环形凹槽与底座,在环形凹槽内置放引诱物以吸引苍蝇及果蝇接近,引附近的苍蝇及果蝇由该脚柱的底部与环形凹槽的底部所形成的间距爬入,苍蝇及果蝇一旦进入捕蝇器内,即会一直往上飞,直至筋疲力尽后,便落下死亡,隔段时日后,打开底座以及罩体进行清洗后,即可再度使用,达到降低成本与环保无污染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捕蝇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捕蝇器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捕蝇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捕蝇器置放于地面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二捕蝇器接合后,置放于地面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审查员能对本技术的形状、结构、功能及作用能有深入的了解,特列举一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介绍本技术,然而所附图式仅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图中揭示一种捕蝇器,其至少包括一底座I以及一罩体2,其中该底座I于环形凹槽11的下方设有至少三个脚柱12,能平均支撑捕蝇器的重量,该环形凹槽11的外侧面顶部设有外接合部13 ;罩体2底部内侧设有内接合部21,该内接合部21能与底座I的外接合部13接合,使罩体2与底座I间形成第一活动空间24、第二活动空间14。前述的该脚柱12的底部与环形凹槽11的底部具有1.5公分内的间距较佳,使环形凹槽11的底部与地面形成四通八达的捕蝇通道,形成让苍蝇及果蝇3(请同时对照图4)能轻易爬入,而不易爬出的间距,当苍蝇及果蝇3受置放于环形凹槽11内的引诱物4的吸引,而停落于捕蝇器附近,其能轻易爬入捕蝇器的捕蝇通道,即会往上飞进第二活动空间14、第一活动空间24寻求觅食,此乃苍蝇及果蝇3的习性,由于飞不出密闭的罩体2,即可达到累死苍蝇及果蝇3的目的。为达便利收纳与提升捕获苍蝇及果蝇3数量的目的(请同时对照图5),将该捕蝇器设计成能相互接合固定的结构,即令二捕蝇器的顶、底部需有相接合固定的结构;令该环形凹槽11的内环面内侧延伸出至少一连接板15,图示环设三个较稳固的连接板15,该连接板15的另一端具有一内螺管16,该罩体2顶部延伸出一能与该内螺管16相接合的外螺管22,如此便能将一捕蝇器的外螺管22与另一捕蝇器的内螺管16接合固定,形成叠置,且不限捕蝇器的叠置数量,让该等苍蝇及果蝇3进一步同时能由下一捕蝇器的罩体2上方与上一捕蝇器的底座I下方所形成的捕蝇通道进入捕蝇器内。再者,为能轻易清洗捕蝇器的内部(请同时对照图4、图5),于该外螺管22内开设一穿孔23,该穿孔23贯穿至罩体2内部,让流水(图未示)能由穿孔23经罩体2内侧面流经环形凹槽11,将引诱物4(如果皮、鱼肉、蛋汁等)、苍蝇及果蝇3直接冲动,再由环形凹槽11的内环面流出捕蝇器外的目的;亦可将罩体2与底座I分离,将苍蝇及果蝇3的尸体倒出丢弃,经清洗后,再次将罩体2与底座I接合使用;抑或,将罩体2翻转180度,再将罩体2的外螺管22与底座I的内螺管16相接合(图未示),再以水柱冲洗。其次,为导引苍蝇及果蝇3能滑入环形凹槽11内(请同时对照图4、图5),于该环形凹槽11的内环面外侧顶部具有环跨部17,于环跨部17上设有一向外延伸的环滑板5,该环滑板5内缘下方具环榫部51,能与环跨部17接合固定。再其次,为弥补开设穿孔造成苍蝇及果蝇3逃脱出该捕蝇器(如图4所示),于该外螺管22上螺设一密封顶盖6,该密封顶盖6能由一般保特瓶的瓶盖所替代;为能高悬设置该捕蝇器,于该密封顶盖6的顶部延伸出一挂体(图未示),或于密封顶盖6穿设一挂绳(图未示),能悬挂于树枝或挂勾、挂绳…等之上。最后,为便利设置于无可吊挂处所,如崎岖的地面,将该底座I的内螺管16能与一端具外螺管的立杆(图未示)接合,令立杆的另一端埋入土地内固定,该外螺管下具有一置放板,供底座I的脚柱12抵靠置放,较能防止捕获的苍蝇及果蝇3逃脱;该立杆由宝特瓶或内具填充物(如砂、碌、土…等)的宝特瓶所替代。上述的该内接合部21、外接合部13,内螺管16、外螺管22,环跨部17与环榫部51,为螺纹、弹扣、L型槽扣、魔鬼毡、环槽套设密封环、黏着剂…等的任一形式接合;该捕蝇器的材质采用陶瓷器、不锈钢、纸杯、塑料…等的任一或结合,无论是不透明、半透明或透明的材料均可,该捕蝇器使用在住家农场、郊(室)外工商喜庆的宴席等聚会场所,均能达到捕获苍蝇及果蝇的目的。综上所陈,本技术的构造简单,针对苍蝇及果蝇的习性而设计,能重复清洗再使用,符合节省成本与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由此可知本技术实为一不可多得的新型创作产品,极具新颖性及进步性,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爰依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赐准本案专利,以保障专利技术人的权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非因此即拘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举凡运用本技术的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捕蝇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底座,其于环形凹槽的下方设有至少三个脚柱,该环形凹槽的外侧面顶部设有外接合部;以及一罩体,其底部内侧设有内接合部,该内接合部能与底座的外接合部接合,使罩体与底座间形成活动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捕蝇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底座,其于环形凹槽的下方设有至少三个脚柱,该环形凹槽的外侧面顶部设有外接合部;以及 一罩体,其底部内侧设有内接合部,该内接合部能与底座的外接合部接合,使罩体与底座间形成活动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蝇器,其特征在于:该脚柱的底部与环形凹槽的底部具有1.5公分内的间距。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蝇器,其特征在于:该环形凹槽的内环面内侧延伸出至少一连接板,该连接板的一端具有一内螺管,该罩体顶部延伸出一能与该内螺管相接合的外螺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捕蝇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内螺管与一端具外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庆,
申请(专利权)人:陈家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