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卵管再通装置,包括外套管、内导管和导丝,所述外套管包括前端弯曲部、中间弧形部和后端弯曲部,所述前端弯曲部与后端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内导管的形状与所述外套管的形状相同,所述内导管置于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内导管的前端设有容所述导丝通过的导丝孔,所述内导管的长度长于所述外套管的长度;所述导丝的形状与所述内导管的形状相同,所述导丝位于所述内导管内,所述导丝的长度长于所述内导管的长度。该输卵管再通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导丝的导向性好,不会损伤宫腔内膜,且其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医生和患者受辐射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输卵管再通装置,包括外套管、内导管和导丝,所述外套管包括前端弯曲部、中间弧形部和后端弯曲部,所述前端弯曲部与后端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内导管的形状与所述外套管的形状相同,所述内导管置于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内导管的前端设有容所述导丝通过的导丝孔,所述内导管的长度长于所述外套管的长度;所述导丝的形状与所述内导管的形状相同,所述导丝位于所述内导管内,所述导丝的长度长于所述内导管的长度。该输卵管再通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导丝的导向性好,不会损伤宫腔内膜,且其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医生和患者受辐射的风险。【专利说明】—种输卵管再通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输卵管再通装置。
技术介绍
不孕症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主要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之一,而输卵管阻塞或输卵管通而不畅又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占不孕症的1/2。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进行治疗,输卵管介入再通术中用到的装置主要为双球囊导管和导丝的结合。现使用的双球囊导管和导丝多为直线型,直线型导丝在探寻宫角部输卵管开口时容易损伤宫腔内膜,临床实践中也有将导丝前端设置成弯头状,弯头状导丝顺应了宫角及输卵管的形状,但是由于其只有前端为弯头状,在对导丝施力进行疏通过程中,其直线部分先受力从而导致其弯头部分的导向性差,常需反复多次操作才能将输卵管疏通,多次操作增加了对子宫内膜的损伤性,从而延长了操作时间,增加了医生和患者受X射线的伤害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导向性好,易于操作,减少操作时间的输卵管再通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卵管再通装置,包括外套管、内导管和导丝,所述外套管包括前端弯曲部、中间弧形部和后端弯曲部,所述前端弯曲部与后端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前端弯曲部与中间弧形部间的夹角、所述后端弯曲部与中间弧形部间的夹角均为120?150° ;所述内导管的形状与所述外套管的形状相同,所述内导管置于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内导管的前端设有容所述导丝通过的导丝孔,所述内导管的长度长于所述外套管的长度;所述导丝的形状与所述内导管的形状相同,所述导丝位于所述内导管内,所述导丝的长度长于所述内导管的长度。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内导管的前端套设有输卵管口固定气囊,所述外套管的后端弯曲部外套设有宫颈口固定气囊,所述输卵管口固定气囊和宫颈口固定气囊均连通充气气囊。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内导管的前端侧壁设有输液孔,所述输液孔位于所述输卵管口固定气囊的前方。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导丝的后端设有手柄。优选的,所述导丝的前部长度为8?15cm,中部长度为7?10cm。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输卵管再通装置,其外套管、内导管及导丝的形状相同,均包括前端弯曲部、中间弧形部和后端弯曲部,前端弯曲部可适应输卵管与子宫宫角的弧度,便于外套管探入输卵管开口,内导管和导丝伸入输卵管内进行疏通输卵管,在探查过程中不易损伤宫腔内膜;中间弧形部是前端弯曲部与后端弯曲部之间的力传递的过渡段,前端弯曲部和后端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反,在对导丝的后端弯曲部施力时,其力很快就会传递到导丝的前端弯曲部,使得前端弯曲部的导向性好,便于医生顺着输卵管的方向反复抽拉进行输卵管,缩短了疏通时间,减少了医生和患者受X射线辐射的程度;输卵管口固定气囊可使内导管固定于输卵管管口处,宫颈口固定气囊可将外套管固定于宫颈口处,从而可防止进入输卵管及宫腔内的造影剂、疏通液等逆流出输卵管及宫腔外;导丝的前部弯曲长度优选为8~15cm,可充分地适应人体输卵管的长度,中部长度为7~IOcm,可充分地适应子宫宫腔的长度,保证输卵管再通术的顺利进行;由于导丝的直径很小,导丝的后端设有手柄便于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输卵管再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_外套管,2-内导管,3-导丝,4-宫颈口固定气囊,5-充气气囊,6-输卵管口固定气囊,11-前端弯曲部,12-中间弧形部,13-后端弯曲部,21-导丝孔,22-输液孔,31-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 技术。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输卵管再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本图仅提供与本技术有关的结构部分。一种输卵管再通装置包括外套管1、内导管2和导丝3,外套管I和内导管2均采用乳胶材质,以避免插管时伤害到宫体和宫颈,外套管I包括前端弯曲部11、中间弧形部12和后〗而弯曲部13,如〗而弯曲部11与后〗而弯曲部13的弯曲方向相反,如〗而弯曲部11与中间弧形部12间的夹角、后端弯曲部13与中间弧形部12间的夹角均为120~150°,外套管I的后端弯曲部13外套设有宫颈口固定气囊4,宫颈口固定气囊4的形状为倒锥形,宫颈口固定气囊4与充气气囊5连通,由于宫颈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插管过程中中间弧形部不会使患者感到不适。内导管2的形状与外套管I的形状相同,即包括前端弯曲部、中间弧形部和后端弯曲部,内导管2置于外套管I内,内导管2可在外套管I内进行抽拉或移动,内导管2的前端设有容导丝3通过的导丝孔21,内导管2的前端侧壁设有输液孔22,导丝孔21用于导丝3通过,输液孔22便于造影剂的通过,方便医生观察宫腔及输卵管内的情况,内导管2的前端套设有输卵管口固定气囊6,输卵管口固定气囊6位于输液孔22的后方,输卵管口固定气囊6与充气气囊5连通,内导管2的长度长于外套管I的长度。导丝3的形状与内导管2的形状相同,即包括前端弯曲部、中间弧形部和后端弯曲部,导丝3位于内导管2内,导丝3可在内导管2内进行抽拉或移动,导丝3的内径为0.015~0.038英寸,导丝3的前端弯曲部长度为8~15cm,中间弧形部长度为7~10cm,导丝3的长度长于内导管2的长度,导丝3的后端设有手柄31。本技术提供的输卵管再通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导丝的导向性好,不会损伤宫腔内膜,且其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医生和患者受辐射的风险。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输卵管再通装置,包括外套管、内导管和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包括前端弯曲部、中间弧形部和后端弯曲部,所述前端弯曲部与后端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前端弯曲部与中间弧形部间的夹角、所述后端弯曲部与中间弧形部间的夹角均为120?150° ;所述内导管的形状与所述外套管的形状相同,所述内导管置于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内导管的前端设有容所述导丝通过的导丝孔,所述内导管的长度长于所述外套管的长度;所述导丝的形状与所述内导管的形状相同,所述导丝位于所述内导管内,所述导丝的长度长于所述内导管的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卵管再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管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卵管再通装置,包括外套管、内导管和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包括前端弯曲部、中间弧形部和后端弯曲部,所述前端弯曲部与后端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前端弯曲部与中间弧形部间的夹角、所述后端弯曲部与中间弧形部间的夹角均为120~150°;所述内导管的形状与所述外套管的形状相同,所述内导管置于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内导管的前端设有容所述导丝通过的导丝孔,所述内导管的长度长于所述外套管的长度;所述导丝的形状与所述内导管的形状相同,所述导丝位于所述内导管内,所述导丝的长度长于所述内导管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李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