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式翼形液力平衡堵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01768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1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入式翼形液力平衡堵漏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液压缸本体,液压缸本体包括缸筒、活塞、活塞杆、压缩弹簧、端盖和中心轴,液压缸本体尾部设置中心轴,中心轴位置连接油口接头;活塞杆内部中空,活塞杆内侧设置有三个周向均匀分布的凹槽;中心轴装在活塞杆内,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滑动导向块;中心轴滑动导向块嵌入活塞杆内侧的凹槽;缸筒内设置压缩弹簧;活塞杆头部通过翼形支撑叶片与中心轴相连,翼形支撑叶片与活塞杆和中心轴通过销轴连接;活塞杆上同时连接有密封盘,密封盘上装有起密封作用的橡胶密封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针对船体、液罐、管道、压力容器等近似圆形孔洞泄露的液力平衡堵漏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入式翼形液力平衡堵漏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急抢险堵漏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船舶、液罐、管道、压力容器等近似圆形孔洞的带压快速封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海洋经济及国际海洋运输业的迅猛发展,船舶运输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不论是远洋运输还是近海航运,船舶安全都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每年全球因为船体泄露而导致沉船的事故屡屡发生,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计数。目前,应用于船舶堵漏的方式和方法很多,主要有堵漏毯、堵漏板、堵漏箱、堵漏螺杆、木塞、快干水泥及沙子等等,这些方法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出现堵漏效果差、耗费时间长、堵漏难度大、堵漏持续时间短等严重缺陷。另外,在液化石油气和危险品运输过程中,以及石油、化工行业中经常使用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都极易发生泄露事故,而在实际堵漏过程中,传统的诸如捆绑法、磁压法、注胶法、填塞法等都难以奏效,主要原因是封堵力太小,结合不牢固,密封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各种传统堵漏工具的不足,提供一种依靠稳定的液力来进行平衡封堵的堵漏装置。本技术插入式翼形液力平衡堵漏装置,包括液压缸本体,液压缸本体包括缸筒、活塞、活塞杆、压缩弹簧、端盖和中心轴,液压缸本体尾部设置中心轴,中心轴位置连接油口接头,动力源输入的压力油由此接头进入到液压缸本体内;活塞杆内部中空,活塞杆内侧设置有三个周向均匀分布的凹槽;中心轴装在活塞杆内,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滑动导向块;活塞杆内侧的凹槽和中心轴滑动导向块相互配合,保证了活塞杆往复运动时的直线性和平稳性;缸筒内设计有一压缩弹簧,可以保证在液压动力源卸压状态下活塞杆回复到初始位置,从而便于将堵漏装置从泄露本体上拆下;活塞杆头部通过翼形支撑叶片与中心轴相连,翼形支撑叶片与活塞杆和中心轴通过销轴连接;翼形支撑叶片数量为三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排列;活塞杆上同时连接有密封盘,密封盘上装有起密封作用的橡胶密封垫。活塞杆头部开有周向均匀分布的三个L形槽。中心轴与缸筒连成一体。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是一种针对船体、液罐、管道、压力容器等近似圆形孔洞泄露的液力平衡堵漏装置。本技术采用了独特的插入式翼形支撑及外部液力双向平衡作用的结构对泄露体近似圆形孔洞进行封堵,不但封堵力大,密封效果好,而且操作简便,作业时间短,并能在封堵后还可以保证长时间不泄露。【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基本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步骤一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步骤二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步骤二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更容易被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基本结构的剖视图,表示了本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本技术具有一个类似液压缸结构的本体,主要由缸筒1、中心轴2、活塞3、活塞杆4、压缩弹簧5、滑动导向块6、端盖7、油口接头13等零件组成,密封盘8和橡胶密封垫9与活塞杆4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翼形支撑叶片10分别通过销轴11和铰链销12与活塞杆4和中心轴2相连。活塞3位于缸筒I内,并且与活塞杆4连接在一起,缸筒I内有压缩弹簧5 ;中心轴2与缸筒I连接紧固,并且通过滑动导向块6与活塞杆4配合,使得活塞杆4可以沿着滑动导向块6往复滑动;油口接头13与中心轴2端部螺纹连接,为液压动力源的压力油提供进入到液压缸本体的通道。实际使用时,应先将本技术的头部插入到泄露口内(根据泄露口的大小选择适合型号的封堵装置)。当液压动力源的压力油经过油口接头13及中心轴2油孔进入到缸筒I内时,推动活塞3和活塞杆4,活塞杆4沿着滑动导向块6做直线运动,活塞杆4头部通过销轴11与三个翼形支撑叶片10相连,销轴11可以在活塞杆前端的L形槽内滑动,从而带动翼形支撑叶片10向外张开;当翼形支撑叶片张开一定角度后便停止运动,此时活塞杆4带动密封盘8和橡胶密封垫9继续直线运动,当橡胶密封垫9与待封堵泄露本体接触并压紧后,在翼形支撑叶片的支撑力下,泄露本体内外形成平衡双作用力,同时依靠橡胶密封垫9的密封作用将泄露口堵住。当泄露危险解除并需要拆掉本堵漏装置时,液压动力源卸压,活塞3和活塞杆4依靠压缩弹簧5的弹力回缩,此时活塞杆4沿滑动导向块6往回做直线运动,同时带动翼形支撑叶片向内收敛闭合,当活塞3和活塞杆4完全回复到原位时,便可将本技术完全从泄露口内抽出。本技术采用的是液压驱动的工作原理,在有些零部件之间需要安装密封圈和导向带,由于这些零部件的选用不影响本使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在此不再赘述。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步骤一示意图,如图2所示,将本技术14对准泄露本体15上的圆形泄露口并向下将本技术14的头部插入到泄露本体内。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步骤二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技术14头部已经完全插入到泄露本体15的泄露口内。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步骤三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技术14在内部液力的作用下,并依靠插入到泄露本体内部的翼形支撑片,形成双向平衡作用力,从而将泄露口牢牢封堵住。综上所述,本技术利用了液压驱动的原理,将施力部件与密封体结合在一起,同时利用插入式的方法将堵漏装置的头部插入到泄露口内,并且在泄露本体内利用翼形支撑叶片作为支撑,从而产生内外双向的平衡作用力,保证了封堵的可靠性、快速性和持久性,即使在长途运输过程中遇到巨大颠簸也不会产生二次泄露。封堵作业完成后,液压动力源卸压,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活塞杆回复到原位,同时翼形支撑叶片快速内收闭合,整个堵漏装置便可从泄露本体内取出。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是:(I) 确定泄露口的类型和大致尺寸,选择对应规格的堵漏装置;(2) 将本技术压力油油口与液压动力源油口相连;(3) 将本技术对准泄露口并将头部插入到泄露口内;(4) 启动液压动力源,本技术开始动作并对泄露口实施封堵;(5) 当密封垫与泄露本体接触并成功实施封堵作业后,液压动力源停止供油;(6) 泄露危险解除并需要拆掉封堵装置时,只需将液压动力源卸压,封堵装置内部的压缩弹簧使活塞杆和翼形支撑叶片复位,整个封堵装置便可从泄露口内取出。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一种较佳的实施和使用说明,并没有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对于所属领域内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了实现同样的技术目标,也可以在上述说明的启示下,通过对本技术中某些零部件的修改而形成新的技术方案。在此特别指出,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实质的任何修改及变更,均包含在本技术所要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入式翼形液力平衡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缸本体,液压缸本体包括缸筒、活塞、活塞杆、压缩弹簧、端盖和中心轴,液压缸本体尾部设置中心轴,中心轴位置连接油口接头;活塞杆内部中空,活塞杆内侧设置有三个周向均匀分布的凹槽;中心轴装在活塞杆内,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滑动导向块;中心轴滑动导向块嵌入活塞杆内侧的凹槽;缸筒内设置压缩弹簧;活塞杆头部通过翼形支撑叶片与中心轴相连,翼形支撑叶片与活塞杆和中心轴通过销轴连接;活塞杆上同时连接有密封盘,密封盘上装有起密封作用的橡胶密封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入式翼形液力平衡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缸本体,液压缸本体包括缸筒、活塞、活塞杆、压缩弹簧、端盖和中心轴,液压缸本体尾部设置中心轴,中心轴位置连接油口接头;活塞杆内部中空,活塞杆内侧设置有三个周向均匀分布的凹槽;中心轴装在活塞杆内,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滑动导向块;中心轴滑动导向块嵌入活塞杆内侧的凹槽;缸筒内设置压缩弹簧;活塞杆头部通过翼形支撑叶片与中心轴相连,翼形支撑叶片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印姜连瑞张闽泉张存位王鹏黄卫联宗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神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