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山区强度石漠化的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99902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1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申请涉及一种喀斯特山区强度石漠化的治理方法,包括保护现存植被,林地清理,建立严格的封育管理制度;通过人工补植补造、适当点播柏木、女贞、构树和乌桕,促进植被恢复;发展经济型树种花椒种植;发展经济林果建设,采用低矮作物与经济林间作模式发展林草间作,选择黑麦草、皇竹草和金银花作为人工种植草,解决牲畜饲料短缺问题;发展农家乐,建设沼气能源系统,沼渣综合利用,建立林禽模式,通过改造原有的水利设施,利用屋面集水技术,将屋顶集雨坪与水窖连接,解决人畜饮水,通过该治理方法,喀斯特山区的强度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减弱,岩石裸露趋势得到遏制,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中国裸露、半裸露喀斯特地区分布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以上,占国土总面积的13.54%。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中国南方喀斯特5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强烈的地区,喀斯特环境与生态问题在全国和世界均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特殊的环境与生态对自然条件、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多方面的效应:一方面,以溶蚀、侵蚀和崩塌作用为动力的地质历史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热带、亚热带喀斯特景观,在世界喀斯特中占有突显的地位,是高品位的世界自然遗产,迫切需要保护。另一方面,以人口超载,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与石漠化为核心的人类历史演变加剧了脆弱生态环境的退化,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在世界喀斯特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迫切需要治理。 喀斯特地区是一个庞大的人地关系系统,系统内脆弱的生态系统在强烈的人内活动干扰下,形成了具有喀斯特地区独有的生态环境退化现象,即石漠化。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岩石逐渐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丧失,地表在视觉上呈现类似于荒漠化景观的演变过程。石漠化的产生,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不是单纯的自然过程,而是一个自然与社会经济紧相关,以人为活动为主导因素而引起的环境恶化、土地退化与石漠化的过程。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强度根据岩石的裸露率及植被及土被覆盖率可以划分为六个等级,分别为无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和极强石漠化,强度石漠化指的是岩石裸露率在71-90%之间,植被或土被覆盖率在29-10%之间的喀斯特山区。在强度石漠化区域,石质荒漠化强烈,基本无土可流,多为即将丧失农用价值的难利用地。现有技术中还未有专门针对喀斯特山区强度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方法,不同等级石漠化的生境条件,成因是不一样的,其恢复过程、机理、治理方式、工程配置也需有差异。但现在在石漠化治理工程中往往没有针对不同等级石漠化进行工程设计及措施配置,并且治理方式单一,例如仅仅是造林,导致治理效果不明显。本专利技术即是针对该种区域的石漠化治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喀斯特山区强度石漠化区域的治理方法,该方法是专门针对喀斯特山区强度石漠化区域的综合治理方法,通过该方法治理,喀斯特山区的水土流失明显降低,岩石裸露被遏制,该区域的人类社会和经济得到协调发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一种,包括如下步骤:1)保护现存植被,通过林地清理,幼苗抚育,清除有害的外来植物,保护本地物种生长环境;严禁山坡防牧,放火烧山行为,建立严格的封育管理制度; 2)针对现存生态系统,通过人工补植补造、适当点播柏木、女贞、构树和乌桕,促进植被恢复,加强后期苗木管护工作; 3)发展经济型树种花椒种植,加强农民相关技术培训,培养村民生态坏境建设意识; 4)发展经济林果建设,选择耐热抗旱树种甘蔗、樱桃、柑橘、五星琵琶栽种,采用低矮作物与经济林间作模式,种植大豆、辣椒和生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5)发展林草间作,选择黑麦草、皇竹草和金银花作为人工种植草,经过“土地开垦一整地一土壤处理一施肥一播种一压实一田间管理一草场利用和管理”流程,实现草地种植,管护和存储;建立合理轮作制度,采用山区冬闲田土种草技术,利用部分旱地种植牧草,解决牲畜饲料短缺问题; 6)采用“示范户+农户”模式,发展农家乐,建设沼气能源系统,沼渣综合利用,提高农户生产经营水平,促进社区发展; 7)通过建立林禽模式,推广林下种草养禽,发展林下科学养鸡、鹅,利用空闲地块和屋顶发展蔬菜种植,推广“猪一沼气一肥”的生物循环,种植枇杷、脐橙等优质水果,建立“猪一沼一经济林”庭园经济模式; 8)通过改造原有的水利设施,增加拦蓄工程,利用截水沟、拦山沟形成坡面拦截网络,充分拦截地表径流,开发利用自然降雨或泉水,建立高位水池,再利用管道将田间蓄水池进行串联或并联,减轻水的供需矛盾,利用屋面集水技术,将屋顶集雨坪与水窖连接,解决人畜饮水。本专利技术的关出特点为: 1、现有技术中还未有专门针对喀斯特山区强度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方法,不同等级石漠化的生境条件,成因是不一样的,其恢复过程、机理、治理方式、工程配置也需有差异。但现在在石漠化治理工程中往往没有针对不同等级石漠化进行工程设计及措施配置,并且治理方式单一,例如仅仅是造林,导致治理效果不明显。本专利技术单独针对强度石漠化区域,采用综合的、特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治理,治理效果明显。2、本专利技术的治理方法是一个综合的治理过程,所有的单独措施必须联合起来,才能起到综合治理的作用。3、从环境、人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采取措施,而不仅仅是从环境上去改变。【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贵州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属于喀斯特山区典型的强度石漠化区域,示范区土地总面积5162.1lhm2,其中喀斯特面积4538.6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7.92%。示范区强度石漠化为主,石漠化面积和1351.99hm2,占喀斯特总面积的29.79%, 申请人:在此区域进行了石漠化治理的试点,采用了如下的治理方法: 1)保护现存植被,通过林地清理,幼苗抚育,清除有害的外来植物,保护本地物种生长环境;严禁山坡防牧,放火烧山行为,建立严格的封育管理制度; 2)针对现存生态系统,通过人工补植补造、适当点播柏木、女贞、构树和乌桕,促进植被恢复,加强后期苗木管护工作; 3)发展经济型树种花椒种植,加强农民相关技术培训,培养村民生态坏境建设意识; 4)发展经济林果建设,选择耐热抗旱树种甘蔗、樱桃、柑橘、五星琵琶栽种,采用低矮作物与经济林间作模式,种植大豆、辣椒和生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5)发展林草间作,选择黑麦草、皇竹草和金银花作为人工种植草,经过“土地开垦一整地一土壤处理一施肥一播种一压实一田间管理一草场利用和管理”流程,实现草地种植,管护和存储;建立合理轮作制度,采用山区冬闲田土种草技术,利用部分旱地种植牧草,解决牲畜饲料短缺问题; 6)采用“示范户+农户”模式,发展农家乐,建设沼气能源系统,沼渣综合利用,提高农户生产经营水平,促进社区发展; 7)通过建立林禽模式,推广林下种草养禽,发展林下科学养鸡、鹅,利用空闲地块和屋顶发展蔬菜种植,推广“猪一沼气一肥”的生物循环,种植枇杷、脐橙等优质水果,建立“猪一沼一经济林”庭园经济模式; 8)通过改造原有的水利设施,增加拦蓄工程,利用截水沟、拦山沟形成坡面拦截网络,充分拦截地表径流,开发利用自然降雨或泉水,建立高位水池,再利用管道将田间蓄水池进行串联或并联,减轻水的供需矛盾,利用屋面集水技术,将屋顶集雨坪与水窖连接,解决人畜饮水。 基于“3S”技术采用遥感判读与地面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示范区乡镇、村组和典型农户社会经济调查,对2005年和2010年的治理成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发现在2005年的基础上,示范区植被覆盖率提高19.6%,土壤侵蚀模数降低63.2%,示范区石漠化面积比例降低12.3%,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了 8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喀斯特山区强度石漠化的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保护现存植被,通过林地清理,幼苗抚育,清除有害的外来植物,保护本地物种生长环境;严禁山坡防牧,放火烧山行为,建立严格的封育管理制度;2)针对现存生态系统,通过人工补植补造、适当点播柏木、女贞、构树和乌桕,促进植被恢复,加强后期苗木管护工作;3)发展经济型树种花椒种植,加强农民相关技术培训,培养村民生态坏境建设意识;4)发展经济林果建设,选择耐热抗旱树种甘蔗、樱桃、柑橘、五星琵琶栽种,采用低矮作物与经济林间作模式,种植大豆、辣椒和生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5)发展林草间作,选择黑麦草、皇竹草和金银花作为人工种植草,经过“土地开垦—整地—土壤处理—施肥—播种—压实—田间管理—草场利用和管理”流程,实现草地种植,管护和存储;建立合理轮作制度,采用山区冬闲田土种草技术,利用部分旱地种植牧草,解决牲畜饲料短缺问题;6)采用“示范户+农户”模式,发展农家乐,建设沼气能源系统,沼渣综合利用,提高农户生产经营水平,促进社区发展;7)通过建立林禽模式,推广林下种草养禽,发展林下科学养鸡、鹅,利用空闲地块和屋顶发展蔬菜种植,推广“猪—沼气—肥”的生物循环,种植枇杷、脐橙等优质水果,建立“猪—沼—经济林”庭园经济模式;8)通过改造原有的水利设施,增加拦蓄工程,利用截水沟、拦山沟形成坡面拦截网络,充分拦截地表径流,开发利用自然降雨或泉水,建立高位水池,再利用管道将田间蓄水池进行串联或并联,减轻水的供需矛盾,利用屋面集水技术,将屋顶集雨坪与水窖连接,解决人畜饮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喀斯特山区强度石漠化的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保护现存植被,通过林地清理,幼苗抚育,清除有害的外来植物,保护本地物种生长环境;严禁山坡防牧,放火烧山行为,建立严格的封育管理制度; 2)针对现存生态系统,通过人工补植补造、适当点播柏木、女贞、构树和乌桕,促进植被恢复,加强后期苗木管护工作; 3)发展经济型树种花椒种植,加强农民相关技术培训,培养村民生态坏境建设意识; 4)发展经济林果建设,选择耐热抗旱树种甘蔗、樱桃、柑橘、五星琵琶栽种,采用低矮作物与经济林间作模式,种植大豆、辣椒和生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5)发展林草间作,选择黑麦草、皇竹草和金银花作为人工种植草,经过“土地开垦一整地一土壤处理一施肥一播种一压实一田间管理一草场利用和管理”流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康宁陈启伟随喆罗井升李馨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