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电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98097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1 0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计自由度变高的车辆用电动驱动装置。在电动机MG的输出轴26与左右驱动轮16a、16b之间分别设置有作为接合装置的制动器Ba、Bb,所以通过改变制动器Ba、Bb的滑动比,能够不设置差动装置(差速装置)却与差动装置同样地赋予左右驱动轮16a、16b转速差。因为设为这样能够不设置差动装置,所以设计自由度变高,电动机MG的重心设计也变得容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电动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电动驱动装置,特别涉及设计自由度变高的电动驱动装置的构造。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电动机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连接于左右驱动轮、从而通过该电动机使驱动轮驱动的车辆用电动驱动装置。例如,专利文献I的电动汽车用驱动装置就是其一例。专利文献I所述的电动汽车用驱动装置I构成为具备:马达2,其具有转子轴23 ;行星轮3,其与转子轴23同轴配置且使马达2的旋转减速并将其输出;差动装置4,其与转子轴23同轴配置且将行星轮3的输出传递到左右驱动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4816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14744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3174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过,在专利文献I的电动汽车用驱动装置I中,行星轮3以及差动装置4配置在马达2的轴向的一方。而且,左右驱动轮的一方经由贯通转子轴23的内部的驱动轴11 (中间轴)连接于差动装置4。这样,因为行星轮3以及差动装置4配置在马达2的轴向的一方,所以驱动装置I在轴向上容易变长、设计自由度变低,尤其是存在难以进行作为重物的马达2的重心设计这一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3中,2个电动机分别连接于左右驱动轮,从而能够不设置差动装置,但是无论如何都需要2个电动机,所以仍存在车辆重量增加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设计自由度高的车辆用电动驱动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第I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点在于:(a)是电动机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连接于驱动轮,从而通过该电动机使左右驱动轮驱动的车辆用电动驱动装置,(b)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右驱动轮,(c)在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的两端与所述左右驱动轮之间,分别设置有允许该左右驱动轮的差动的接合装置。专利技术效果这样一来,在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左右驱动轮之间,分别设置有允许左右驱动轮的差动的接合装置,所以通过改变接合装置的滑动比,不设置差动装置也能够与差动装置同样地赋予左右驱动轮转速差。因为这样设置就可不设置差动装置,所以设计自由度变高,电动机的重心设计也变得容易。另外,因为还能够不设置在差动装置设置于电动机的轴向的一方的情况下所需要的、贯通电动机的输出轴的内部并与驱动轮连接的中间轴,所以设计自由度进一步提高。另外,优选,第2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在第I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电动驱动装置中,在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的两端与所述左右驱动轮之间分别设置有行星齿轮装置,所述接合装置是通过将所述行星齿轮装置的一个旋转要素固定而使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的旋转减速的制动器。这样,由行星齿轮装置以及制动器构成减速器,通过使制动器接合而使一个旋转要素停止旋转,能够使电动机的输出轴的旋转减速并向驱动轮传递。另外,通过所述行星齿轮装置以及制动器作为减速器发挥功能,从而能够减小电动机的输出转矩,所以也能够使电动机小型化。进而,接合装置是使一个旋转要素停止旋转的制动器,所以与连接相互旋转的旋转要素的离合器相比,装置简化。另外,优选,第3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在第2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电动驱动装置中,所述电动机、所述行星齿轮装置以及所述左右驱动轮配置在同一轴上。这样一来,能够抑制装置在径向上大型化。另外,优选,所述行星齿轮装置包括:太阳轮,其连接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塔式小齿轮,其具有小径齿轮以及大径齿轮且该大径齿轮与所述太阳轮啮合;轮架,其连接于所述驱动轮并支撑该塔式小齿轮使得其能够自转且能够绕该太阳轮公转;以及齿圈,其与所述塔式小齿轮的所述小径齿轮啮合,所述接合装置设置在所述齿圈与非旋转部件之间。这样一来,能够构成可大幅减速的减速器。另外,优选,通过适当控制所述接合装置的转矩容量,不仅能够实现赋予左右驱动轮转速差的目的,还能够具备例如作为差动限制装置或者驱动力分配装置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适当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电动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的车辆用电动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作为本专利技术另外的其他实施例的车辆用电动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此外,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附图适当地进行了简化或者变形,各部分的尺寸比以及形状等不一定正确地画出。实施例1图1是适当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电动驱动装置10(以下称为电动驱动装置10)的剖视图。电动驱动装置10构成为主要具备:电动机MG ;—对变速器12a、12b,其设置在电动机的轴向的两侧;以及左右一对驱动轮16a、16b,其连接在左右一对车轴14a、14b,该左右一对车轴14a、14b也作为一对变速器12a、12b的输出轴而发挥功能。下面只要不在特意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将变速器12a、12b记作变速器12,将车轴14a、14b记作车轴14,将驱动轮16a、16b记作驱动轮16。在本实施例中,电动机12、变速器14以及驱动轮16都配置在同一轴心线C上。电动机MG构成为主要具备:定子20,其不能旋转地固定于作为非旋转部件的壳体18 ;左右一对绕组末端(coil end) 22,其配置在定子20的轴向的两侧;转子24,其配置在定子20的内周侧;以及输出轴(转子轴)26,其连接在转子24的内周且能够绕轴心线C旋转。转子24以及与其连接的输出轴26与从未图示的变换器供给的驱动电流相应地,绕轴心线C旋转驱动。输出轴26从电动机MG的左右两端沿轴向延伸,其两端分别连接于变速器 12a、12b。变速器12a构成为主要具备行星齿轮装置28a以及作为接合装置的制动器Ba。行星齿轮装置28a是公知的塔式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具体而言,行星齿轮装置28a构成为主要具备:太阳轮SI,其连接于电动机MG的输出轴26 ;塔式小齿轮SP,其一体地具有小径齿轮30以及大径齿轮32,且大径齿轮32与太阳轮SI啮合;轮架CA1,其经由车轴14a连接于驱动轮16a并支撑该塔式小齿轮SP使得其能够经由小齿轮轴34自转且能够绕太阳轮SI (绕轴心C)公转;以及齿圈Rl,其与塔式小齿轮SP的小径齿轮30啮合。制动器Ba设置在齿圈Rl与作为非旋转部件的壳体18之间。制动器Ba是通过被供给的液压(接合液压)来控制接合状态的人们所熟知的多片制动器,通过控制被供给到制动器Ba的接合液压,能够控制制动器Ba的转矩容量。例如,在没有对制动器Ba供给液压的情况下,制动器Ba释放,切断齿圈Rl与壳体18之间的连接。此时,行星齿轮装置28a成为空转状态,不向车轴14a传递来自电动机MG的动力。另一方面,若对制动器Ba供给液压,则根据该液压,齿圈Rl与壳体18之间滑动接合或者完全接合。此时,根据制动器Ba的接合液压即制动器Ba的转矩容量,电动机MG的动力经由车轴14a传递到驱动轮16a。例如,当制动器Ba完全接合时,基于行星齿轮装置28a机械设定的变速比,改变电动机MG的转速并向车轴14a输出。本实施例的变速器12a由塔式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28a构成,所以能够实现大幅减速。因此,使电动机MG的输出轴26的旋转大幅减速并向车轴14a传递。这样,变速器12a作为减速器发挥功能,从而能够减小电动机MG的输出转矩,能够实现电动机MG的小型化。另外,对于制动器Ba,在壳体18内形成有液压室,因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电动驱动装置,是电动机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连接于驱动轮从而通过该电动机使左右驱动轮驱动的车辆用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右驱动轮,在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的两端与所述左右驱动轮之间,分别设置有允许该左右驱动轮的差动的配合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用电动驱动装置,是电动机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连接于驱动轮从而通过该电动机使左右驱动轮驱动的车辆用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右驱动轮, 在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的两端与所述左右驱动轮之间,分别设置有允许该左右驱动轮的差动的配合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山正隆木村浩章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