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用训练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97916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1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训练利用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从气管或支气管内侧对靠近气管或支气管的淋巴结进行穿刺的穿刺技术的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用训练模型;该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用训练模型是一种用于训练在超声波引导下对气管或支气管旁淋巴结进行针穿刺的训练模型,其设有颌模型、支气管模型以及能够更换的针穿刺部位,针穿刺部位由模拟气管或支气管软骨、模拟淋巴结以及模拟周围组织组成,针穿刺部位的各部分的主要成分为硅橡胶、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中的任意一种,且至少在针穿刺部位的模拟气管或支气管软骨和模拟周围组织中混合有有机粉体填料,针穿刺部位的模拟气管或支气管软骨设置于针穿刺部位的气管或支气管内壁表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用训练模型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声波内窥镜的训练模型,更为详细的是涉及用于训练在超声波引导下对气管或支气管旁淋巴结进行针穿刺的训练模型(training model)。
技术介绍
在现代医疗中超声波检查是必不可缺的,尤其是在插入前端部安装有超声波探头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不仅能够进行高分辨率的超声波观察,而且能够实施被称作“超声波内窥镜引导下穿刺”这一技术,因而是非常有用的病理检查装置,其中,所谓的“超声波内窥镜引导下穿刺”是指一边进行超声波观察一边采集细胞以进行病理检查。这种超声波检查要求实施检查的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以及高超的技术,尤其是超声波内窥镜引导下穿刺术,其要求实施检查的人员具有更丰富的知识、经验以及更闻超的技术。然而,由于实施超声波检查的人员的教育或进修是在医院等医疗机构中,在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指导者的指导下,在对真实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进行训练,因此,在实习时间或所经历的疾病方面存在相当大的限制。因此,对于用于进行超声波检查训练的超声波医学实习用人体模型,提出了再现出人体内脏器官的形状或内部结构的模型,而且还提出了具备能够更换的穿刺训练部位的人体模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但是,在现有的训练用模型中,穿刺技术的训练只限于在从食道等朝向内脏器官的穿刺部位上没有遮蔽物的情况下进行。近年来,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开始被广泛地应用于气管或支气管周围的病理诊断中,由于在利用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对靠近气管或支气管的淋巴结进行穿刺的情况下,穿刺位置被限定于气管或支气管软骨环间隙,因此在穿刺时需要高超的技术。因此,利用现有的穿刺训练模型,无法充分地进行从气管或支气管内侧对靠近气管或支气管的淋巴结进行穿刺的穿刺技术的训练,因此迫切需要应对上述穿刺技术的训练模型。【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报、特开2004-174171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用训练模型,该训练模型用于训练利用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从气管或支气管内侧对靠近气管或支气管的淋巴结进行穿刺的穿刺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用训练模型是用于训练在超声波引导下对气管或支气管旁淋巴结 进行针穿刺的训练模型,该训练模型设有颌模型、支气管模型以及能够更换的针穿刺部位,针穿刺部位由模拟气管或支气管软骨、模拟淋巴结以及模拟周围组织组成,针穿刺部位的各部分的主要成分为硅橡胶、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中的任意一种,且至少在针穿刺部位的模拟气管或支气管软骨和模拟周围组织中混合有有机粉体填料,针穿刺部位的模拟气管或支气管软骨设置于针穿刺部位的成为模拟气管部或模拟支气管部内壁表面的一侧面上。设置于所述针穿刺部位中的模拟气管或支气管软骨优选形成为梯子形形状。另外,所述有机粉体填料优选为尼龙填料,所述针穿刺部位的主要成分优选为硅橡胶。所述针穿刺部位中的模拟淋巴结优选含有硅橡胶和液体石蜡,所述针穿刺部位中的模拟周围组织优选含有硅橡胶、尼龙填料以及液体石蜡。所述针穿刺部位优选形成为在作为模拟气管部或模拟支气管部内壁表面的一侧面上设有模拟气管或支气管软骨、在内部设有球形的模拟淋巴结的四角柱状。优选所述训练模型的支气管模型中的模拟气管部或模拟支气管部壁的一部分呈矩形地敞开,并且,所述支气管模型设有具有能够安装所述针穿刺部位的凹部的针穿刺部位安装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进行在现有穿刺训练模型中无法实施的、从气管或支气管内侧对靠近气管或支气管的淋巴结进行穿刺的穿刺技术的训练,从而有助于提高施术者的穿刺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气管和支气管旁淋巴结的位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的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用训练模型的整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的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用训练模型的针穿刺部位安装部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的针穿刺部位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剖视图。(符号说明)I 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用训练模型10 颌模型20 支气管模型22 模拟气管部24 针穿刺部位安装部24a安装凹部24b穿刺开口部26 固定带28 模拟支气管部30 壳体40 针穿刺部位42 模拟气管或支气管软骨44 模拟周围组织46 模拟淋巴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一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气管和支气管旁淋巴结的位置的图。在图1所示的淋巴结#1?#12中,纵隔淋巴结(mediastinal lymph nodes) (#1、#2 (R、L)、#3、#4 (R、L)、#7)和肺门淋巴结(bronchopulmonary lymph node) (#10 (R、L)、#11 (R、L、1、S)、#12 (R、L))为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诊断的对象,而远离气管或支气管的淋巴结#5、#6、#8、#9并非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诊断的对象。本专利技术的训练模型的目的在于训练对上述靠近气管或支气管的淋巴结进行穿刺的穿刺技术。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涉及的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用训练模型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涉及的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用训练模型I由颌模型(jawmodel) 10、支气管模型20、壳体30、以及针穿刺部位40组成。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颌模型10是在插入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时作为插入口的部件,优选使用近似于真实的颌的颌模型,以与针对人体实施时的情况近似从而提高训练效果O另外,在颌模型10中设有作为内窥镜插入口的喉头部(未图示),该喉头部的末端与支气管模型的模拟气管部相连。颌模型的喉头部优选构成为能够装卸,以在发生破损时能够更换。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支气管模型20由与颌模型10的喉头部相连的模拟气管部22、设置于模拟气管部22的气管分叉部上部的针穿刺部位安装部24、以及位于模拟气管部22下部的模拟支气管部28组成。支气管模型20的模拟气管部22、模拟支气管部28的材质可以使用硅橡胶、氨基甲酸乙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尤其优选使用插入支气管内窥镜时的感觉接近于插入到人体中的感觉的硅橡胶。另外,模拟支气管部28通过再现出纤细的支气管,不仅能够使用于穿刺技术的训练,而且也能够使用于普通的支气管内窥镜训练,在该情况下,优选再现出V级支气管从而也能够使用于极细径支气管内窥镜的训练中。壳体30是收容支气管模型20的壳体,并且,壳体30的正面侧敞开,从而能够透过模拟气管部或模拟支气管部壁而观察到内窥镜前端的照明用光,由此能够知道内窥镜前端的位置,因此有助于提高支气管内窥镜训练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置于模拟气管部22的气管分叉部上部的针穿刺部位安装部24中安装有针穿刺部位40。针穿刺部位安装部24和针穿刺部位40的设置位置并不限定于模拟气管部22的气管分叉部上部,也可以设置在模拟支气管部28上。针穿刺部位4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针穿刺部位安装部24中,从而能够容易地更换由于反复训练穿刺技术而损坏的针穿刺部位40。图3是针穿刺部位安装部24的示意图。在针穿刺部位安装部24上设有安装凹部24a,通过该安装凹部24a形成与针穿刺部位40的形状对应的凹部以便安装针穿刺部位40。在安装凹部24a的与模拟气管部22相邻侧的底部上,设有使凹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用训练模型,其是用于训练在超声波引导下对气管或支气管旁淋巴结进行针穿刺的训练模型,所述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用训练模型的特征在于:所述训练模型设有颌模型、支气管模型以及能够更换的针穿刺部位,所述针穿刺部位由模拟气管或支气管软骨、模拟淋巴结以及模拟周围组织组成,所述针穿刺部位中的模拟气管或支气管软骨、模拟淋巴结以及模拟周围组织的主要成分为硅橡胶、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中的任意一种,并且,至少在所述针穿刺部位的模拟气管或支气管软骨和模拟周围组织中混合有有机粉体填料,所述针穿刺部位的模拟气管或支气管软骨设置于所述针穿刺部位的模拟气管或模拟支气管内壁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用训练模型,其是用于训练在超声波引导下对气管或支气管旁淋巴结进行针穿刺的训练模型,所述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用训练模型的特征在于: 所述训练模型设有颌模型、支气管模型以及能够更换的针穿刺部位, 所述针穿刺部位由模拟气管或支气管软骨、模拟淋巴结以及模拟周围组织组成, 所述针穿刺部位中的模拟气管或支气管软骨、模拟淋巴结以及模拟周围组织的主要成分为硅橡胶、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中的任意一种,并且,至少在所述针穿刺部位的模拟气管或支气管软骨和模拟周围组织中混合有有机粉体填料, 所述针穿刺部位的模拟气管或支气管软骨设置于所述针穿刺部位的模拟气管或模拟支气管内壁表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支气管内窥镜用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针穿刺部位中的模拟气管或支气管软骨为梯子形形状。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亮高桥太五十岚正弘向井大助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高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