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供油系统,包括油箱及高压油区,其中所述油箱与所述高压油区之间设置有向所述高压油区供油的进油管道,及自所述高压油区向所述油箱回油的回油管道,在所述油箱与所述高压油区之间的所述进油管道上设置有滤清器,其中,自所述滤清器下游的进油管道之后设置有连接至所述回油管道的分离管,在所述分离管中设置有可过滤空气的分离器,所述供油系统上还设置有使分离器内前端的压力大于分离器后端压力的压力产生装置。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供油系统,可以方便地分离燃油中的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油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油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高压共轨系统中以分离燃油中混合的空气的供油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在向高压系统中供油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接头松动,接头质量差,油管老化等问题,在燃油中会混入一定的空气。另外,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油中自然而然的会混合进入大量的气体。在混合有空气的油进入油路中的滤清器时,其中所含的空气会大量的分离出来。在传统的滤清器中也会存在大量的空气,堆积在油面以上,所以滤清器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储存空气的角色。当燃油流动起来以后,滤纸两端的压差逐步增加。且空气堆积越来越多。一旦压差大到足够将空气挤过滤纸时,大量空气将突然进入共轨高压油泵。从而空气进入共轨部件(油泵,喷油器)或者直接进入燃烧室,然后带来大量的问题,比如油泵/喷油器磨损,启动困难,怠速抖动甚至熄火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分离燃油中的空气的供油系统。为了完成上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供油系统,包括油箱及高压油区,其中所述油箱与所述高压油区之间设置有向所述高压油区供油的进油管道,及自所述高压油区向所述油箱回油的回油管道,在所述油箱与所述高压油区之间的所述进油管道上设置有滤清器,其中,自所述滤清器下游的进油管道之后设置有连接至所述回油管道的分离管,在所述分离管中设置有可过滤空气的分离器,所述供油系统上还设置有使分离器内前端的压力大于分离器后端压力的压力产生装置。本技术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分离器为仅可通过空气。本技术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压力产生装置为设置于所述滤清器之前的低压栗。本技术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压力产生装置为设置于所述分离器与所述回油管道之间的文丘里管。本技术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滤清器与所述高压油区之间进一步设置有低压泵,所述分离管设置于所述滤清器与所述低压泵之间。本技术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高压油区具有柱塞泵。本技术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供油系统设置于共轨系统中。因此,使用本技术的供油系统,可以方便地将燃油中的空气自燃油中分离出来。【附图说明】从后述的详细说明并结合下面的附图将能更全面地理解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方面。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布局图,其中齿轮泵位于滤清器之前。图2对图1中所示方框部分的放大图,用以显示空气自滤清器流入回油管道的过程。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布局图,其中所述齿轮泵位于滤清器之后。图4对图3中所示方框部分的放大图,用以显示空气自滤清器流入回油管道的过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功能和/或结构相同的元件或部件。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供油系统包括油箱11及高压油区12,在油箱11与高压油区12之间设置有向高压油区12供油的进油管道100。而在高压油区12后向油箱11连接一个用以使高压油区12泄漏出来的油流回油箱11的回油管道200。所述进油管道100上首先设置有一低压泵,在本实施例中使用齿轮泵13。燃油通过齿轮泵13加压成低压油,进入滤清器14。在滤清器14后分成两路,一路通过延伸的进油管道100继续使油注入高压油区12,另一路通过一分离管300连接至回油管道200。在分离管300上设置有分离器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离器15为仅可使空气通过而不让油通过的半渗透膜。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所述滤清器14具有滤清进口 141,燃油在经过齿轮泵13的压力作用下进入滤清器14内部,在此处会有大量的空气自燃油中分离出来,形成油区143及气区142,所述气区142处于所述油区143之上。燃油通过滤清器14中设置的滤纸后形成洁净的燃油进入出油区144,出油区144经过滤清出口 145可以将燃油进入分离管300。在滤清器14中的空气并不能完全分离出来,所以在分离管300中,燃油中也混合有空气。另夕卜,如果在气区142中的压力不断增大,其中的气体会穿过滤纸进入出油区144,从而使出油区144中的空气含量增大。在分离管300内油气混合物的压力大于回油管道200中的压力,所以油气混合物会有进入回油管道200中的趋势。在分离管300中设置有分离器15,该分离器15可以仅可使空气通过而不能使燃油通过,所以能将通过滤清器14后的油气混合物中的空气释放进入回油管道200,从而回到油箱11。于是其余的洁净且不含,或仅含少量空气的燃油进入高压油区12,通过共轨系统中的柱塞泵进行做功或其它。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于滤清器14之前的齿轮泵13提供将空气压过分离器15的压力,在此,该齿轮泵13作为一种压力产生装置存在。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供油系统包括油箱21及高压油区22,在油箱21与高压油区22之间设置有向高压油区22供油的进油管道600。而在高压油区22后向油箱21连接一个用以使高压油区22泄漏出来的油流回油箱21的回油管道700。所述进油管道600上首先设置有一滤清器24,在滤清器24后分成两路,一路通过延伸的进油管道600继续进入一低压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低压泵为齿轮泵23,燃油经过该齿轮泵23加压后进入高压油区22,另一路通过一分离管800连接至回油管道700。在分离管800上设置有分离器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离器25为让空气通过而不让油通过的半渗透膜。在回油管道700与分离管800之间通过文丘里管26形成连接,所述分离管800与文丘里管26相连。请继续参阅图4所示,所述滤清器24具有滤清进口 241,由于在进油管道600中齿轮泵23所产生的负压作用,带有空气的燃油进入滤清器24内部,在此处会有大量的空气自燃油中分离出来,形成油区243及气区242,所述气区242处于所述油区243之上。燃油通过滤清器24中设置的滤纸后形成洁净的燃油进入出油区244,出油区244经过滤清出口245可以将燃油进入分离管800。在滤清器24中的空气并不能完全分离出来,所以在分离管800中,燃油中也混合有空气。另外,如果在气区242中的压力不断增大,其中的气体会穿过滤纸进入出油区244,从而使出油区244中的空气含量增大。在分离管800与文丘里管26之间由于文丘里管26的作用,而使得回油管道700中的压力小于分离管800中的压力,所以油气混合物会有进入回油管道700中的趋势。在分离管800中设置有分离器25,该分离器25可以使空气通过而不能使燃油通过,所以能将释放出来的空气通过回油管道700回到油箱21。于是其余的洁净且不含,或仅含少量空气的燃油进入齿轮泵23,通过共轨系统中的柱塞泵进行做功或其它。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于回油管道700与分离器25之间的文丘里管26以使得分离管800中与回油管道之间产生压力差,促使空气自分离管800向回油管道700中流动。因此,此时的文丘里管26可以认为是一种压力产生装置。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压力产生装置可以为其它设置,只要能够使分离管向回油管道之间产生向回油管道流动的压力差即可。尽管这里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但它们仅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给出的,而不应认为它们对本技术的范围构成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各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油系统,包括油箱及高压油区,其中所述油箱与所述高压油区之间设置有向所述高压油区供油的进油管道,及自所述高压油区向所述油箱回油的回油管道,在所述油箱与所述高压油区之间的所述进油管道上设置有滤清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滤清器下游的进油管道之后设置有连接至所述回油管道的分离管,在所述分离管中设置有可过滤空气的分离器,所述供油系统上还设置有使分离器内前端的压力大于分离器后端压力的压力产生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油系统,包括油箱及高压油区,其中所述油箱与所述高压油区之间设置有向所述高压油区供油的进油管道,及自所述高压油区向所述油箱回油的回油管道,在所述油箱与所述高压油区之间的所述进油管道上设置有滤清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滤清器下游的进油管道之后设置有连接至所述回油管道的分离管,在所述分离管中设置有可过滤空气的分离器,所述供油系统上还设置有使分离器内前端的压力大于分离器后端压力的压力产生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为仅可通过空气。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文森特,周斌,林超,杨煜斌,颜廷军,唐永华,陈泽,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