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包括:一有油墨供给口的容器;在所述容器内被分隔的至少两个油墨室,一个基本在上部,而另一个基本在低部;一用来连接所述下部油墨室的底部区域到所述上部油墨室的底部区域的的油墨抽吸通道;和一负压发生机构,其设置在连接所述油墨室上部到油墨供给口的流动通道内。(*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墨盒,以适当的负压供应油墨到一记录头,所述记录头响应于施加在其上的印刷信号而喷射墨滴。
技术介绍
喷墨记录装置通常是这样构造的,将响应于印刷信号而用来喷射墨滴的喷墨记录头安装在一滑架上,该滑架在记录纸的宽度方向上往复移动,并且从位于外面的墨箱中将油墨供应到记录头上。在该类小型的记录装置中,一油墨贮存容器,如墨箱,被可拆卸地附着到滑架上,以确保很容易地操作。通常,该油墨贮存容器包含一多孔元件,以防止油墨从记录头泄漏出去。多孔元件浸渍油墨,因此,利用毛细作用力保持油墨。市场上要求改进印刷质量和印刷速度。因此,出现增加记录头的喷嘴口数量的趋势,并且,增加每单位时间油墨的消耗量。为了迎合这种趋势,有必要增加贮存在油墨贮存容器中的油墨量。结果是,增加了多孔元件的体积。然而,从通过多孔元件的毛细作用力来保持油墨的观点看来,限制高度或者水头的增加,因此,需要增加底部面积。这导致滑架尺寸增大,同样增大了记录装置的尺寸。有一种办法,其中,通过用平均孔直径小的多孔元件,增加了保持油墨能力。但是,这种办法增加了液体阻力,不利于油墨流动,不但引起相应于记录头所消耗的油墨量的稳定供给的困难,而且难以将远离油墨供给口区域内的油墨可靠地供应到记录头上。因此,装在油墨容器内的油墨就不能完全被消耗,而被留在容器中变成废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这样一种油墨贮存容器,如日本JP-A-8174860中公开的,即油墨贮存室位于上部,并且将一通常闭合薄膜(膜)阀设置在油墨贮存室和油墨供给口之间,因此,通过由记录头的油墨消耗所引起的负压来打开这个阀。由于薄膜阀能防止油墨的泄漏,就能增加贮存油墨量。但是,由于油墨贮存室是位于上部,相应于油墨量的压力就作用到薄膜阀上。因此,为了增加油墨储存量而不增加底部面积,就必须增加用来打开薄膜阀的负压。因而,在剩余油墨量很少的时侯,印刷质量就会变低,也就是,油墨的水头压力就会降低低于一预定的水平。另一方面,如果必须确保印刷质量,就得增加剩余油墨量。另外,如果为了降低废墨量进行连续印刷而忽略印刷质量,就要求过度的负压来打开作用到记录头上的薄膜阀,从而破坏在记录头上的喷嘴的弯液面,就使得印刷不可能进行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在上述环境背景观点下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墨盒,其能尽可能地减少作用在薄膜阀上的油墨的水头压力,而不用增加贮存油墨容器底部的面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点是提供一种墨盒,其能在不降低印刷质量的情况下,增加可使用的油墨贮存量的效率。本专利技术另一种优点是提供一种墨盒,其主要用普通的元件构成,因此能容易地改变油墨贮存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墨盒,如用于有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它包括一容器,包含一下部油墨室;一上部油墨室;一用来给记录头供应油墨的油墨供给口;一吸墨通道,用来将所述下部油墨室连接到上部油墨室;一油墨流动通道,用来将上部油墨室连接到油墨供给口;和一空气交换部分,用于使下部油墨室与大气层相通;和一被贮存在容器内并设置在油墨流动通道内例如中间位置的的负压发生机构。从下部油墨室将油墨吸收到上部油墨室里,然后经过负压发生机构将油墨供应到记录头上。因此,能够减少由于与油墨消耗相关的在墨盒中的墨量引起的施加到负压发生机构上的压力波动。本专利技术公开涉及到包含在下列日本专利申请号中的主题2000-321207(2000年10月20日申请);2000-320319(2000年10月20日申请);2001-033075(2001年2月9日申请);2001-147418(2001年5月17日申请);2001-148296(2001年5月17日申请); 2001-149315(2001年5月18日申请);2001-149787(2001年5月18日申请);2001-220340(2001年7月19日申请);2001-148297(2001年5月17日申请);2001-033074(2001年2月9日申请);和2001-316455(2001年10月15日申请),上述专利申请中的内容在本申请文件中被用做参考。附图说明图1A和1B是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墨盒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结构透视图;图2A和2B分别是透视图,显示了图1的墨盒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用来密封墨盒的侧表面形成元件被移去;图3是图1所示墨盒的底部结构的透视图;图4A和4B分别是上表面视图和正视图,显示了图1所示墨盒中的空气交换通道。图5A和5B是构成图4的空气交换通道的阀元件和弹簧的示意图。图6A和6B是横截面示意图,显示了组成负压发生机构的差压阀的示例;图7A是部分被移去的透视图,显示适用于图1A所示墨盒的盒支持架的示例,图7B是一透视图,显示了墨盒被安装到支持架上的状态;图8是图1的墨盒安装到记录装置上并敞开到大气中时,阀元件的位置的示意图;图9是主要显示在图1的墨盒的过滤室侧上设置的油墨流动通道的正视图;图10是一透视图,显示了对第一实施例的墨盒所做的修改但不限于第一实施例的墨盒;图11A和11B是透视图,显示了对第一实施例的墨盒所做的修改但不限于第一实施例的墨盒,其中改变了墨盒的容量;图12A和12B是显示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墨盒的外观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墨盒的容器主体打开的侧面结构的透视图;图14是显示图12的墨盒的容器主体的底面结构的透视图;图15是图12的墨盒的容器主体打开的侧面结构的正视图; 图16是图12的墨盒的容器主体的表面侧面结构的正视图;图17是的放大的断面图,显示了差压阀贮存室的结构;图18是放大的断面图,显示了用于与大气交换的阀室的结构;图19I至19V是墨盒中墨量变化的示意图;图20A和20B是识别块的透视图;图21A和21B是断面图,显示了对第二实施例的油墨流动通道和油墨室的改进,但不局限于第二实施例的墨盒;图22A和22B是构成第三实施例的墨盒的表面和相反侧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3A、23B、23C和23D分别是墨盒的上部表面视图、正视图、底部表面视图和侧表面视图;图24是装有墨盒的滑架的一个示例的断面图;图25A和25B是将墨盒安装到滑架上的过程示意图;图26A和26B是墨盒的容器主体的打开侧和表面侧结构的透视图,其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图27是图26从打开的表面侧看的墨盒的容器主体的底表面结构的透视图;图28是图26的墨盒的容器主体的打开表面结构的正视图;图29是图26的墨盒的分解透视图;图30是图26的墨盒的分解透视图;图31是差压阀贮存室附近结构的放大的断面图;图32A和32B是断面图,显示了在大气交换阀贮存室中处于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的阀;图33A和33B分别是透视图和底表面视图,显示了一种识别块的示例;图34A和34B是一较大容量类型墨盒的透视图,其是对第三实施例的墨盒的改进但不限于第三实施例的墨盒,并且图34C是较大容量类型墨盒的底表面示意图;图35是从打开表面侧看的图34的较大容量型墨盒的容器主体的底表面结构的透视图;图36是图34的较大容量类型墨盒的容器主体的侧表面结构的透视图;图37是图34的较大容量类型墨盒的容器主体打开的表面侧的正视图;图38是图34的较大容量类型墨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39A和39B分别是图34的较大容量类型墨盒的油墨供给口的结构的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将油墨注入用于有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提供一墨盒,该墨盒包括:一容器,该容器包含:一下部油墨室;一上部油墨室;一油墨供给口,设置在容器底壁上用来供应油墨到记录头; 一油墨抽吸通道,将下部油墨室连接到上部油墨室,并具有设置邻近于上部油墨室底的上端开口和设置邻近于下部油墨室底的下端开口;一第一油墨注射口,穿过过容器的底壁,在下部油墨室的底处开口,并朝向下端开口; 一第二油墨注射口,成形 透过容器的底壁,开在下部油墨室的底处;一油墨流动通道,将上部油墨室流体地连接到油墨供给口;一空气连通通道,用于流体交换下部油墨室和周围的大气;一差压阀,具有一设置在容器内油墨流动通道中的薄膜件;以及一空气交换 阀,设置在容器内空气交换通道中;从下端开口通过油墨抽吸通道和上端开口将油墨注入运用第一油墨注射口的上部油墨室。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泽久,坂井康人,品田聪,小林淳,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