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伏成专利>正文

一种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95352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0 0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该基地的生产产品为鲜销蘑菇、罐头蘑菇、含菌种的蘑菇基料、出菇后的残料有机肥;基地的场地分为以贮草场、贮粪池、浸草池为主的第一区,以一次、二次发酵隧道、压块车间、设备库为主的第二区,以空调菇房、冷藏库、覆土库、配电房、锅炉房为主的第三区,以蘑菇产品加工厂、菌种厂、办公楼、生活区为主的第四区;基地的生产技术方案包括蘑菇菌种生产、蘑菇集料生产、蘑菇种植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隧道发酵节能环保效果显著,效率高,双孢蘑菇培养料采用隧道发酵技术,产出的培养料选择性强、抗病害,提高了产量,出菇后的残料有机质成为优质有机肥,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代化蘑薛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生产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双孢蘑菇产业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双孢蘑菇业三大产业之一,逐渐成为一些地区发展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现有的双孢蘑菇产业存在的主要缺点是:采用传统的蒸汽后发酵方式,耗煤量多,污染空气,种菇环境脏、乱、差,制备培养料劳动强度大、效益差,单产量低,生产效率,出菇后的残料不能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旨在解决现有的双孢蘑菇产业污染空气环境、种菇环境差、单产量和生产效率低、出菇后的残料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的生产产品为鲜销蘑菇、罐头蘑菇、含菌种的蘑菇基料、出菇后的残料有机肥四种;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的场地分为以贮草场、贮粪池、浸草池为主的第一区,以一次、二次发酵隧道、压块车间、设备库为主的第二区,以空调菇房、冷藏库、覆土库、配电房、锅炉房为主的第三区,以蘑菇产品加工厂、菌种厂、办公楼、生活区为主的第四区;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的生产技术方案包括蘑菇菌种生产、蘑菇集料生产、蘑菇种植生产,蘑菇菌种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培养基处理、高压灭菌、接种、培养、栽培种;蘑菇集料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和三次发酵;蘑菇种植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接种、发菌、覆土、促菇、采菇、消毒;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法包括固废治理措施、废气治理措施、废水治理措施、噪音治理措施。进一步,所述的蘑菇种植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步骤一、接种,菇床铺二次发酵料100kg/m2左右,料温26~27°C,接种麦粒菌种I升/m2,4/5的菌种均匀地分配在菇床上,和基料混合后,摊平压实,再把剩下的1/5菌种散布于表面,接种工作结束后,用农膜覆盖菇床表面防止基料失水,适当扎孔,既保湿又透气,菇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步骤二、发菌,温度保持在22~24°C,几乎不必通风,二氧化碳浓度为0.6~1.2%,蘑菇菌丝在12~16天之间发满料层;步骤三、覆土,采用的覆土材料是草炭土。 步骤四、促菇,发菌至菌丝出现在覆土表面前,不要通风换气,菌丝如果达到覆土表面的40~50%,要充分喷水,第二天进行搔菌,把变硬的覆土打碎,再形成团粒结构,维持25~26°C—天,把菇床温度降低到16°C,同时通风,把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0.2%以下,利用低温处理和通风促进出菇,出菇室内的循环风需要预先调节湿度。步骤五、采菇,菇体长到豆粒大时,根据发生量,把室温调节到14~18°C,一般覆土后第18~21天,开始采菇,采收期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但喷水要用细喷头,不能让水将覆土表面板结,要平稳地作圆弧状喷水,采菇时不要直拔菇体,要轻轻地捏住菌盖旋拧,头潮菇体成丛发生,应采大留小,注意保护幼菇,采菇后除去菇根,整平覆土,为出菇整齐,采菇之后温度上升0.5°C催菇,喷水要轻,但勿过湿,形成针头菇后,就要停止喷水,长到大豆粒大,再增加喷水量。步骤六、消毒,空调菇房采收三潮菇后,通入热蒸汽,至少在73°C杀菌4个小时以上,以彻底消灭杂菌或害虫,进行蒸汽杀菌后,把门完全打开,安放卷网机和出料兼用机,把基料拉出,用传送带卸到卡车上,作业结束后,用水冲洗杀菌过的菇房,并把网布洗干净,再用五氯酚及福尔马林进行消毒。进一步,所述的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法具体包括:固废治理措施:空调菇房在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菇床上会剩余出菇后的残料,在清除这些残料前,利用锅炉供应蒸汽,使菇房内升温至70°C保持12小时,彻底杀死残料中的蘑菇菌丝及其他微生物或害虫。废气治理措施:在发酵处理秸杆和畜禽粪时,会产生一定的臭味,治理办法是减少鸡粪在厂区贮存的时间,种植绿化隔离带,将鸡粪臭味降低到可接受程度。废水治理措施:铺设回水管道系统,回收所有生产废水和雨水,再用于浸泡草料,设置化粪池对生活废水进行过滤和发酵处理,然后用于制备蘑菇基料。噪音治理措施:在封闭的环境中使用生产设备。进一步,所述的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的主产品是双孢蘑菇,主要生产原材料是麦草、稻草、棉籽壳及棉杆、畜禽粪。进一步,所述的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的培养料的发酵采用隧道发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建设一次、二次发酵隧道50条,年产高质量蘑菇培养料12万t,可供种植双孢蘑菇120万m2,采用隧道发酵不必在菇房(菇棚)中进行高温高湿巴氏杀菌,节能降耗,比传统的蒸汽发酵节约煤炭3600t,同时减少大量C02和S的排放,节能环保效益显著。2、提高单产,双孢蘑菇培养料采用隧道发酵技术,经隧道发酵产出的高质量培养料,选择性强、抗病害,为双孢蘑菇高产奠定了物质基础,普通菇棚单产由7~8kg/m2提高到15kg/m2 ;空调菇房单产25kg/m2。 3、提高效率,采用隧道发酵技术,可将双孢蘑菇生产由一区制改进为二区制或三区制,空调菇房周年栽培6次,大大提高生产效率。4、环保效益,双孢蘑菇生产转化利用大量秸杆、畜禽粪,出菇后的残料有机质含量高达48%,含氮1.5%,相当于牛粪的含氮量,成为优质有机肥,用于肥田增产粮、果、菜,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生产,不但提高了经济效益,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以呼图壁县海西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建设项目为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呼图壁县海西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建设54间空调菇房(每间菇床500m2)进行工厂化示范生产,周年出菇6轮,每轮单产鲜菇25kg/m2,年产鲜菇4000吨,其效率是目前农户普通菇棚的10倍,使农户的蘑菇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约50% (每平米由7~8kg提高到15kg),2000户农民平均增收3万元。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的生产产品为鲜销蘑菇、罐头蘑菇、含菌种的蘑菇基料、出菇后的残料有机肥四种;鲜销蘑菇2900吨,鲜销蘑菇的主要销售区域为新疆各城市和中亚、俄罗斯等国,少量空运销往北京、上海等国内大城市。罐头蘑菇1000吨,全部通过项目单位的加工厂制成罐头产品,出口供应中亚、俄罗斯等国。含菌种的蘑菇基料12万吨,第一阶段供给项目单位自己建设的空调菇房周年出菇,同时供应呼图壁县及周边地区现有菇棚季节性出菇;第二阶段带动疆内有经济实力的菇农将普通菇棚升级到空调化菇房,周年出菇,改变目前季节性产菇期短促,蘑菇产品集中上市菇价低贱的难题。蘑菇残料有机肥7500吨,销售给蔬菜、花卉种植公司。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的场地分为以贮草场、贮粪池、浸草池为主的第一区,以一次、二次发酵隧道、压块车间、设备库为主的第二区,以空调菇房、冷藏库、覆土库、配电房、锅炉房为主的第三区,以蘑菇产品加工厂、菌种厂、办公楼、生活区为主的第四区;本项目制料厂、空调菇厂全部采用国产设备,清单列如表1。表1本项目米用设备明细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的生产产品为鲜销蘑菇、罐头蘑菇、含菌种的蘑菇基料、出菇后的残料有机肥四种;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的场地分为以贮草场、贮粪池、浸草池为主的第一区,以一次、二次发酵隧道、压块车间、设备库为主的第二区,以空调菇房、冷藏库、覆土库、配电房、锅炉房为主的第三区,以蘑菇产品加工厂、菌种厂、办公楼、生活区为主的第四区;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的生产技术方案包括蘑菇菌种生产、蘑菇集料生产、蘑菇种植生产,蘑菇菌种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培养基处理、高压灭菌、接种、培养、栽培种;蘑菇集料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和三次发酵;蘑菇种植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接种、发菌、覆土、促菇、采菇、消毒;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法包括固废治理措施、废气治理措施、废水治理措施、噪音治理措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的生产产品为鲜销蘑菇、罐头蘑菇、含菌种的蘑菇基料、出菇后的残料有机肥四种; 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的场地分为以贮草场、贮粪池、浸草池为主的第一区,以一次、二次发酵隧道、压块车间、设备库为主的第二区,以空调菇房、冷藏库、覆土库、配电房、锅炉房为主的第三区,以蘑菇产品加工厂、菌种厂、办公楼、生活区为主的第四区; 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的生产技术方案包括蘑菇菌种生产、蘑菇集料生产、蘑菇种植生产,蘑菇菌种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培养基处理、高压灭菌、接种、培养、栽培种;蘑菇集料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和三次发酵;蘑菇种植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接种、发菌、覆土、促菇、采菇、消毒; 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法包括固废治理措施、废气治理措施、废水治理措施、噪音治理措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化蘑菇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蘑菇种植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 步骤一、接种,菇床铺二次发酵料100kg/m2左右,料温26~27°C,接种麦粒菌种I升/m2,4/5的菌种均匀地分配在菇床上,和基料混合后,摊平压实,再把剩下的1/5菌种散布于表面,接种工作结束后,用农膜覆盖菇床表面防止基料失水,适当扎孔,既保湿又透气,菇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 步骤二、发菌,温度保持在22~24°C,几乎不必通风,二氧化碳浓度为0.6~1.2%,蘑菇菌丝在12~16天之间发满料层; 步骤三、覆土,采用的覆土材料是草炭土 ; 步骤四、促菇,发菌至菌丝出现在覆土表面前,不要通风换气,菌丝如果达到覆土表面的40~50 %,要充分喷水,第二天进行搔菌,把变硬的覆土打碎,再形成团粒结构,维持25~26°C—天,把菇床温度降低到16°C,同时通风,把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0.2%以下,利用低温处理和通风促进出菇,出菇室内的循环风需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伏成
申请(专利权)人:郑伏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