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校车上的液压系统,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校车的液压系统结构复杂,且不能较好的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等技术问题。一种校车上的液压系统,校车包括一个外车厢和一内车厢,液压系统包括若干个液压缸一,液压缸的缸体与外车厢固定连接,液压系统还包括与液压缸一一一对应的液压缸二,液压缸二的活塞杆插设在外车厢上,外车厢上固定设置有一支撑板,液压缸二的缸体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液压缸二具有储液腔二,储液腔一与储液腔二之间通过液压管相通,液压系统还包括若干个液压缸三,液压缸三的缸体上开设有溢流孔二,溢流孔二处连接有使储液腔三与储液箱相通的液压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有效的提高汽车的安全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校车上的液压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一种校车上的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校车是用于运送学生往返学校的交通工具。中国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在《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指出,要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校车优先通行权,加强校车监管,保障校车安全;并规定校车须安装卫星定位和限速装置。可见,校车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吸能结构一般是通过悬架系统来实现的,还有些汽车在车头部位设置有吸能缓冲结构,即在汽车发生撞击时车头处的若干个铆钉被切断,从而吸收撞击时的能量,对于车身,至今还没有其他有效的吸能结构,用以二次吸收撞击时车身的惯性动能,然而,随着2013年多起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校车安全问题的解决显得格外紧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校车上的液压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简化结构、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校车上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校车包括一个外车厢和一内车厢,所述外车厢与内车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外车厢具有一底板,所述内车厢的底部通过一个支撑结构与所述底板滑动连接,所述外车厢的前端设置有一吸能盒,所述吸能盒与外车厢之间通过若干根导柱相连,所述吸能盒能够与所述导柱相对外车厢运动,所述吸能盒与外车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液压系统包括若干个液压缸一,所述液压缸一的活塞杆与内车厢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的缸体与所述外车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具有储液腔一,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与液压缸---对应的液压缸二,所述液压缸二的活塞杆插设在所述外车厢上,所述外车厢上固定设置有一支撑板,所述液压缸二的缸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液压缸二的活塞杆的外端与吸能盒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液压缸二具有储液腔二,所述储液腔一与储液腔二之间通过液压管相通,所述外车厢上固定设置有一储液箱,所述液压缸二上设置有溢流孔一,所述溢流孔一处连接有使储液腔二与储液箱相通的液压管,所述内车厢与外车厢之间设置有若干复位弹簧一,所述储液腔二内设置有复位弹簧二;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若干个液压缸三,所述液压缸三的缸体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液压缸三的活塞杆插设在所述外车厢上且活塞杆的外端与吸能盒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三的缸体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三,所述液压缸三具有储液腔三,所述液压缸三的缸体上开设有溢流孔二,所述溢流孔二处连接有使储液腔三与储液箱相通的液压管。 汽车发生撞击时,吸能盒在导柱的导向作用向靠近外车厢的方向运动,推动液压缸三的活塞杆,使储液腔三内的压力骤然升高,液压油从溢流孔二溢流至储液箱,通过溢流作用,吸收撞击时的能量;当校车的车速发生变化时,内车厢相对外车厢沿汽车前后方向运动,储液腔一内的液压油通过液压管流入储液腔二内,在储液腔二内缓冲弹簧二的作用下,液压油受压从溢流孔一进入到储液箱,通过溢流孔一的溢流作用,吸收冲击能量,缓和冲击,在汽车发生较大程度的撞击时,吸能盒受压至于液压缸二的活塞杆相低靠,推动液压缸二的活塞杆,使储液腔二受压,储液腔二内的液压油进入到储液腔一内,此时,溢流孔一不能快速的缓解储液腔二内的压力,致使储液腔一内压力骤然升高,推动液压缸一的活塞杆向远离内车厢的方向运动,即内车厢向汽车的前方运动一段距离,能够极大的缓和冲击,避免校车受撞击时,内车厢内的学生受到惯性力作用而发生意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当校车的车速发生变化时,内车厢相对外车厢沿汽车前后方向运动,储液腔一内的液压油通过液压管流入储液腔二内,在储液腔二内缓冲弹簧二的作用下,液压油受压从溢流孔一进入到储液箱,通过溢流孔一的溢流作用,吸收冲击能量,缓和冲击,在汽车发生较大程度的撞击时,吸能盒受压至于液压缸二的活塞杆相低靠,推动液压缸二的活塞杆,使储液腔二受压,储液腔二内的液压油进入到储液腔一内,此时,溢流孔一不能快速的缓解储液腔二内的压力,致使储液腔一内压力骤然升高,推动液压缸一的活塞杆向远离内车厢的方向运动,即内车厢向汽车的前方运动一段距离,能够极大的缓和冲击,避免校车受撞击时,内车厢内的学生受到惯性力作用而发生意外。2、汽车发生撞击时,吸能盒在导柱的导向作用向靠近外车厢的方向运动,推动液压缸三的活塞杆,使储液腔三内的压力骤然升高,液压油从溢流孔二溢流至储液箱,通过溢流作用,吸收撞击时的能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校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校车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校车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5是本校车中液压系统的原理不意图。图6是图5中局部B的放大图。图7是图5中局部C的放大图。图8是本校车中支撑结构的剖视图。图中,11、外车厢;12、内车厢;13、底板;14、导柱;2、吸能盒;31、支撑柱;32、滑板;33、滑槽;34、凹槽一 ;35、凹槽二 ;36、滚珠;41、液压缸一 ;42、储液腔一 ;43、液压缸二 ;44、支撑板;45、储液腔二 ;46、储液箱;51、箱体;52、通气孔一 ;53、箱盖;54、翻边;55、通气孔二 ;56、溢流孔一 ;57、复位弹簧一 ;58、复位弹簧二 ;6、簧片;71、液压缸三;72、复位弹簧三;73、储液腔三;74、溢流孔二 ;81、车门二 ;82、车门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3所示,校车包括一个外车厢11和一内车厢12,外车厢11与内车厢12之间具有间隙,外车厢11具有一底板13,内车厢12的底部通过一个支撑结构与底板13滑动连接,内车厢12与外车厢11之间还设置有能够在内车厢12相对外车厢11运动时缓和内车厢12受到的冲击力的第一缓冲结构,外车厢11的前端设置有一吸能盒2,吸能盒2内设置有第二缓冲结构,吸能盒2与外车厢11之间通过若干根导柱14相连,吸能盒2能够与导柱14相对外车厢11运动,吸能盒2与外车厢11之间具有间隙,吸能盒2与外车厢11之间设置有第三缓冲结构。本校车采用内车厢12和外车厢11的结构,内车厢12能够相对外车厢11沿汽车前进或后退的方向运动,当校车的车速发生变化时,第一缓冲结构缓和内车厢12与外车厢11之间相对运动时的动能,当汽车发生撞击时,吸能盒2内的第二缓冲结构首先发生作用,吸收部分撞击时的能量,设置在外车厢11与吸能盒2之间的第三缓冲结构能够进一步的吸收撞击能量,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校车发生撞击时对内车厢12内学生的伤害,提高校车的安全性。如图3和图8所示,支撑结构包括若干根固定设置在底板13上的支撑柱31,支撑柱3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滑板32,内车厢12的底部开设有与支撑柱31 —一对应的滑槽33,滑槽33沿汽车前后方向分布,滑板32插设在滑槽33内,滑板32的上下两端面均开始有凹槽一 34,滑槽33上开设有与凹槽一 34对应的凹槽二 35,凹槽一 34和凹槽二 35之间设置有滚珠36,外车厢11的底板13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柱31,支撑柱3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滑板32,滑板32与内车厢12之间设置凹槽一 34、凹槽二 35和滚珠36,凹槽一 34和凹槽二 35对滚珠36进行限位,同时保证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校车上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校车包括一个外车厢(11)和一内车厢(12),所述外车厢(11)与内车厢(1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外车厢(11)具有一底板(13),所述内车厢(12)的底部通过一个支撑结构与所述底板(13)滑动连接,所述外车厢(11)的前端设置有一吸能盒(2),所述吸能盒(2)与外车厢(11)之间通过若干根导柱(14)相连,所述吸能盒(2)能够与所述导柱(14)相对外车厢(11)运动,所述吸能盒(2)与外车厢(1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液压系统包括若干个液压缸一(41),所述液压缸一(41)的活塞杆与内车厢(12)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的缸体与所述外车厢(11)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具有储液腔一(42),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与液压缸一(41)一一对应的液压缸二(43),所述液压缸二(43)的活塞杆插设在所述外车厢(11)上,所述外车厢(11)上固定设置有一支撑板(44),所述液压缸二(43)的缸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44)上,所述液压缸二(43)的活塞杆的外端与吸能盒(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液压缸二(43)具有储液腔二(45),所述储液腔一(42)与储液腔二(45)之间通过液压管相通,所述外车厢(11)上固定设置有一储液箱(46),所述液压缸二(43)上设置有溢流孔一(56),所述溢流孔一(56)处连接有使储液腔二(45)与储液箱(46)相通的液压管,所述内车厢(12)与外车厢(11)之间设置有若干复位弹簧一(57),所述储液腔二(45)内设置有复位弹簧二(58);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若干个液压缸三(71),所述液压缸三(71)的缸体固定在所述支撑板(44)上,所述液压缸三(71)的活塞杆插设在所述外车厢(11)上且活塞杆的外端与吸能盒(2)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三(71)的缸体与支撑板(44)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三(72),所述液压缸三(71)具有储液腔三(73),所述液压缸三(71)的缸体上开设有溢流孔二(74),所述溢流孔二(74)处连接有使储液腔三(73)与储液箱(46)相通的液压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校车上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校车包括一个外车厢(11)和一内车厢(12),所述外车厢(11)与内车厢(1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外车厢(11)具有一底板(13),所述内车厢(12)的底部通过一个支撑结构与所述底板(13)滑动连接,所述外车厢(11)的前端设置有一吸能盒(2),所述吸能盒(2)与外车厢(11)之间通过若干根导柱(14)相连,所述吸能盒(2)能够与所述导柱(14)相对外车厢(11)运动,所述吸能盒(2)与外车厢(1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液压系统包括若干个液压缸一(41 ),所述液压缸一(41)的活塞杆与内车厢(12)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的缸体与所述外车厢(11)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具有储液腔一(42),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与液压缸一(41) 对应的液压缸二(43),所述液压缸二(43)的活塞杆插设在所述外车厢(11)上,所述外车厢(11)上固定设置有一支撑板(44),所述液压缸二(43)的缸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44)上,所述液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孙建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