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芴化合物、使用了所述化合物的发光层用材料以及有机电场发光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93210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9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例如应用于有机电场发光元件而发挥优异的性能的苯并芴化合物。将由下述通式(1)表示、且苯并芴环由N,N-二苯基氨基及N-萘基-N-苯氨基取代的苯并芴化合物用作例如有机电场发光元件的发光层用的材料,藉此形成具有优异的寿命特性的元件,[化521上述通式中,R为碳数1~6的烷基等,A及B的任一个为由上述通式(2)所表示的基团,另一个为由上述通式(3)所表示的基团,R1为氢原子或由碳数1~4的烷基取代的硅烷基等,n为0~5的整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苯并芴化合物、使用所述化合物的发光层用材料、有机电场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苯并芴化合物、使用了所述化合物的发光层用材料以及有机电场发光元件
技术介绍
有机电场发光元件是自发光型的发光元件,其作为显示用或照明用的发光元件而受到期待。目前,使用进行电场发光的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因可实现省电力化或薄型化而得到各种研究,进而,包含有机材料的有机电场发光元件因易于轻量化或大型化而得到积极研究。尤其,关于具有以作为光的三原色之一的蓝色为首的发光特性的有机材料的开发,及具备电洞、电子等的电荷传输能力(有可能成为半导体或超导体)的有机材料的开发,迄今为止,不论高分子化合物、低分子化合物均得到积极研究。有机电场发光元件具有如下的构造,所述构造包括:包含阳极及阴极的一对电极,及配置于所述一对电极间、且包含有机化合物的一层或多层。于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中,有发光层,或者传输或注入电洞、电子等电荷的电荷传输/注入层,作为所述有机化合物,已开发有各种有机材料(例如,参照国际公开第2004/061047号手册、国际公开第2004/061048号手册(日本专利特表2006-512395号公报)、国际公开第2005/056633号手册: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但是,于这些专利文献的实施例中,仅揭示有苯并芴的高分子化合物。另外,例如于国际公开第2003/051092号手册(日本专利特表2005-513713号公报)中,揭示有具有芳基取代氨基的二苯并芴化合物(参照专利文献4)。但是,于所述文献中仅揭示有其结构式,未报告其具体的特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4/061047号手册[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4/061048号手册(日本专利特表2006-512395号公报)[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5/056633号手册[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03/051092号手册(日本专利特表2005-5137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即便使用上述有机材料,仍未获得于元件寿命等方面具有充分的性能的有机电场发光元件。于此种状况下,期望开发一种于元件寿命等方面性能更佳的有机电场发光元件,即,期望开发一种可获得所述元件的化合物。[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努力研究的结果,发现了由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苯并芴化合物,并成功地制造出上述苯并芴化合物。另外,发现藉由将含有所述苯并芴化合物的层配置于一对电极间来构成有机电场发光元件,可获得于元件寿命等方面得到改善的有机电场发光元件,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苯并芴化合物。[1]一种苯并芴化合物,其由下述通式(1)表示。[化9]上述通式中,R分别独立为碳数1~6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可由碳数1~4的烷基取代的碳数6~24的芳基、或可由碳数1~4的烷基取代的碳数2~24的杂芳基,A及B的任一个为由上述通式(2)所表示的基团,另一个为由上述通式(3)所表示的基团,R1分别独立为氢原子、氟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碳数6~10的芳基、或由碳数1~4的烷基取代的硅烷基,n分别独立为0~5的整数,且由上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1个氢可由重氢取代。[2]如上述[1]所述的苯并芴化合物,其由下述通式(1-1)表示。[化10]上述通式(1-1)中,R分别独立为碳数1~6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或可由碳数1~4的烷基取代的碳数6~12的芳基,R1分别独立为氢原子、氟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碳数6~10的芳基、或由碳数1~4的烷基取代的硅烷基,且n分别独立为0~5的整数。[3]如上述[1]所述的苯并芴化合物,其由下述通式(1-2)表示。[化11]上述通式(1-2)中,R分别独立为碳数1~6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或可由碳数1~4的烷基取代的碳数6~12的芳基,R1分别独立为氢原子、氟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碳数6~10的芳基、或由碳数1~4的烷基取代的硅烷基,且n分别独立为0~5的整数。[4]如上述[2]或[3]所述的苯并芴化合物,其中R分别独立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环己基、苯基或萘基,R1分别独立为氢原子、氟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环己基、苯基、萘基、三甲基硅烷基、三乙基硅烷基或二甲基单叔丁基硅烷基,且n分别独立为0~2的整数。[5]如上述[2]或[3]所述的苯并芴化合物,其中R分别独立为甲基、乙基、异丙基、仲丁基、叔丁基、或苯基,R1分别独立为氢原子、氟原子、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环己基、苯基或三甲基硅烷基,且n分别独立为0~2的整数。[6]如上述[1]所述的苯并芴化合物,其由下述式(1-1-11)表示。[化12]上述式中,TMS表示三甲基硅烷基。[7]如上述[1]所述的苯并芴化合物,其由下述式(1-2-11)表示。[化13]上述式中,TMS表示三甲基硅烷基。[8]如上述[1]所述的苯并芴化合物,其由下述式(1-2-1)表示。[化14][9]如上述[1]所述的苯并芴化合物,其由下述式(1-1-1)表示。[化15][10]如上述[1]所述的苯并芴化合物,其由下述式(1-1-46)表示。[化16][11]一种发光层用材料,其是发光元件的发光层用材料,其含有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苯并芴化合物。[12]一种有机电场发光元件,其包括:一对电极,包含阳极及阴极;以及发光层,配置于所述一对电极间、且含有如上述[11]所述的发光层用材料。[13]如上述[12]所述的有机电场发光元件,其还包括配置于上述阴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的电子传输层及/或电子注入层,所述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的至少1层含有选自由羟基喹啉(quinolinol)系金属络合物、吡啶衍生物、啡啉衍生物、硼烷衍生物及苯并咪唑衍生物所组成的组群中的至少1种。[14]如上述[13]所述的有机电场发光元件,其中上述电子传输层和/或电子注入层进而含有选自由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碱金属的氧化物、碱金属的卤化物、碱土金属的氧化物、碱土金属的卤化物、稀土金属的氧化物、稀土金属的卤化物、碱金属的有机络合物、碱土金属的有机络合物及稀土金属的有机络合物所组成的组群中的至少1种。[15]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述[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场发光元件。[16]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如上述[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场发光元件。[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形态,可提供一种例如作为发光层用材料具有优异的特性的苯并芴化合物。另外,可提供一种元件寿命等特性得到改善的有机电场发光元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有机电场发光元件的概略剖面图。[符号说明]100:有机电场发光元件101:基板102:阳极103:电洞注入层104:电洞传输层105:发光层106:电子传输层107:电子注入层108:阴极具体实施方式1.由通式(1)所表示的苯并芴化合物对本专利技术的苯并芴化合物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苯并芴化合物是由上述通式(1)所表示的苯并芴化合物。再者,由上述通式(1-1)及通式(1-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苯并芴化合物、使用了所述化合物的发光层用材料以及有机电场发光元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苯并芴化合物,其由下述通式(1)表示:[化1]上述通式中,R分别独立为碳数1~6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可由碳数1~4的烷基取代的碳数6~24的芳基、或可由碳数1~4的烷基取代的碳数2~24的杂芳基,A及B的任一个为由上述通式(2)所表示的基团,另一个为由上述通式(3)所表示的基团,R1分别独立为氢原子、氟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3~6的环烷基、碳数6~10的芳基、或由碳数1~4的烷基取代的硅烷基,n分别独立为0~5的整数,且由上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1个氢可由重氢取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1.04 JP 2011-2425681.一种苯并芴化合物,其由下述通式(1)表示:[化1]上述通式中,R分别独立为碳数1~6的烷基,A及B的任一个为由上述通式(2)所表示的基团,另一个为由上述通式(3)所表示的基团,R1分别独立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由碳数1~4的烷基取代的硅烷基,n分别独立为0或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并芴化合物,其由下述通式(1-1)表示:[化2]上述通式(1-1)中,R分别独立为碳数1~6的烷基,R1分别独立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由碳数1~4的烷基取代的硅烷基,且n分别独立为0或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并芴化合物,其由下述通式(1-2)表示:[化3]上述通式(1-2)中,R分别独立为碳数1~6的烷基,R1分别独立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由碳数1~4的烷基取代的硅烷基,且n分别独立为0或1。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苯并芴化合物,其中R分别独立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或叔丁基,R1分别独立为氢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三甲基硅烷基、三乙基硅烷基或二甲基单叔丁基硅烷基,且n分别独立为0或1。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苯并芴化合物,其中R分别独立为甲基、乙基、异丙基、仲丁基或叔丁基,R1分别独立为氢原子、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或三甲基硅烷基,且n分别独立为0或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并芴化合物,其由下述式(1-1-11)表示:[化4]上述式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洋平枝连一志影山明子
申请(专利权)人:捷恩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