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面光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90593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9 10:54
一种导光板及面光源装置,即使导光板的宽度变窄或光源间的间距变窄,光入射端面的宽度也难以变窄。导光板(43)具备呈楔形的光导入部(44)、以比光导入部的最大厚度薄的方式连续设置于光导入部的导光板主体(45)。在光导入部的上面或下面具有倾斜面(46)。在导光板的上面或下面具有指向性变换图案(47)。在导光板的侧面的光入射端面(49)的附近区域,在从垂直于光射出面(51)的方向观察时,形成有相对于与光入射端面垂直的方向而倾斜的光反射壁(53)。在从垂直于光射出面的方向观察时,光反射壁的光入射端面侧的端部与垂直于光入射端面的方向所成的角度α比光反射壁的光入射端面相反侧的端部与垂直于光入射端面的方向所成的角度β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及面光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光板及面光源装置。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使光高效地入射到比光源的高度薄的导光板的面光源装置及导光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移动设备的薄型化,组装入移动设备的面光源装置也逐渐要求薄型化。为了使面光源装置的厚度变薄,需要使导光板的厚度变薄。但是,即使使形成为平板状的导光板的厚度变薄,也难以减小LED光源的高度。在使用形成为平板状的薄的导光板的情况下,光源的高度比导光板的端面(光入射端面)的厚度大。其结果,与导光板的光入射端面对向配置的光源从导光板的上面向上突出。在光源从导光板的上面向上突出的情况下,从光源射出的所有的光不会入射到导光板的光入射端面,而是一部分的光泄露到导光板的外部而使光利用率变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有时使用如下这样的导光板。该导光板在形成为平板状的导光板主体的端部具有厚度比导光板主体厚的光导入部。在光导入部的上面形成有从光导入部的最大厚度的部位向导光板主体的端部倾斜的倾斜面。该导光板由于光导入部的端面(光入射端面)的厚度与光源的高度同程度或比其大,因此,能够将光源的光高效地取入到光导入部,进而能够导入到厚度薄的导光板主体。从光入射端面入射到光导入部的光在光导入部的倾斜面和其下面之间全反射的同时,向导光板主体传播。在导光板主体内进行传播的光每次在上述倾斜面进行全反射时,入射到导光板主体的上面时的入射角会变小。因此,光容易从位于上述倾斜面附近的导光板主体的上面泄漏到导光板主体的外部。特别是在上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变大时,从倾斜面附近的导光板主体的上面的漏光变得显著。为了减小该漏光,使用图1(A)所示的面光源装置。图1(A)所示的面光源装置11由光源12和导光板13构成。导光板13是一体地成形有呈楔形的光导入部14和平板状的导光板主体15的导光板。光导入部14的上面是从光导入部14的端部上面向导光板主体15的端部倾斜的倾斜面16。光导入部14的倾斜面16具有将多个V形槽18沿导光板13的宽度方向排列而成的指向性变换图案17。导光板主体15的上面(光射出面20)具有双凸透镜21。光源12与光导入部14的端面(光入射端面19)相对。从光源12射出的光从光入射端面19进入光导入部14内,在光导入部14内进行导光。在光导入部14内入射到倾斜面16的光当由V形槽18反射时,就向横方向(光导入部14的宽度方向)前进,因此,在倾斜面16的附近,入射到导光板主体15的上面时的光入射角变大。其结果,在倾斜面16的附近,光难以从导光板主体15的上面泄漏。但是,面光源装置11具有如图1(B)所示的解决课题。在光导入部14内进行导光的光L每次入射到V形槽18,都向横方向反射,因此,一部分光L逐渐被导入导光板13的侧面。到达了导光板13的侧面的光L不会到达光射出面20,导致从导光板13的侧面向外部泄漏。该现象成为面光源装置11的光量损失的原因,使面光源装置11的光利用率下降。另外,图1(A)所示的面光源装置11有时沿其宽度方向连续地排列有多个。换言之,在宽度比图1(A)所示的导光板13宽的导光板中,与其光入射端面相对以一定间距排列有多个光源。在这种情况下,光L从导光板13彼此之间的边界面(图1(A)的相当于导光板13的侧面的部位)向相邻的导光板13泄漏,有可能相互之间产生亮度不均匀。图2所示的面光源装置31将要解决上述面光源装置11的课题。在面光源装置31中,在光入射端面19的附近,倾斜地切割导光板13的两侧面。被倾斜地切割后的面成为光反射壁32。该型式的导光板例如记载于专利文献1。如图3(A)所示,在面光源装置31中,一边在光导入部14的上面(V形槽18)和下面重复反射一边到达了导光板13的侧面的光L在光反射壁32进行全反射,并返回到导光板13的中央部。其结果是,导光板13的侧面的光泄漏降低,光的利用率提高。在面光源装置31沿着宽度方向连续地排列有多个的情况下,光L也难以向相邻的导光板13泄漏,相互之间难以产生亮度不均匀。在图2的面光源装置31中,必须使入射到光反射壁32的光尽可能多地在光反射壁32进行全反射。因此,在光反射壁32上存在最佳的长度和最佳的倾角(在从垂直于光射出面20的方向观察时,光反射壁32与垂直于光入射端面19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光反射壁32的倾角的调节范围狭窄。由于光反射壁32的倾斜调节范围狭窄,所以当导光板13的宽度W变窄时,如图3(B)所示,光入射端面19的宽度D也变窄。其结果,光入射端面19的宽度D有时比光源12(的光射出窗口)的宽度d窄。另外,在面光源装置31沿宽度方向连续地排列的情况下,当光源12的排列间距变窄时,随之而来的是,对应于一个光源部分的导光板13的宽度W变窄。其结果是,光入射端面19的宽度D往往比光源12的宽度d窄。这样,当光入射端面19的宽度D比光源12的宽度d窄时,从光源12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就会从光入射端面19的两侧向外部射出而不进入导光板13内,产生光利用率下降之类的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64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在光入射端面设有光反射壁,其即使导光板的宽度变窄,或者与光入射端面对向配置的多个光源的排列间距变窄,光入射端面的宽度也难以变窄。另外,提供一种使用所述导光板的面光源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导光板具备:光导入部,其具有光入射的端面;导光板主体,其与所述光导入部连续地设置,并具有比所述光导入部的最大厚度小的厚度;光射出面,其固定于所述导光板主体的表面,并将导向所述导光板主体的光向外部射出;指向性变换图案,其设置在光射出侧的面和其相反面中的至少一面,将入射到所述光导入部的光的、在所述光导入部的厚度方向的指向性扩散变换为向与所述光导入部的面方向平行的方向倾斜的指向特性;光反射壁,其设置于所述端面,在从垂直于所述光射出面的方向观察时,接近所述端面的区域与垂直于所述端面的方向所成的角度比远离所述端面的区域与垂直于所述端面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小。其中,光反射壁即使在局部具有与垂直于所述端面的方向平行的部分也无障碍。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导光板在光射出侧的面和其相反面中的至少一面具有指向性变换图案,在光入射的端面设有光反射壁,其中,在从垂直于光射出面的方向观察所述光反射壁时,接近所述端面的区域与垂直于所述端面的方向所成的角度比远离所述端面的区域与垂直于所述端面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小。其结果,在从垂直于光射出面的方向观察时,与光反射壁整体的角度为恒定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所述端面侧的端部的光反射壁的宽度相对于远离所述端面的区域的光反射壁的宽度之比大。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导光板,即使在导光板的宽度变窄,或者对向配置于光入射端面的多个光源的排列间距变窄的情况下,导光板的端面(光入射端面)的宽度也难以比光源的宽度窄,也能够抑制取入到导光板的光源光的光量下降。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导光板的某实施方式中,在从垂直于所述光射出面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端面侧的端部的所述光反射壁的宽度比与所述端面相反侧的端部的所述光反射壁的宽度小。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导光板的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反射壁在从垂直于所述光射出面的方向观察时,越远离所述端面,与垂直于所述端面的方向所成的角度越大。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即使在导光板的宽度变窄,或对向配置于光入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导光板及面光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具备:光导入部,其具有光入射的端面;导光板主体,其与所述光导入部连续地设置,并具有比所述光导入部的最大厚度小的厚度;光射出面,其固定于所述导光板主体的表面,并将导向所述导光板主体的光向外部射出;指向性变换图案,其设置在光射出侧的面和其相反面中的至少一面,将入射到所述光导入部的光的、在所述光导入部的厚度方向的指向性扩散变换为向与所述光导入部的面方向平行的方向倾斜的指向特性;光反射壁,其设置于所述端面,在从垂直于所述光射出面的方向观察时,接近所述端面的区域与垂直于所述端面的方向所成的角度比远离所述端面的区域与垂直于所述端面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小。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2.26 JP 2012-283538;2013.10.31 JP 2013-22742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具备:光导入部,其具有光入射的端面;导光板主体,其与所述光导入部连续地设置,并具有比所述光导入部的最大厚度小的厚度;光射出面,其固定于所述导光板主体的表面,并将导向所述导光板主体的光向外部射出;指向性变换图案,其设置在光射出侧的面和其相反面中的至少一面,在所述光导入部内对入射到光导入部的倾斜面的光进行导光,在光导入部的倾斜面的附近使入射到所述导光板主体的光射出面时的光入射角变大,由向垂直于所述端面的方向延伸的图案元件构成;光反射壁,其设置于所述光导入部的两侧面,在与光导入部的光入射的端面平行的截面中,所述光反射壁与所述导光板的与光射出侧相反的面所成的角度小于90°,并且,在从垂直于所述光射出面的方向观察时,接近所述端面的区域与垂直于所述端面的方向所成的角度比远离所述端面的区域与垂直于所述端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篠原正幸广田和英石川贵子北村智和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