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89153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8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包括管状壳体,其中,所述管状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汽车的副车架连接的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所述管状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壳体转动的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上分别设置有耳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转向器的壳体的外壁上设置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有效地防止转向器的壳体的转动,同时提高了壳体与汽车副车架的连接强度,避免受力比较集中而导致壳体疲劳开裂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包括管状壳体,其中,所述管状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汽车的副车架连接的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所述管状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壳体转动的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上分别设置有耳孔。本技术在转向器的壳体的外壁上设置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有效地防止转向器的壳体的转动,同时提高了壳体与汽车副车架的连接强度,避免受力比较集中而导致壳体疲劳开裂等问题。【专利说明】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壳体,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
技术介绍
汽车的转向器总成一般通过转向器的壳体安装到汽车的副车架上。传统的汽车转向器的壳体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安装齿轮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安装位2,,另一端压装有橡胶安装位I,,所述固定安装位2'套装减震垫和安装支架后紧固到汽车副车架上,为防止转向器的壳体旋转,所述固定安装位2'上通常设置有支耳3',所述支耳3'通过螺栓进行固定限位,所述壳体受外力作用时,所述支耳3'受力比较集中,因此容易产生受力变形,甚至导致所述壳体疲劳开裂等问题,进而不能实现防止壳体转动的作用,严重地影响行了车安全。此外,现有技术中转向器的壳体的橡胶安装位I'和固定安装位2,通常是刚性连接,若所述两个安装位与汽车副车架安装位存在偏差,汽车的转向器装配过程就会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该壳体能够提高壳体与汽车副车架的连接强度,防止壳体疲劳开裂。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包括管状壳体,其中,所述管状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汽车的副车架连接的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 ;所述管状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壳体转动的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上分别设置有耳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耳的外缘或所述第二连接耳的外缘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筋平行于所述管状壳体的轴向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周向均匀地分布有4根第二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管状壳体、所述第一连接耳及所述第二连接耳一体铸造成型。本技术在转向器的壳体的外壁上设置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有效地防止转向器的壳体的转动,同时提高了壳体与汽车的副车架的连接强度,避免受力比较集中而导致壳体疲劳开裂等问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汽车转向器的壳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汽车转向器的壳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转向器的壳体包括管状壳体1,其中,所述管状壳体I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汽车的副车架连接的第一安装口 21和第二安装口 22,所述第一安装口 21优选地由橡胶制成,为了给第一安装口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橡胶制成的第一安装口 21内嵌设有金属骨架,所述金属优选为不锈钢,当然,本技术的金属骨架也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具有足够强度的其它材料制成,例如铸铁或者其它合金材料。此外,为了使第一安装口 21和第二安装口 22能够与汽车的副车架稳固且准确地连接,本技术的第一安装口 21和第二安装口 22还优选地设置有一条或者多条限位加强筋,本技术对所述限位加强筋的数量并不做具体限制,只要所述第一安装口 21和第二安装口 22与汽车的副车架稳固连接即可,当然,考虑到所述壳体与汽车的车架之间的安装空间的限制,本技术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安装口 21和所述第二安装口 22分别设置两条限位加强筋。本技术的管状壳体I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壳体转动的第一连接耳31和第二连接耳32,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I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上分别设置有耳孔。优选地,本技术的第一连接耳31及第二连接耳32 —体铸造成型,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为凸出于所述管状壳体I的外壁表面,并且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与所述管状壳体I相接位置平滑过渡,从而避免向外凸出的第一连接耳31和第二连接耳32在装配过程中划伤操作人员或者其他零部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耳31和第二连接耳32沿着所述管状壳体I的同一条直径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考虑到第二安装口 22处所受扭转力较大,因此更好地防止所述壳体转动,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设置在管状外壳靠近第二安装口 22的一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汽车转向器的壳体简化了结构,装配过程中无需再采用减震垫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的耳孔与汽车的副车架之间连接即可实现防止壳体转动的目的,并且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I的外壁上,与现有技术中的支耳相比有助于分散壳体所受到的作用力,从而避免了壳体受力过于集中而导致的壳体变形,以及壳体受力过于集中而导致壳的体疲劳开裂等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耳31和第二连接耳3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筋,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的连接强度。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管状壳体I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耳31的外缘或所述第二连接耳32的外缘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优选地为凸起的条状结构,并且从所述管状壳体I的外壁平滑过渡至所述第一连接耳31的外缘或所述第二连接耳32的外缘,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本实施例在第一连接耳31和第二连接耳32上分别设置有四条第一加强筋。实际上,本技术也可以在第一连接耳31和第二连接耳32设置更多数量的第一加强筋,但是考虑到所述管状壳体I实际所受到的扭转力大小,以及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用于设置第一加强筋的有限空间,本技术优选设置四条第一加强筋。为了提高所述管状壳体I的扭转刚度,所述管状壳体I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加强筋,从而防止所述管状壳体I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或者开裂问题,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筋平行于所述管状壳体I的轴向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上,更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管状壳体I的外壁周向均匀地分布有4根第二加强筋,其中两条相对设置的第二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平滑过渡,从而在增加所述管状壳体I扭转刚度的同时,起到提高所述第一连接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壳体,其中,所述管状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汽车的副车架连接的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所述管状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壳体转动的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上分别设置有耳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