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高扭矩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88656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7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提高扭矩的电机,包括壳体以及均安装于壳体内的定子、转子、转轴和电路单元,壳体包括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第一圆筒的筒底上伸出有间隔设置的两圈第一固定圈,两第一固定圈将第一圆筒分隔形成三个第一环形区域;定子包括三圈铁芯绕组,分别固定在第一圆筒的内壁和两第一固定圈的内壁上;第二圆筒的筒底上伸出有间隔设置的两圈第二固定圈,两第二固定圈将第二圆筒分隔形成二个第二环形区域;转子包括三圈强磁体,分别固定在第二圆筒的外壁和两第二固定圈的外壁上;转轴固定于第一圆筒上,该转轴与两第一固定圈、两第二固定圈、第二圆筒均同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通过多圈的定子来产生较大磁场力,从而在较小体积内提高输出扭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可提高扭矩的电机,包括壳体以及均安装于壳体内的定子、转子、转轴和电路单元,壳体包括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第一圆筒的筒底上伸出有间隔设置的两圈第一固定圈,两第一固定圈将第一圆筒分隔形成三个第一环形区域;定子包括三圈铁芯绕组,分别固定在第一圆筒的内壁和两第一固定圈的内壁上;第二圆筒的筒底上伸出有间隔设置的两圈第二固定圈,两第二固定圈将第二圆筒分隔形成二个第二环形区域;转子包括三圈强磁体,分别固定在第二圆筒的外壁和两第二固定圈的外壁上;转轴固定于第一圆筒上,该转轴与两第一固定圈、两第二固定圈、第二圆筒均同轴。本技术能通过多圈的定子来产生较大磁场力,从而在较小体积内提高输出扭矩。【专利说明】可提高扭矩的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具体涉及可提高扭矩的电机。
技术介绍
常规的旋转式电机包括壳体、均安装于壳体内的一转子、一定子、一转轴和对应配置的常规电路单元。当定子内的绕组通电后,在定子周围产生磁场,转子在该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在磁场作用下旋转,带动转轴转动输出。转轴输出产生的扭矩,与定子周围磁场对转子的磁场力大小相关,若需提高转轴的输出扭矩,则需增加绕组体积,从而增大壳体体积。因此,小体积的电机输出扭矩对应较小,不适用于需要体积小,又能输出大扭矩的场口 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提高扭矩的电机,通过多圈的定子来产生较大磁场力,从而在较小体积内提高输出扭矩。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可提高扭矩的电机,包括壳体以及均安装于壳体内的定子、转子、转轴和电路单元,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安装定子的第一圆筒和用于安装转子的第二圆筒,所述第一圆筒的内径大于第二圆筒的外径;所述第一圆筒的筒底上伸出有间隔设置的两圈第一固定圈,两第一固定圈将第一圆筒分隔形成供转子转动的三个第一环形区域;所述定子包括三圈铁芯绕组,分别固定在第一圆筒的内壁和两第一固定圈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圆筒的筒底上伸出有间隔设置的两圈第二固定圈,两第二固定圈将第二圆筒分隔形成供定子插入的二个第二环形区域;所述转子包括三圈强磁体,分别固定在第二圆筒的外壁和两第二固定圈的外壁上;所述转轴固定于第一圆筒上,该转轴与两第一固定圈、两第二固定圈、第二圆筒均同轴;所述第一圆筒套装在第二圆筒上,所述第二圆筒枢装在转轴上,所述定子位于第二环形区域内,所述转子位于第一环形区域内,定子与转子间隔形成气息。优选地,所述第二圆筒的中心安装有轴承,该轴承处的第二圆筒的筒底开有穿孔,以便将输出轴安装在穿孔上,减少输出轴与转轴的干涉;所述转轴承托在该轴承上,以保持平稳转动。优选地,所述轴承为层叠设置的两个,分别为角接触球轴承和深钩球轴承,以便分别承担轴向力和径向力。优选地,所述轴承的外表面与处于第二圆筒中内圈的第二固定圈的内表面贴合,以使处于内圈的第二固定圈既可固定强磁体又可固定轴承。优选地,所述转轴由第一圆筒的筒底向第一圆筒的筒口方向伸出,沿该转轴的中轴贯穿有一通孔,以便通过通孔来固定第一圆筒,使定子固定。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由三圈铁芯绕组构成定子、三圈强磁体构成转子,各转子各自通过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固定,在三圈铁芯绕恰好可接入三相电源,三圈铁芯绕组周围均可产生磁场,从而在第一圆筒的固定体积内增加了对转子的磁场力,从而提高了安装在穿孔上的输出轴的输出扭矩,因为电磁扭力增大,在通电的时候,产生的扭力可以保持原来动作而不失步;此外,本技术的转子在定子的转轴上,经角接触球轴承和深钩球轴承可稳定旋转,保证扭矩的稳定输出。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机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的分解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技术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的分解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技术电机的剖视图。图中:1、壳体;11、第一圆筒;12、第二圆筒;121、穿孔;2、定子;21、铁芯绕组;3、转子;31、强磁体;4、转轴;41、通孔;5、第一固定圈;6、第一环形区域;7、第二固定圈;8、第二环形区域;9、轴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可提高扭矩的电机,包括壳体I以及均安装于壳体I内的定子2、转子3、转轴4和电路单元(图中未示出),壳体I包括用于安装定子2的第一圆筒11和用于安装转子3的第二圆筒12,第一圆筒11的内径大于第二圆筒12的外径,以便第一圆筒11套合在第二圆筒12上。如图2?4所不,第一圆筒11的筒底上伸出有间隔设置的两圈第一固定圈5,两第一固定圈5将第一圆筒11分隔形成供转子3转动的三个第一环形区域6 ;定子2包括三圈铁芯绕组21,分别固定在第一圆筒11的内壁和两第一固定圈5的内壁上;对三圈铁芯绕组21通电后,可在三圈铁芯绕组21上分别产生磁场。第二圆筒12的筒底上伸出有间隔设置的两圈第二固定圈7,两第二固定圈7将第二圆筒12分隔形成供定子2插入的二个第二环形区域8 ;转子3包括三圈强磁体31,分别固定在第二圆筒12的外壁和两第二固定圈7的外壁上;转轴4固定于第一圆筒11上,该转轴4与两第一固定圈5、两第二固定圈7、第二圆筒12均同轴;第一圆筒11套装在第二圆筒12上,第二圆筒12枢装在转轴4上,定子2位于第二环形区域8内,转子3位于第一环形区域6内,定子2与转子3间隔形成气息。三圈强磁体31在第一环形区域6中,各铁芯绕组21周围的磁场分别对对应的强磁体31产生磁场力,在电路单元的控制和驱动作用下,使转子3在转轴4上旋转。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二圆筒12的中心安装有轴承9,该轴承9处的第二圆筒12的筒底开有穿孔121,以便将输出轴安装在穿孔121上,减少输出轴与转轴4的干涉;转轴4承托在该轴承9上,以保持平稳转动。本实施例的轴承9为层叠设置的两个,分别为角接触球轴承和深钩球轴承,以便分别承担轴向力和径向力。轴承9的外表面与处于第二圆筒12中内圈的第二固定圈7的内表面贴合,以使处于内圈的第二固定圈7既可固定强磁体31又可固定轴承9,简化了结构,缩小了体积。转轴4由第一圆筒11的筒底向第一圆筒11的筒口方向伸出,沿该转轴4的中轴贯穿有一通孔41,通过通孔41用来固定第一圆筒11,使定子2固定。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1.可提高扭矩的电机,包括壳体以及均安装于壳体内的定子、转子、转轴和电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安装定子的第一圆筒和用于安装转子的第二圆筒,所述第一圆筒的内径大于第二圆筒的外径;所述第一圆筒的筒底上伸出有间隔设置的两圈第一固定圈,两第一固定圈将第一圆筒分隔形成供转子转动的三个第一环形区域;所述定子包括三圈铁芯绕组,分别固定在第一圆筒的内壁和两第一固定圈的内壁上; 所述第二圆筒的筒底上伸出有间隔设置的两圈第二固定圈,两第二固定圈将第二圆筒分隔形成供定子插入的二个第二环形区域;所述转子包括三圈强磁体,分别固定在第二圆筒的外壁和两第二固定圈的外壁上; 所述转轴固定于第一圆筒上,该转轴与两第一固定圈、两第二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提高扭矩的电机,包括壳体以及均安装于壳体内的定子、转子、转轴和电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安装定子的第一圆筒和用于安装转子的第二圆筒,所述第一圆筒的内径大于第二圆筒的外径;所述第一圆筒的筒底上伸出有间隔设置的两圈第一固定圈,两第一固定圈将第一圆筒分隔形成供转子转动的三个第一环形区域;所述定子包括三圈铁芯绕组,分别固定在第一圆筒的内壁和两第一固定圈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圆筒的筒底上伸出有间隔设置的两圈第二固定圈,两第二固定圈将第二圆筒分隔形成供定子插入的二个第二环形区域;所述转子包括三圈强磁体,分别固定在第二圆筒的外壁和两第二固定圈的外壁上;所述转轴固定于第一圆筒上,该转轴与两第一固定圈、两第二固定圈、第二圆筒均同轴;所述第一圆筒套装在第二圆筒上,所述第二圆筒枢装在转轴上,所述定子位于第二环形区域内,所述转子位于第一环形区域内,定子与转子间隔形成气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交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吕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