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机防跑偏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88090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4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皮带传输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皮带机防跑偏调节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捷的实现对跑偏的皮带进行纠正的皮带机防跑偏调节装置。皮带机防跑偏调节装置,包括底座调节杆以及液压驱动结构,调节杆连接端与液压驱动连接端以及液压驱动固定端与底座上的底座固定端均通过插销连接,调节杆通过穿过底座调节孔和调节杆上调节孔的插销固定,皮带孔与底座调节板上的底座皮带槽紧贴。在皮带出现偏差后,将皮带孔移动到纠正皮带的位置后,将插销穿过调节孔和底座调节孔在新位置处将调节杆固定住,从而实现便捷的对跑偏皮带的纠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实用,可以应用于灵活精确的调整皮带的偏差。(*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皮带传输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皮带机防跑偏调节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捷的实现对跑偏的皮带进行纠正的皮带机防跑偏调节装置。皮带机防跑偏调节装置,包括底座调节杆以及液压驱动结构,调节杆连接端与液压驱动连接端以及液压驱动固定端与底座上的底座固定端均通过插销连接,调节杆通过穿过底座调节孔和调节杆上调节孔的插销固定,皮带孔与底座调节板上的底座皮带槽紧贴。在皮带出现偏差后,将皮带孔移动到纠正皮带的位置后,将插销穿过调节孔和底座调节孔在新位置处将调节杆固定住,从而实现便捷的对跑偏皮带的纠正。本技术结构设计实用,可以应用于灵活精确的调整皮带的偏差。【专利说明】皮带机防跑偏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皮带传输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皮带机防跑偏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在使用皮带输送机等设备时,有时皮带会随着传输的进行而出现跑偏的状态。目前对于这样的问题,有的是采用停机后调整皮带的方式来纠正皮带的偏移,也有的是通过简单的支撑装置通过人工来调节,但这样的调节只能短暂的实现纠偏,一旦皮带运行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再次的跑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捷的实现对跑偏的皮带进行纠正的皮带机防跑偏调节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皮带机防跑偏调节装置,包括设置有底座调节板和底座固定端的底座、设置有皮带孔和至少两个调节孔的调节杆以及液压驱动结构,所述调节杆的调节杆连接端与液压驱动结构的液压驱动连接端通过插销连接,液压驱动结构的液压驱动固定端与底座上的底座固定端通过插销连接,所述调节杆通过穿过底座调节板上的底座调节孔和调节杆上调节孔的插销固定,皮带孔与底座调节板上的底座皮带槽紧贴。进一步的是,所述底座调节板为两个,且所述两个底座调节板设置于皮带孔两侧。进一步的是,所述底座调节孔为两个且为上下分布于底座调节板上,调节杆的调节孔分为上下两横排,且每横排调节孔至少为四个,位于上横排的调节孔与位于上方的底座调节孔对应,位于下横排的调节孔与位于下方的底座调节孔对应,上下两横排的调节孔为错位布置。进一步的是,所述底座固定端为两个,且所述两个底座固定端位于液压驱动固定端两侧。进一步的是,所述调节杆连接端为两个,且所述两个调节杆连接端位于液压驱动连接端两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应用时,将皮带穿过皮带孔和底座皮带槽。在皮带出现偏差后,根据实际调整的需要,首先取下穿过调节孔和底座调节孔的插销,让所述调节杆和液压驱动结构的液压驱动连接端可以移动,待将皮带孔移动到纠正皮带的位置后,将插销穿过调节孔和底座调节孔在新位置处将调节杆固定住,从而实现便捷的对跑偏皮带的纠正。本技术结构设计实用,且可以实现对皮带较精确的纠正,可以应用于灵活精确的调整皮带的偏差。【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调节杆以及液压驱动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底座的不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底座1、底座调节板11、底座皮带槽111、底座调节孔112、底座固定端12、底座固定端孔121、调节杆2、调节杆固定端21、皮带孔211、调节孔212、调节杆连接端22、调节杆连接端孔221、液压驱动结构3、液压驱动连接端31、液压驱动连接端孔311、液压驱动固定端32、液压驱动固定端孔3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的皮带机防跑偏调节装置,包括设置有底座调节板11和底座固定端12的底座1、设置有皮带孔211和至少两个调节孔212的调节杆2以及液压驱动结构3,所述调节杆2的调节杆连接端22与液压驱动结构3的液压驱动连接端31通过插销连接,液压驱动结构3的液压驱动固定端32与底座I上的底座固定端12通过插销连接,所述调节杆2通过穿过底座调节板11上的底座调节孔112和调节杆2上调节孔212的插销固定,皮带孔211与底座调节板11上的底座皮带槽111紧贴。在实际使用时,将皮带穿过底座皮带槽111和皮带孔211,即通过皮带孔211来限制皮带的跑偏调整,而底座皮带槽111则可以较好的引导皮带。底座调节板11起到限制固定调节杆固定端21的做用,从而让本技术可以承受更大的皮带摩擦力,让本技术结构更稳固。在刚开始使用时,将皮带孔211位置固定好,然后将插销穿过底座调节孔112和调节孔212,最后将底座I固定住。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一旦皮带跑偏,即将穿过底座调节孔112和调节孔212的插销取出,然后通过调节液压驱动结构3的液压驱动连接端31的移动将新的调节孔212与底座调节孔112对齐,并最后再将插销插入调节孔212与底座调节孔112从而将调节杆2固定。液压驱动结构3作为动力的传输源,其驱动力通过液压驱动连接端31、穿过液压驱动连接端孔311的插销最终传递到调节杆2上。为了让底座调节板11为皮带孔211以及调节杆固定端21提供更稳固的支撑力,可以选择这样的方案:所述底座调节板11为两个,且所述两个底座调节板11设置于皮带孔211两侧。所述的两个底座调节板11将调节杆固定端21夹持住,再配合上液压驱动结构3输出的较强的驱动力,可以让本技术可以应用于较大皮带摩擦力的应用场合。基于同样的思想,为了让底座固定端12更好的将液压驱动固定端32固定住,可以选择这样的方案:所述底座固定端12为两个,且所述两个底座固定端12位于液压驱动固定端32两侧。这样可以保证底座固定端12将液压驱动固定端32牢牢固定住,让结构更稳固。同样的,可以选择调节杆连接端22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两个调节杆连接端22位于液压驱动连接端31两侧。这样的选择可以大大增加液压驱动连接端31的动力输出的稳定性,让对皮带的调节更稳定。为了让本技术对皮带的纠偏调节更精确,可以选择这样的方案:所述底座调节孔112为两个且为上下分布于底座调节板11上,调节杆2的调节孔212分为上下两横排,且每横排调节孔212至少为四个,位于上横排的调节孔212与位于上方的底座调节孔112对应,位于下横排的调节孔212与位于下方的底座调节孔112对应,上下两横排的调节孔212为错位布置。一般的,会将上横排的调节孔212与下横排的调节孔212之间错位布置,是指同横排且相邻的两个调节孔212之间的圆心间距小于调节孔212的直径长度的两倍。这样通过选择性的选取上方底座调节孔112或下方底座调节孔112,即可实现对皮带纠偏的细微且精确的控制。也正是因为上述的错位布置,可以让本技术更能灵活适应各种生产应用环境较为苛刻的场合,从而提高皮带纠偏的效果。【权利要求】1.皮带机防跑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底座调节板(11)和底座固定端(12)的底座(I)、设置有皮带孔(211)和至少两个调节孔(212)的调节杆(2)以及液压驱动结构(3),所述调节杆(2)的调节杆连接端(22)与液压驱动结构(3)的液压驱动连接端(31)通过插销连接,液压驱动结构(3)的液压驱动固定端(32)与底座(I)上的底座固定端(12)通过插销连接,所述调节杆(2)通过穿过底座调节板(11)上的底座调节孔(112)和调节杆(2 )上调节孔(212 )的插销固定,皮带孔(211)与底座调节板(11)上的底座皮带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皮带机防跑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底座调节板(11)和底座固定端(12)的底座(1)、设置有皮带孔(211)和至少两个调节孔(212)的调节杆(2)以及液压驱动结构(3),所述调节杆(2)的调节杆连接端(22)与液压驱动结构(3)的液压驱动连接端(31)通过插销连接,液压驱动结构(3)的液压驱动固定端(32)与底座(1)上的底座固定端(12)通过插销连接,所述调节杆(2)通过穿过底座调节板(11)上的底座调节孔(112)和调节杆(2)上调节孔(212)的插销固定,皮带孔(211)与底座调节板(11)上的底座皮带槽(111)紧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志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川煤华荣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花山煤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