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动调节阀,用于焊割炬中,该焊割炬包括主体,该主体下部设有前后贯通的通孔,该通孔内部连通有气管和燃气管,该通孔的前部开口内螺接有射吸管、后部开口处设有调节针,且该通孔内位于该射吸管和该调节针之间设有喷嘴,该射吸管的后部设有圆柱形插孔,该喷嘴的前部伸至该插孔内,该浮动调节阀分别相配于该气管以及该燃气管,且该浮动调节阀均具有阀体、阀腔、压盖以及调节柱,所述压盖轴心处设有螺孔,该调节柱包括相互独立的螺纹柱和锥形头,其中,该螺纹柱和该螺孔螺接配合,该锥形头的小端远离该螺纹柱,且该锥形头配有使该锥形头的大端端面紧密接触该螺纹柱的端面的压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工作较为平稳。(*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浮动调节阀,用于焊割炬中,该焊割炬包括主体,该主体下部设有前后贯通的通孔,该通孔内部连通有气管和燃气管,该通孔的前部开口内螺接有射吸管、后部开口处设有调节针,且该通孔内位于该射吸管和该调节针之间设有喷嘴,该射吸管的后部设有圆柱形插孔,该喷嘴的前部伸至该插孔内,该浮动调节阀分别相配于该气管以及该燃气管,且该浮动调节阀均具有阀体、阀腔、压盖以及调节柱,所述压盖轴心处设有螺孔,该调节柱包括相互独立的螺纹柱和锥形头,其中,该螺纹柱和该螺孔螺接配合,该锥形头的小端远离该螺纹柱,且该锥形头配有使该锥形头的大端端面紧密接触该螺纹柱的端面的压簧。本技术的优点是:工作较为平稳。【专利说明】浮动调节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焊割炬配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浮动调节阀。
技术介绍
焊割炬是常见的金属焊接与切割工具。通常,该焊割炬包括主体,该主体下部设有前后贯通的通孔,该通孔内部前侧连通有气管、后侧连通有燃气管,该通孔的前部开口内螺接有射吸管、后部开口处设有调节针,且该通孔内位于该射吸管和该调节针之间设有喷嘴,该射吸管的后部设有圆柱形插孔,该喷嘴的前部伸至该插孔内,同时,该主体的前侧上部设有和该气管的侧壁连通的调节管,该调节管的前端和该射吸管连通汇合后连接有焊割咀,以及,该主体的上部以及该主体的侧壁或尾部上分别设有一调节阀,该2个调节阀分别相配于该气管以及该燃气管从而分别用于调节该气管以及该燃气管的流通量。其缺陷在于:调节阀对流通量的调节不够稳定,从而造成该焊割炬的工作不够平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浮动调节阀,它具有调节较为稳定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浮动调节阀,用于焊割炬中,该焊割炬包括主体,该主体下部设有前后贯通的通孔,该通孔内部连通有气管和燃气管,该通孔的前部开口内螺接有射吸管、后部开口处设有调节针,且该通孔内位于该射吸管和该调节针之间设有喷嘴,该射吸管的后部设有圆柱形插孔,该喷嘴的前部伸至该插孔内,同时,该主体的前侧上部设有和该气管的侧壁连通的调节管,该调节管的前端和该射吸管的前端连通汇合后设有焊割咀,该浮动调节阀为2个,且分别位于该主体的上部以及该主体的侧壁或尾部上,且该2个浮动调节阀分别相配于该气管以及该燃气管,且该浮动调节阀均具有阀体、阀腔、压盖以及调节柱,所述压盖轴心处设有螺孔,该调节柱包括相互独立的螺纹柱和锥形头,其中,该螺纹柱和该螺孔螺接配合,该锥形头的小端远离该螺纹柱,且该锥形头配有使该锥形头的大端端面紧密接触该螺纹柱的端面的压簧。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调节较为平稳。本专利技术的浮动调节阀的调节柱采用相互独立的两段。即,将原有技术整段的调节柱分开为相互配合的螺纹柱和锥形头,且该锥形头的下部设有压簧,进而在该压簧的作用下,该螺纹柱和该压盖中的螺孔螺接配合时,该螺纹柱始终具有向该阀腔的外部位移之趋势,消除了该螺纹柱上的外螺纹和该螺孔中的内螺纹之间的配合误差,以及该锥形头不会随着该螺纹柱旋转,最终使该调节阀的调节极为精确和稳定。【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浮动调节阀在应用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浮动调节阀在应用状态下的分解状态的主视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调节柱及其部分连接部件在分解状态的主视图(局部剖视)。图中:10、主体,11、通孔;21、气管,22、燃气管;30、射吸管,31、插孔;40、喷嘴;50、调节针;60、调节管;70、浮动调节阀,71、阀体,72、阀腔,73、压盖,74、调节柱,741、螺纹柱,742、锥形头,75、压簧;80、焊割咀。【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见图1至图3所示:浮动调节阀用于焊割炬中。该焊割炬包括主体10。该主体10下部设有前后贯通的通孔11,该通孔11内部连通有气管21和燃气管22。该通孔11的前部开口内螺接有射吸管30、后部开口处设有调节针50,且该通孔11内位于该射吸管30和该调节针50之间设有喷嘴40。该射吸管30的后部设有圆柱形插孔31。该喷嘴40的前部伸至该插孔31内。同时,该主体10的前侧上部设有和该气管21的侧壁连通的调节管60,该调节管60的前端和该射吸管30的前端连通汇合后设有焊割咀80。该浮动调节阀70为2个,根据该割焊炬的用途不同,其中一个位于该主体10的上部、另一个位于该主体10的侧壁或尾部(图中仅示出该主体侧壁上的浮动调节阀),该2个浮动调节阀70分别相配于该气管21以及该燃气管22。该浮动调节阀70均具有阀体71、阀腔72、压盖73以及调节柱74。显然,该阀体71连接固定于该气管21或该燃气管22的侧壁。S卩,以位于该主体10上部的调节阀70为例,该阀腔72位于该阀体71内部,该压盖73盖在该阀腔72的开口处,该调节柱74旋转后能够沿着该阀腔72移动从而对气管21或燃气管22的流通量进行调节。更进一步的讲,该压盖73轴心处设有螺孔731。该调节柱74包括相互独立的螺纹柱741和锥形头742。其中,该螺纹柱741和该螺孔731螺接配合。即,该螺纹柱741旋转后即可产生位移。该锥形头742的小端远离该螺纹柱741,且该锥形头742配有使该锥形头742的大端端面紧密接触该螺纹柱741的下端面的压簧75。这样,在该压簧75的作用下,该螺纹柱741和该压盖73中的螺孔731配合时,该螺纹柱741始终具有向该阀腔72的外部位移之趋势,消除了该螺纹柱741上的外螺纹和该螺孔731的内螺纹之间的配合误差,以及该锥形头742能够平移但是不会随着该螺纹柱741旋转,最终使该调节阀74的调节极为精确和稳定。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浮动调节阀,用于焊割炬中,该焊割炬包括主体(10),该主体(10)下部设有前后贯通的通孔(11),该通孔(11)内部连通有气管(21)和燃气管(22),该通孔(11)的前部开口内螺接有射吸管(30)、后部开口处设有调节针(50),且该通孔(11)内位于该射吸管(30)和该调节针(50)之间设有喷嘴(40),该射吸管(30)的后部设有圆柱形插孔(31),该喷嘴(40)的前部伸至该插孔(31)内,同时,该主体(10)的前侧上部设有和该气管(21)的侧壁连通的调节管(60),该调节管(60)的前端和该射吸管(30)的前端连通汇合后设有焊割咀(80),以及,该浮动调节阀(70)为2个,且分别位于该主体(10)的上部以及该主体(10)的侧壁或尾部上,且该2个浮动调节阀(70)分别相配于该气管(21)以及该燃气管(22),且该浮动调节阀(70)均具有阀体(71)、阀腔(72)、压盖(73)以及调节柱(74),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73)轴心处设有螺孔(731),该调节柱(74)包括相互独立的螺纹柱(741)和锥形头(742),其中,该螺纹柱(741)和该螺孔(731)螺接配合,该锥形头(742)的小端远离该螺纹柱(741),且该锥形头(742)配有使该锥形头(742)的大端端面紧密接触该螺纹柱(741)的端面的压簧(7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浮动调节阀,用于焊割炬中,该焊割炬包括主体(10),该主体(10)下部设有前后贯通的通孔(11),该通孔(11)内部连通有气管(21)和燃气管(22),该通孔(11)的前部开口内螺接有射吸管(30)、后部开口处设有调节针(50),且该通孔(11)内位于该射吸管(30)和该调节针(50)之间设有喷嘴(40),该射吸管(30)的后部设有圆柱形插孔(31),该喷嘴(40)的前部伸至该插孔(31)内,同时,该主体(10)的前侧上部设有和该气管(21)的侧壁连通的调节管(60),该调节管(60)的前端和该射吸管(30)的前端连通汇合后设有焊割咀(80),以及,该浮动调节阀(70)为2个,且分别位于该主体(10)的上部以及该主体(10)的侧壁或尾部上,且该2个浮动调节阀(70)分别相配于该气管(21)以及该燃气管(22),且该浮动调节阀(70)均具有阀体(71)、阀腔(72)、压盖(73)以及调节柱(74),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73)轴心处设有螺孔(731),该调节柱(74)包括相互独立的螺纹柱(741)和锥形头(742),其中,该螺纹柱(741)和该螺孔(731)螺接配合,该锥形头(742)的小端远离该螺纹柱(741),且该锥形头(742)配有使该锥形头(742)的大端端面紧密接触该螺纹柱(741)的端面的压簧(7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领峰,郑博译,付祖华,周茂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江北宏峰焊割设备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