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墨吸收体、废墨槽、液滴喷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83329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3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废墨吸收体、废墨槽、液滴喷出装置,所述废墨吸收体具有优异的浸透性和保持性。所述废墨吸收体吸收从喷射油墨的头排出的废墨,在一张所述废墨吸收体中,具有局部密度密集的极大部、和与所述密集部分相比密度较低的稀疏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墨吸收体、废墨槽、液滴喷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墨吸收体、废墨槽、液滴喷出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废液容器,其供从喷射头排出的油墨流入;废墨吸收体,其被设置在该废液容器内,并吸收流入至废液容器中的液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然而,由于上述装置所具备的废墨吸收体的密度大致均匀,因此存在如下课题,即,当相对于废液吸收材料而言废液的浸透性较为良好时,保持所吸收的废液的保持性将下降,另一方面,当相对于废墨吸收体而言所吸收的废液的保持性较为良好时,吸收废液的浸透性将下降。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655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679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并且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而实现。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特征在于,吸收从喷射油墨的头排出的废墨,在一张所述废墨吸收体中,具有局部密度密集的极大部、和与所述极大部相比密度较低的稀疏部分。根据该结构,在稀疏部分中,能够容易地使废墨浸透。此外,极大部为密度密集的部分,从而能够对所浸透的废墨进行保持。因此,能够提供浸透性和保持性优异的废墨吸收体。另外,废墨是指,例如从头排出但未到达介质的油墨。具体而言,是指由如下操作所产生的油墨,即,以防止增稠等为目的而喷射油墨的冲洗,或者,以使因增稠、弯液面的破坏或纸粉的影响等而无法喷射的喷嘴恢复、或防止增稠为目的而用泵等强制排出油墨的清洗。此外,在所谓的无边距印刷中,由于偏离出介质的油墨也为未到达介质的油墨,因此也包括在废墨中。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特征在于,所述极大部由纤维素纤维形成,且不含熔融树脂。根据该结构,与熔融树脂相比,纤维素纤维的亲水性较高。因此,由纤维素纤维形成的极大部成为亲水性较高的区域,因此能够提高废墨的保持性。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特征在于,在将垂直于所述废墨吸收体的一个面的方向作为厚度方向时,在沿着所述一个面的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上分散有所述极大部。根据该结构,在沿着面的方向和厚度方向上分散有极大部,随此,也同样分散有稀疏部分。由此,由于在两个方向上分散有极大部和稀疏部分,因此在废墨吸收体中没有偏倚,从而能够确保废墨的浸透性和保持性。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废墨吸收体的表面为平坦面。根据该结构,废墨吸收体的表面为没有凹凸的平坦面。因此,废墨吸收体的厚度的管理较为容易。此外,能够容易地使多个废墨吸收体重叠。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特征在于,所述极大部彼此不连结。根据该结构,由于不存在极大部彼此之间的连结,因此能够防止废墨的浸透性的下降。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特征在于,具有与所述稀疏部分相比密度较大的密集部分,在所述稀疏部分中以分散的形式具有所述极大部。根据该结构,在稀疏部分中,能够容易地使废墨浸透。此外,在密集部分中,能够对所浸透的废墨进行保持。而且,在稀疏部分中分散有极大部。由此,对所吸收的废墨进行保持的保持力增强,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加废墨的吸收容许量。因此,能够提供浸透性和保持性优异的废墨吸收体。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特征在于,在一张所述废墨吸收体中,具有所述密集部分和所述稀疏部分。根据该结构,在一张废墨吸收体中,密集部分和稀疏部分一体地被形成。由此,例如,与分别形成具有密集部分的层和具有稀疏部分的层,且使各个层重叠的结构相比,由于无需管理各个层间的紧贴性,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特征在于,在一张所述废墨吸收体中,从所述密集部分趋向所述稀疏部分,密度逐渐变化。根据该结构,由于密度逐渐变化,因此与具有密度的变化点(分界线)的结构相比,浸透性和保持性不会急剧地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切实地确保浸透性和保持性。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密集部分和所述稀疏部分交替地被层叠,并且在所层叠的多个密集部分中,朝向层叠方向,密度逐渐增高。根据该结构,由于在以密度逐渐增高的方式而被层叠的密集部分之间存在有稀疏部分,因此能够通过邻接的稀疏部分而弥补密集部分中的浸透性的下降,从而提高浸透性,由此提高废墨吸收体整体的废墨的浸透性,并且通过稀疏部分中的极大部能够提高废墨的保持性。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废墨槽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废墨吸收体、和收纳所述废墨吸收体的收纳部。根据该结构,通过对具有废墨浸透性和保持性的废墨吸收体进行收纳,从而即使在例如将废墨槽倾斜或朝向侧面配置时,也能够保持所吸收的废墨,从而防止渗漏等。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液滴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喷射油墨的头、和捕获从所述头排出的废墨的上述废墨槽。根据该结构,提供一种高效地吸收废墨,并且不会产生油墨渗漏等不良情况,从而可靠性较高的液滴喷出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废墨吸收体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表示废墨槽的结构的概要图。图3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墨槽的结构的概要图。图5为表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墨槽的结构的概要图。图8为表示液滴喷出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图9为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形成方法的工序图。图10为表示废墨吸收体的油墨浸透性和保持性的评价方法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个附图中,为了将各个部件等设为可识别程度的大小,而以使各个部件等的尺寸与实际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表示。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对废墨吸收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废墨吸收体的结构,图1(a)为表示废墨吸收体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b)为表示废墨吸收体的极大部的放大拍摄图。废墨吸收体200为,对从喷射油墨的头排出的废墨进行吸收的部件,并且如图1(a)所示,在一张废墨吸收体200中具有局部密度密集的极大部210、和与极大部210相比密度较低的稀疏部分220。废墨吸收体200为,由包含纤维素纤维、熔融树脂和阻燃剂的混合物而形成的部件。而且,极大部210由纤维素纤维形成,并且不含熔融树脂。此外,在将垂直于废墨吸收体200的一个面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时,在沿着一个面的方向和厚度方向上分散有极大部210。也就是说,极大部210和稀疏部分220相对于沿着一个面的方向和厚度方向而被均衡地分散。此外,极大部210以彼此不连结的方式而被分散。由于极大部210由纤维素纤维形成,因此与含有熔融树脂的稀疏部分220相比,亲水性较高。由此,能够保持所吸收的废墨。此外,能够从密度稀疏的部分220中迅速地吸收废墨。纤维素纤维是使用例如旋转式粉碎装置等干式解纤机对浆板等进行解纤所得到的材料。而且,在进行解纤时,解纤所得到的纤维素纤维中的一部分纤维素纤维彼此相互缠绕,从而形成所需的密度的极大部210。例如,如图1(b)所示,通过解纤所得到的纤维素纤维相互缠绕而形成了直径为大约1mm的极大部210。此外,在极大部210的周围存在有稀疏部分220。熔融树脂是实现纤维素纤维间的结合、使废墨吸收体200保持适当的强度(硬度等)、防止纸粉或纤维的飞散、有助于维持吸收了废墨时的形状的材料。熔融树脂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废墨吸收体、废墨槽、液滴喷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墨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吸收从喷射油墨的头排出的废墨,在一张所述废墨吸收体中,具有局部密度密集的极大部、和与所述极大部相比密度较低的稀疏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2.27 JP 2012-284515;2012.12.27 JP 2012-284521.一种废墨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吸收从喷射油墨的头排出的废墨,在一张所述废墨吸收体中,具有局部密度密集的极大部、和与所述极大部相比密度较低的稀疏部分,在将垂直于所述废墨吸收体的一个面的方向作为厚度方向时,在沿着所述一个面的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上分散有所述极大部,并且,所述废墨吸收体具有与所述稀疏部分相比密度较大的密集部分,在所述稀疏部分中以分散的形式具有所述极大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墨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大部由纤维素纤维形成,且不含熔融树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墨吸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野秀裕关俊一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